繪本下午茶  打開一本書
     
 


打開一本書

 

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是一趟發現之旅,在這裡,
讓我們一起分享共讀的驚喜。


生命有多長

前言

  

  本書最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有二十四種動、植物,牠們生命的週期,依序是一天的蜉蝣,一個月的蝴蝶,一年的玉蜀黍,三年的行軍蟻,五年的寄居蟹到一億歲的太陽及二百億歲的宇宙,最後,以平均壽命八十五年的人類作為結尾,這樣的編排,究竟目的為何?值得和孩子探討。另外,這二十四種自然生態,有些是台灣沒有的,但本書在每個篇章都另闢專欄,把焦點放在台灣本土的蝴蝶、鯨、水獺、老樹上,提醒我們去探討、體驗與關照本土的生態。

展開閱讀

  這已是班上第二次閱讀本書。老師請大家放慢速度,仔細閱讀,暫停在首頁的「給地球夥伴的一封信」。

給地球夥伴的一封信

  讀完,璿傑迫不及待的發問:「為什麼是地球上的植物、動物來寫這封信,而不是我們人類呢?」

  老師:「等整本書讀完,我們再一起討論。現在,先讓我們來寫一封信回應牠們。大家知道人是萬物之靈,能力不比動植物差吧!所以,證明人類的智慧也可以體恤牠們的想法吧!」

  發下準備好的紙,不一會兒,聽到在寂靜教室外的雜音,而教室裡的小朋友正安靜的耕起自己心中的「田」。我暗自忖度,倘若這一本書讀完後,再讓他們寫一次「給地球夥伴的一封信」,不知孩子們在心境上會有哪些轉變?

該落誰家?

  這一次,我嘗試在未進行問題討論之前,先進行「該落誰家」遊戲。

  遊戲之前,先讓各組討論一下書中生物的生命有多長?先前已經影印「遊戲手冊」中的生物圖卡,發給學生著色並剪妥帶到教室裡。利用他們正在熱烈討論時,在教室放了四塊大白板,分別標上「一天到十年」、「十年至五十年」、「五十年至一百年」、「超過一千年」。

  各組興致勃勃的討論,一個個認真參與摩拳擦掌的模樣,彷彿正準備「開打」一樣。

  第一回合下來,動、植物已經找到了他們自己的「家」,各組成績也難分高下。為了激勵大家爭取「優勝」,我布下了第二回合的挑戰,希望給「家」一點內在美。也就是請各組在時限之內,依序排出生物生命週期的長短,還要美化外型。下課前,要孩子把活動剩餘的圖卡回收利用,把它們製成「剪貼作業單」。

  遊戲之後,就是問題與討論了!

為什麼是地球上的植物、動物來寫這封信,而不是我們人類呢?

  摘錄小朋友的回答有:

(1)人類一直破壞地球,牠們要警告我們。

(2)動、植物對人類發出求救的信號,希望人們能手下留情,放牠們一條生路。

(3)牠們想要說出心裡的話,讓人們同情和憐憫。

(4)海裡的鯨魚產卵時,常被人類趁機補殺,牠們聯合動、植物寫這封信向人類抗議。

(5)稀有動、植物經常被獵殺、濫伐,寫這封信是表示對人類的不滿,希望我們還牠們一個完好的大自然。

  孩子的感覺最敏銳,比起大人,他們是最易與動物相處的「動物」,從孩子天生喜歡寵物上,可窺探一般。

為什麼有些動物和植物的壽命那麼長、有些卻那麼短?

  彥齊:「可能是動物的器官和機器一樣,用久了就會損壞;器官用得久的動、植物活得久,用得快的壽命就短。」

  智勳:「有些人類把動植物帶到不該帶的地方,讓牠們不能適應環境,生命力會比較短。」

  璿傑:「動、植物們的細胞、組織都不一樣,所以壽命有長有短。」

  育儒:「有一些植物、動物住的地方缺少陽光、水或食物,所以壽命短;如果不缺乏,壽命會比較長。」

  虹萱:「生命很長的動、植物體質好,身體強壯,相反的就較差、較弱。」

  傅森:「有的是被人飼養、照顧,經常有食物可以吃,不容易被獵殺。在森林裡的野生生物有的被捕殺、被污染,也有的是餓死或自相殘殺而死,所以生命會短。」

為什麼動、植物會絕種?

  綜觀小朋友的回答有:

(1)有一些動、植物是人類需要的,人類要不停地使用或食用,到最後就會絕種了。

(2)人們拿牠們來補身,才會有絕種的下場。

(3)因為隕石掉下來,把動、植物砸死了。

(4)可能是動、植物彼此雜交,純種的動、植物就絕種了。

(5)因為氣象變化,造成許多天然災害,讓牠們無法再生存下去。

(6)有些動、植物繁殖力比較強,占據了繁殖力比較弱的動、植物的地盤,牠們就會少了生存的地方,然後絕種。

(7)動物們會互相殘殺,比較弱勢的生物就漸漸絕種。

(8)有些動、植物帶有病毒,接觸了別種生物,造成許多生物的死亡和絕種。

(9)環境不適合動植物生存,就會絕種。

(10)人們想要賺錢,會去獵補稀有的牠們,把牠們的皮毛或肉賣給人們使用,或製成標本,於是就絕種了。

後記

  孩子們真誠的道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些保育常識不是臨時惡補或課前預習的,是出自他們自然的心聲,的確令人很安慰。祈願我們的小朋友將來會是一群自然保育的尖兵!



書名:《生命有多長》

作者:布魯斯、卡蘿.馬爾諾

譯者:涂淑芳

  出版公司:遠流出版公司

活動設計者:游淑賢

適用年級:四上

一、簡介

本書從「親愛的地球伙伴們」、「生命週期」、「蜉蝣」到「人類」共有24個單元,書中介紹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著不同的生命週期,從出生、成長、成熟、繁殖到死亡,生命有長有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藉此激發孩子探索地球生物的好奇心。

二、小提醒

1.可和孩子討論本書的編排架構,為什麼從只能活一天的蜉蝣,只有一個月生命的蝴蝶一直介紹到有200億年歷史的宇宙,然後又跳回介紹平均壽命85年的人類。

2.每篇均闢有專欄介紹台灣鄉土的自然生態,有本土化和世界觀的概念。

3.本書附有「遊戲手冊」,對照書中的內容,設計成閱讀活動,可以增進學習的趣味和效果。

4. 「遊戲手冊」中的學習活動,可以提供老師參考使用,為使資源流通共享,裡面的圖卡、活動單,老師可影印給小朋友使用。


三、問題討論

1.為什麼書中第一頁,寫信、具名的是動物和植物,而不是人類呢?

2.為什麼有些動物和植物的壽命很長,有些卻很短?

3.為什麼動、植物會絕種?


四、活動設計

1.「給地球夥伴們」的一封信 請小朋友具名,每人寫一封信給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說出心中想說的話,或自己的發現與想法。當整本書導讀完畢時,請小朋友重寫這一封信。把前後兩封信做一番比較,也為深度導讀的教學效果,做個驗證。


2.小書製作 把書中扉頁影印下來,內容塗掉,呈現空白(如附件),讓小朋友寫上信函的內容,加上插畫,製成小書。其摺法如下:


把「給地球夥伴們」的一封信作成一本書?沒附件?

 

(1)以八開圖書紙截開,摺成四等分,把信函寫好貼到「4」和「5」中間:

(2)把「3」和「6」往中間摺入,即成

21

(3)再對摺

封面

 


3.「該」落誰家(參照教師手冊第9頁的四角遊戲)


(1)影印本書遊戲手冊中之生物圖卡,發給每人各一份,著色後剪下。也可以補充自己想補充的動、植物。

(2)全班分四組,每組發一張「其他地球居民的生命週期」參考。各組對照書中內容討論每一張生物圖卡「該落誰家」。

(3)老師須布置好四個角落區,標示明顯的牌子,牌子上分別寫上「1天至10年」、「10年至50年」、「50年至1000年」、「超過1000年」。如下所示。

 

〔1天至10年〕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10年至50年〕

 

〔50年至1000年〕

 

〔超過1000年〕


(4)各組組員分配好任務,每人至少須持有一張以上的圖卡(背面貼妥小磁鐵片),以便攻占自己的那一區。

(5)比賽計時5分鐘,時間到,以答對多的那一組獲勝,如同時有好幾組,以最快完成的那一組優勝,優勝者給予獎卡鼓勵。

(6)比賽造型:各組把所有的圖卡以自己喜愛的造型排列在白板上,但要按生命的週期,從生命最短的排到最長的。


4.剪貼製作 每個人把活動完所剩的圖片加以資源利用,貼在「剪貼製作單」上,分享活動心得。

 

延伸活動

可配合教育局安排「動物園一日遊」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