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蒲公英會訊第20期                 •前期回顧
  「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為了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管道,遂義務發行蒲公英季刊,讓這份屬於全新莊所有故事媽媽的刊物,為喜歡說故事的人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我看「安拿生與沒什麼」我是義工媽媽
第二十期蒲公英編輯記錄蜘蛛人安拿生是個文化英雄
懷念小黃故事媽媽要不要演戲?

我看「安拿生與沒什麼」
黃小昭

  在SARS衝擊下,讓人性的弱點與某些的不堪,不斷透過影像重覆累積在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這些媽媽們停留在不捨與惶恐情緒中,當下重新思維未來的生活模式與形態,兩性及婚姻關係也須回歸傳統與自然的原點了。傳統形式的野台戲也似較符合現況的健康標準,所以 上天給了我們SARS這個禮物,是好、是壞,全於個人角度與標準來看待。

  戲劇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也可提昇生活的品質,在「安拿生與沒什麼」一劇中,當安拿生走完交換之路回家後,一個人好孤單對石頭說:「一個人的日子好自由,一個人的日子有一點點無聊。」就如我們的心理與生理成熟至一階段如同小樹般開始分枝成長演化進而傳承,是一齣孩子看了開心忘懷,大人也能省思自己人際關係及婚姻的角色了。在第九幕安拿生娶火:讓我們省思自己的選擇角度及與另一半互動時的態度。

  我們都會喜歡玫瑰外表的美麗婀娜,卻忽略深藏葉下的多刺。

  我們喜歡溪水流動的節奏,卻忘記互相傷害時的忽冷忽熱。 過冷成冰尖銳而傷人,過熱成燙往往因而傷痕累累。

  我們喜歡和風的溫柔,也忽略寒風刺骨過的疼痛。

  我們喜歡木訥穩重內涵的大石頭,卻也遺忘一成不變冷漠的相待。所以「將來連吵架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喜歡雲彩的變化,卻看不見烏雲遮日的黑暗。我們喜歡小火的溫暖,卻選擇錯誤引火自焚。

  在彼此態度上有所對立磨擦時,是否能像天一樣,如棉被的含蓋使彼此有適切的溫度。當外境如七色彩虹目眩神迷不已時,有無凝觀,炫麗消失後回歸現實所遺多少的自我。

  婚姻的面相及對象不同,所演奏的旋律人人不同,要以協奏曲、圓舞曲或交響曲等…演出,風花雪月,變化無常,亮麗的貌相只能陪嫁參考,一生一世的旋律你如何去演奏?#愛你的選擇#,才能有欣喜歡愉動人的樂章,我們的孩子才能共享這份溫馨、喜悅呢!

我是義工媽媽
中港國小 呂淑貞

  加入義工已邁入第三年了,雖然說是很短的時間,但卻讓我受益良多,也成長了很多,讓我增長了更多的知識。

  回想在以前的日子裡,生活的重心總是在先生、孩子身上,整天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打轉,是個專職的家庭主婦。加入義工行列,可說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生活更充實、快樂。

  自從小孩上學以後,才慢慢接觸到學校,好像回到以前學生時代,這種感覺真好。記得剛加入故事媽媽團時,像是新生要到學校上課一樣,既興奮又害怕,怕自己不能勝任,心中忐忑不安。可是看到小朋友可愛的笑容,專注聽故事表情,已讓我忘記先前害怕的事了,又看到這些熱忱有愛心的義工姊妹們,她們燦爛的笑容,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更想要加倍努力向她們學習。

  在這些日子裡,感觸很深,好像在品嚐一道名菜,仔仔細細的細嚼慢嚥,才能吃出廚師的精心傑作。

  相對在義工行列也是一樣,若你從接觸過,就無法體驗其中的酸、甜、苦。可是我還是很喜歡這種感覺,做個快樂的義工媽媽。

第二十期蒲公英編輯記錄
蒲公英 夢工廠

  這期的蒲公英編輯會議來到書香協會—新樹幼兒圖書館;一個輕鬆自在、溫馨可愛的所在。

  這天,外圍有輕颱吹來陣陣溫煦的風,陽光耀眼、廣闊的藍天有雪亮潔白的雲,彷彿各司其所的漫步高空。

  適時,空中傳來楊茂秀老師受訪的聲音,與主持人一段另人莞爾的對話,一掃前段時日的陰霾晦暗,不禁地令人仰起頭—深深深呼吸,歡喜振奮的再出發。

  這期蒲公英的文稿,一一在成員手中傳遞細讀,像是David Wiesner《七號夢工廠》的雲朵—紛紛經由報到站…發配站…進入航道…然後起飛…在好藍好高的天空,那團團豐厚雪亮的雲,就像是我們雙手浮貼、吊掛上去般的近在眼簾;

  那朵像是親不到新娘的新郎,不斷揮汗搔頭;一團混亂膠著的心,一枝不知所措的畫筆,畫了又擦、擦了又畫,左右交錯的雙手……那是個孩子在畫畫的過程,想要跳脫桎梏的純真歲月啊!

那朵像是載浮著遙遠駛來的、驀然乍現的童年往事,堆疊著如樂高般單純、天真又富樂趣的故事。

  那朵朵像是給故事媽媽們的一件輕緩安穩的衾枕;清明妳的心境,在與孩子共讀或在校園服務時,更能一本初衷的愉快向前行。

那朵朵朵是釀著安拿生無傷大雅的頑皮,活化孩子全身的細胞,充滿愉快、豐富的想橡;讓大人放下高於孩子的身段,沉靜地思考、重新地省視自己。

  更有那一朵一朵的,是我們精心的預告,誠摯的邀約喔!

在雲端深處的可是蒲公英夢工廠傑作呢!……仰望燦爛晴空,我如是想…此時,手中捧著蒲公英的你,心情又是如何呢?這兒有一大片天空等著你喔!

蜘蛛人安拿生是個文化英雄
楊茂秀

  《蜘蛛人安拿生》在類型上是智巧故事,來自非洲的傳統。智巧故事中的主角,不管在任何的文化裡面都同時是智者又是傻瓜。他們將創造力藏在十字路口,站在十字路口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後看,想在界線之間做點手腳。

  可是,他的努力總是失敗。但那失敗卻能走出一條精神的小徑,有時通向事實,有時通向正義,而不管通向哪裡,總是讓人有解放的感覺。

  在台灣,他的名字叫做白賊七。

  社會不能沒有規範,但是,規範的養成、規範的實施,必須伴隨著智慧。安拿生或是白賊七就是時時會對規範、禮俗、道德認定行動,智巧地提出疑問,企圖試探其限度的人。我認為,蜘蛛人安拿生或是白賊七其實是一種保持人類文化活力的英雄,使得我們會不斷地去創造、去尋找通往智慧之路。他不惡,但是樣子很惡;他也不聰明,但是樣子很聰明;他是非道德的,他的經驗總是讓人覺得有希望。有人說:「安拿生,他是創造者,又是毀壞者。他提供,他也喜歡講價;他想要騙人,卻往往騙到自己;他善惡不太能分明,但是,善惡的分明卻會在他身上明白的顯現出來。他對社會的價值、道德的信念都會以身試法,而大部分失敗,可是,他失敗的經驗給人快樂,好像提醒了我們規範之外,還有更寬廣的天地。」畢卡索曾經說:「藝術是個謊言,可是,其目的卻是要說出真理。」這一點,很像是安拿生的精神所在。

  這本書的誕生要謝謝很多人:國語日報的鄭淑華小姐,是她使我動手重述《蜘蛛人安拿生》故事,刊載在報上的;林小杯為這本書所做的插畫,等於是將毛毛蟲變成了彩蝶;唐亞陽先生為本書的設計,到目前為止這個樣子的書,世界上只有這一本;最後是杜奇、劉子靈、易鵬振、陳玉金與陳靜儀在編務上的辛苦。

  當然,還要謝天。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懷念小黃
光華故事團 陳暳陵

  孩子常央求我讓他們養狗,但礙於居住的環境,我只能拒絕他們,並且告訴他們諸多不能養狗的理由。對於養狗,自己倒是有些心得,我養過博美犬、瑪爾濟斯犬,但令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小時候老家養的那條黃色大土狗----小黃。

  我的老家在金門,那一天我放學回家,跟著放學路隊一直走到大馬路口,平日都會在馬路口等我的小黃,今天竟然沒在那兒等我,這是不可能的事,我急急忙忙的跑回家,一進門不停的叫著小黃的名字,仍然沒有動靜,找遍了家裡每個角落,也看不到小黃,小黃去那兒了呢?

  我跑去問正在準備晚餐的媽媽,媽媽的聲音有些異樣,她說:「小黃死了!」我說:「不可能!牠那麼乖、那麼好,不會死的!」媽媽說:「小黃被阿兵哥用毒餌毒死了!那是早上的事!」我的心一下子像是被大石子狠很的撞擊,我跑去問爸爸,看到爸爸佈滿血絲的眼睛,我終於明白那是真的,小黃真的死了,小黃不會再回來了。

  那一晚,餐桌上的每個人都比平常沉默,大家不說話,似乎在回想著小黃在家的種種和小黃死了的那種不捨。晚餐後,照例要餵小黃的我,不覺的眼淚盈眶哭了起來……

  回想那些年裡,小黃總是在我們後面跟進跟出,早上牠會跟著媽媽到豬舍看媽媽餵豬;然後在我們上學時跟著我們,一直走到大馬路,我總會示意要牠不要再跟了,有時候我會把牠的頭掉轉過去,再推牠一把,要牠趕快回家,而牠就靜靜站在那兒看著我走進校門;然後,牠會在爸媽工作的工地待上一整天,直到學校放學;工地就在學校後面,中間隔著運動場,放學時,牠會出現在大馬路旁,遠遠盯著我看,像是對著我微笑。

  直到我走到牠的身旁,牠用溼熱暖嫩的舌頭舔著我,扭動著身軀,搖擺著尾巴,掩不住的興奮,然後跟著我高興的回家。回到家,我總會抱抱牠,和牠玩耍……,那種幸福的感覺,一直珍藏在我心裡,直到現在,看到長得相似的大黃狗,我還是會想起小黃。

小黃死了之後,爸媽有好一陣子都不養狗,怕惹來傷心難過,但是又很喜歡狗。後來雖然家裡陸陸續續養了好多狗,但大家還是忘不了小黃,畢竟牠對家人的忠心呵護,是我們全家人一段甜蜜難忘的回憶。

故事媽媽要不要演戲?
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 團長 蔡淑女英

問:

  我們學校的故事媽媽幾年來都在班上說故事,大家覺得這樣很好,很單純。可是,學校主任卻希望我們演戲,他說這樣可以邀請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來參加,可以爭取經費補助,不知道其他故事團的情形怎樣?

答:

  學校成立故事媽媽團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擁有聽故事的童年,當這個目的達成以後,許多人便開始思考: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尤其講究成果發表的學校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學校有故事媽媽,便要求故事媽媽用戲劇表演的方式說故事,而很多故事媽媽團也希望自己被重視,所以努力的表現,後來,有些故事團演戲演上癮,甚至把演故事變成故事團發展的主軸。

  故事媽媽演戲到底好不好呢?其實,這要從說故事的目的講起,1996年文建會開始培訓故事媽媽,當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聽故事的童年,後來教育部致力推廣兒童閱讀活動,寄望故事媽媽用故事引導孩子閱讀,這樣的目標很清楚,如果故事媽媽說故事的目的是要推廣閱讀,那麼深入研究兒童文學、多方面涉獵童書作品和研習引導閱讀的技巧,都是故事團要努力的方向。可是,這是條安靜、緩慢且需要時間累積才看得到成果的路,比起演戲的熱鬧排場和立即獲得掌聲的回饋,這條路很少得到大家的青睞。因此,許多故事團都選擇以戲劇表演來吸引別人的目光。

 

  故事媽媽演戲沒什麼不好,只是要深入思考目的在哪裡。故事媽媽帶給孩子歡樂原本就無庸置疑,戲劇表演是視覺、聽覺的刺激,而引導閱讀是在累積孩子的閱讀能力;戲劇表演是大人用心準備材料炒了一桌好菜給孩子吃,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在奠定孩子自己找材料炒菜的基礎。我想提醒的是,我們做這些事是為了自己還是孩子,在過程中,累積的是故事媽媽本身的感覺還是孩子成長的腳步?故事媽媽演戲如果是如這位主任認為的可以獲得其他資源,那麼孩子只是被利用來配合達到大人目的的棋子而已,這是故事媽媽原先的服務精神嗎?

  台北市教育局最近擬定「推動兒童深耕閱讀四年計畫」,從九十二學年度起,將設立兒童閱讀專屬網站,擴大培訓閱讀書香志工及成立班級讀書會,這項政策顯示政府單位已經拋開表相的成果發表做法,願意用安靜緩慢的引導閱讀方式累積孩子的閱讀能力,他們知道什麼才真正對孩子有益。故事媽媽可以為自己選擇成為一個做什麼事情的人,這些想法及訊息提供給妳,至於還要不要演戲,就跟團員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