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蒲公英會訊第19期                 •前期回顧
  「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為了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管道,遂義務發行蒲公英季刊,讓這份屬於全新莊所有故事媽媽的刊物,為喜歡說故事的人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陪小小孩讀繪本思想起
睡美人與王子意外的收穫
紙上讀書會──蒼蠅用心感受繪本,人人都是藝術家(下)

陪小小孩讀繪本
楊鳳華(種子團)

  首先我要介紹一下廷廷,她是在我接觸繪本四、五年之後,才又生的第三個孩子,現年2歲9個月,是一個打從在娘胎裡就開始接觸繪本的小孩。現在我就帶領她的讀繪本過程及經驗分享給大家。

  接觸繪本這麼多年之後,又生一個寶寶,當然會很想將自己在成長課程中所學到的全部運用在這個小小孩身上,但是我一開始時不得其法,常常弄得身心俱疲,挫敗感很重(我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唸繪本給他聽,可是她往往不領情,每次兩頁不到就不想聽了)。

  廷廷真正接觸繪本,應該從種子團秀玲阿姨送給她的《躲貓貓》(遠流),和種子團藏書的《千變萬化》(上誼)開始,然後,在去年二月開始加入新樹小大讀書會,才漸漸開始喜歡和繪本做朋友。

  在新樹小大讀書會每週的聚會中,都會讀好幾本繪本,漸漸發現孩子的喜愛之後,就以那幾本繪本為主每週重複讀給孩子聽,並適時加入一、二本新書。就這樣,她現在已經會讀繪本給我聽了,《哭哭》四本小書(福音館)、《爸爸走丟了》(漢聲)等等,都是她喜歡而且能朗朗上口的愛書,而看到新書或不熟的,也可以自己看圖,掰個幾句。

  談到這,我想讓大家知道:雖然孩子的接收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大人在提供繪本給孩子的時候 , 應有一些順序上的考量,並非書上寫著從0~100歲均喜歡的繪本就能照單全收,或是有人說:故事不分年齡,唯有靠說故事者的功力,這些理論用在廷廷身上,只讓我嚐到挫敗。

  在與廷廷互動的經驗中我體會到:要讀繪本給小小孩聽要注意四個原則:(一)適齡(二)選材要具有繪本的特性,尤其是其中的「重覆性」,小小孩特別喜歡。例如:《我的衣裳》(遠流)裡不斷重覆:「我穿起來好看嗎?」。另外,要選圖會說故事的,因為小小孩不識字,圖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三)趣味性。例如:《藏在誰那兒呢?》(上誼)、《SA LU BI LU SA》(架空社) 、《親愛的動物園》(上誼)等等小小孩都愛不釋手,百聽不厭。(四)韻律節奏感。如:《我的衣裳》中的「啦啦啦 啦啦啦」、《老伯伯的雨傘》(上誼)中的「下雨啦 下雨啦 滴滴答 下雨啦 下雨啦 啪答 啪答啪」編成簡單的曲調演奏出來,真是韻律感十足。

  遵循這些依據,引領孩子慢慢進入狀況後,只要是讀起來順口的繪本,孩子都能安(三)趣味性。例如:《藏在誰那兒呢?》(上誼)、《SA LU BI LU SA》(架空社) 、《親愛的動物園》(上誼)等等小小孩都愛不釋手,百聽不厭。(四)韻律節奏感。如::《我的衣裳》中的「啦啦啦 啦啦啦」、《老伯伯的雨傘》(上誼)中的「下雨啦 下雨啦 滴滴答 下雨啦 下雨啦 啪答 啪答啪」編成簡單的曲調演奏出來,真是韻律感十足。

  遵循這些依據,引領孩子慢慢進入狀況後,只要是讀起來順口的繪本,孩子都能安安靜靜的聽大人讀完。

思想起
曾淑惠(豐年國小)

  印象中我的童年過得很愉快,生長在瓊林農村的三合院裡,三代二十多口人,每天都非常熱鬧,由於大人們忙於農事,任由堂哥、堂姊們帶著我到處嬉戲,無論是田裡、河邊、爬樹、撈魚、灌蟋蟀………..留下不少歡樂的足跡。

  三、四十年前的清晨,對岸板橋車站的火車汽笛聲,往往是我的起床號,天氣好時還可遠眺木柵指南宮,大漢溪沿岸的砂石場更是我們探險的好地方;而今大樓林立車水馬龍,往日景象已不復見。由於就讀新莊國小,每天必須搭上7:00的學生專車上學,但往往在上游就擠滿了沙丁魚,而我們這群下游的漏網之魚就只得跟隨公車,邊游邊跑的趕去上學,因此順便研究沿途的風光。

  在那物質普遍缺乏的時代,大家都很有本事也很有創意,除了玩騎馬打仗、大風吹之外,泥土菜葉更是辦家家酒的好材料,甚至動手做燈籠、風箏、竹槍、沙包等。餓了烤地瓜啃鍋巴或是來碗豬油拌飯,保證口齒留香。當然啦!偶而也會享受現代科技,最期待的卡通節目有頑皮豹、科學小飛俠、北海小英雄、咪咪流浪記、小英的故事,雖然聲光效果不及現在,但保證都是精采佳片。有時廟會或江湖賣藥的一來,更是地方上的盛事,男女老少排排坐,場面不亞於現在的綜藝節目。少了物質誘惑,卻多了珍惜的心,大概是我們這一代最深的體會吧!

  偶而看到兒時的照片,真是土到極點,男的光頭外加兩條鼻涕,女的西瓜皮穿著不合身的洋裝。唯有我打扮的很整齊還梳了兩條長辮子,模樣和女兒相似,那時候大家都叫我「黑貓」,意思是漂亮的女生。有一次媽存了六十元私房錢帶我去燙頭髮,和老闆殺價後要回五元,然後到關帝廟旁吃了碗肉羹麵,在當時可言可真是五星級加豪華版,超級幸福。

  而今,老家仍在,爸爸還穿梭於菜園;童年雖遠去,往事已成心中最美的回憶~~~~。

睡美人與王子
鄭安婷(新莊國小六年一班)

  沉睡多年的睡美人依舊美麗,帥氣的王子深情的吻了睡美人,睡美人睜開雙眼,看見帥氣的王子,兩人一見鍾情,王子想都沒想,立刻帶著睡美人至教堂結婚…

  結婚後的睡美人與王子,並沒有過著幸福的日子,反倒搞得皇室不得安寧。睡美人生長在舊時代的傳統宮廷,打從她出生以來,就從來沒做過家事,大家都很寵愛她,事事都順她的意(因為她是國王唯一的女兒),可是現在的皇室已經沒有那麼偉大了,雖然是王妃,也得打理家裡,可是,根本就沒拿過掃把的睡美人,怎麼可能會做家事呢?更別說是下廚了。

  王子請她那兩位姊姊分別來教睡美人煮飯、做家事,但是睡美人根本就不肯學,無論王子怎麼求她,固執的睡美人仍堅持已見,這樣的行為引起王子全家的不滿。

  睡美人和她的婆婆關係十分惡劣,她的婆婆認為睡美人誘拐他兒子,使他兒子一時衝動和她定下婚約;而睡美人則看不慣婆婆喜歡濃妝豔抹、穿年輕人的服飾來掩飾自己的實際年齡。

  某天,國王舉辦了一個茶會,許多嘉賓都來參加,皇后叫睡美人倒茶,睡美人不肯,皇后便責罵她:「妳這嬌生慣養的ㄚ頭,叫你倒個茶都不肯。」 睡美人不但不羞愧,還大聲反駁:「 妳這濃妝豔抹的老太婆, 輪不到妳來命令我!」皇后生氣了:「妳這自大狂妄的死ㄚ頭,我…..我…..」皇后氣得七竅生煙。

  這時王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拿出離婚協議書,對睡美人說:「 其實我老早就想跟妳離婚了,妳對我家人的態度,我實在看不過去….所以…..」國王也開口了:「自從妳嫁到我們家後,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妳搞得雞飛狗跳 、 不得安寧……」「況且妳還來我們家白吃白喝那麼久,妳應該滿足了吧!」王子的姊姊說。

  睡美人咬著牙、含著淚說:「既然妳們都開口了,那我就順妳們的意 ,不再給你們添麻煩了….」說完,簽下離婚協議書,轉身走出大門。

  美人離開王子家後, 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成為童話故事裡的傳奇人物了。

意外的收穫
陳芬蘭(德音故事團團長)

  德音國小故事團成立即將滿一年,從剛開始的十幾位團員,一直到現在四十幾位團員,團員們一年來的轉折、成長讓人感動,也令人驕傲。

  一開始很多團員對說故事生澀、沒自信,現在卻能在「排班」的經驗分享裡與其他團員侃侃而談。這中間的變化,背後默默付出多少心血,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學期因很多團員向外取經, 願意把經驗分享給其他團員,所以十一月份故事團開辦四堂課程,命名為「魔鬼研習營」。參加研習營的人是老師亦是學生。每個人皆上場表演,把自己勇敢的秀出來,研習中,看見別人的優點學習,缺點警惕不要犯。團員從研習中竟意外發現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

  「口技訓練」-發現自己的聲音,竟然能變成各種動物的聲音;透過「不拿書的故事敘述」-讓團員說演故事時,知覺應改進自己的贅詞;「圖片訓練說故事」-驚覺各自編故事的能力一流;「照片說故事」-團員們分享各自人生經歷,對彼此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另外,團員們的才藝亦是多才多藝,有人會做造型氣球,有人會做耶誕裝飾品...等,因此,團內又開了幾堂手藝DIY。從頻繁的分享、接觸,團員們的感情由淡轉濃,大家就像姊妹般友愛,期望大家繼續精進說故事的技巧,共同為文化紮根努力。

紙上讀書會──蒼蠅
蔡淑媖

  有一個男人,他獨自住在地下室的小房間裡,除了買食物,很少出門,他不跟鄰居打招呼,也不開口說話。

  有一天,一隻蒼蠅飛進男人的家,男人竟然開口跟牠說話,並且拿東西給牠吃,還用放大鏡觀察牠。男人非常喜歡這隻蒼蠅,他恨不得自己也長翅膀,可以和蒼蠅一起飛。

  一天早上,男人突然變得和蒼蠅一樣小。後來,蒼蠅帶著男人飛翔,他們成了好朋友…….

《討論紀錄》

  當我唸完問題時,逸安說:蒼蠅會不會大便呢?我問他為什麼會覺得蒼蠅不會大便呢?他說,蒼蠅是吃大便的,那就吃自己的大便就好為什麼吃別人的大便,我說那不一樣哦!還有其他動物也吃大便哦!以前的狗也吃大便,有沒有聽過一句台灣俗諺:未曾棒屎就先呼狗,以前的狗吃大便耶!不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情還沒準備好就要做。狗除了吃人的大便也會吃自己的大便。

  接著,小朋友提出八個問題,我請他們把問題歸納一下,他們把問題分類成兩大項,一項關於蒼蠅、另一項關於那個男人。

  小朋友都很討厭蒼蠅,但也很好奇蒼蠅到底能活多久、要不要洗澡、會不會大便等,我請丙昆去拿和蒼蠅有關的書來查。丙昆拿來一本昆蟲圖鑑,圖鑑上說,其實在昆蟲的分類上並沒有「蒼蠅」這個類別,只是大家習慣將肉蠅、果蠅、麗蠅、寄生蠅等都稱為「蒼蠅」。至於蠅的壽命,和一般昆蟲一樣,要從幼蟲開始算起,圖鑑上沒有說蠅可以活多久,不過,我們從對一般昆蟲壽命的了解,認為蠅的壽命應該也不會超過一年。

  男人為什麼會變小呢?佳蓉說,因為他很想變小,一直想、一直想,心想事成嘛!逸安說怎麼可能?那我來想想看。男人為什麼喜歡蒼蠅呢?逸安說他自己就像一隻蒼蠅,所以喜歡蒼蠅。男人為什麼不跟鄰居說話呢?你們身邊有像這樣的人嗎?丙昆說流浪漢,我問大家,有沒有想過流浪漢為什麼要過那樣的生活呢?小朋友說是因為沒有人管比較自在,男人喜歡當蒼蠅,因為當蒼蠅比較自在,不用去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想要過哪個動物的生活呢?品翰要做老鷹,可以很神氣,自由自在。什麼時候不想當一個人?他們說被媽媽罵的時候,被同學欺負的時候,安婷以前很想要當狗。佳蓉想要當貓咪可以被照顧疼愛。宇涵想當兔子,婕妤想當燕子。我說,那有沒有想要回去當嬰兒呢?有人想,因為可以被呵護,安婷說嬰兒會被大人耍,丙昆說身體變嬰兒但心理不變,那是奇怪的嬰兒,他們一同說不願像柯南那樣 , 那樣很痛苦的……………….

用心感受繪本,人人都是藝術家(下)
蔡明灑

  在許多人的眼中,「藝術」被視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而必須透過教導才得以理解。也因此,在繪本的挑選過程中,對藝術領域較少接觸的人,視挑選好繪本為一件難事。而對藝術領域稍有涉獵的人,則見喜用許多藝術風分析的方法,將構成一幅圖像的各個元素,如線條、光影、色彩與構圖等等各部細節之分析,視為評判一件作品好壞的主要依循。

  誠然,這些具體的研究方法與明確的評判標的,提供了快速判別圖像好壞的切入點。然而,筆者以為超乎這些表徵元素之上 , 甚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不同元素, 所共同交織而成的整體視覺效果與其所凝聚的情境氛圍。

  始終記得台南藝術學院徐小虎老師第一次親身看到元代吳鎮畫作的特別經驗:她說就在她面對畫作的那一刻,她驚覺那是一幅「會呼吸」的畫。而那樣的氣韻生動,是無法在清代初期以四王為首的一派仿古畫家作品中嗅見。

  猶記得當時初聞此說,內心同時交織著感動與惶恐的複雜情緒。感動的是,在此之前從沒有老師是如此這般以「感受」的角度引領我們欣賞畫作。即便歷來的中國繪畫理論中,對於所謂的 「形」、「神」之論早已多有所聞,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處處講究科學精神的現代社會,這類無法經由具體可見的圖像表徵得以清楚分析的,所謂「神」或「氣」的抽象概念,一般人是極難以體會與接受的。 而對於藝術的感受性能力,我們的社會長期以來皆以“天賦異秉”的特殊能力視之。即便是受過學院專業訓練的自己,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懷著深怕自身不具備這等“天賦異秉”的惶恐。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就在筆者日積月累的的育兒過程及與小孩近距離接觸的經驗累積中,對於上述之想法卻漸有調整。尤其是在閱讀黃武雄老師的《兒童與解放》一書後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簡單的說,黃老師以為這類無法透過科學性條理剖析的整體感受能力屬天生本能的「自然能力」,其特質則相對於受文明教化訓練的「文明能力」。自然能力人人與生俱來,然而卻在我們接受教化以便融入文明社會的成長過程中,逐漸為所謂合邏輯的、科學化的思維方式所取代。

  【註】《好想吃榴槤》為最近深受孩子喜愛的一則繪本小品,故事敘述沒吃過榴槤的小老鼠從想吃榴槤,到真正吃榴槤的一個有趣過程。作者用幾頁漫天各色的「好想吃榴槤」文字表達動物們想吃榴槤的心情。當筆者演奏至此,有位小朋友忽然小小聲的說:「阿姨,我流口水了!」。無需透過細部圖像的個別解說與詮釋,孩子們的感受與融入卻已遠遠超出我們成人。

  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小金魚逃走了》一書,具有極其豐富的視覺趣味,深受0至3歲小孩的喜愛。許多一歲多的小孩能夠在不經由大人的指點,僅透過文字內容的重複朗讀,自行在各頁中找到小金魚的明確所在。而極為有趣的是,筆者常以最後一頁滿佈金魚的畫面,詢問第一次看完此書的大人與小孩,哪隻是本文的主角小金魚。此時,孩子通常能一眼指出,大人則反而需要提醒與說明。孩子在前面幾頁的閱圖過程中,把小金魚的形像清晰而完整的映入腦中,也因此,在最後一頁眾多不同的金 魚中,一眼便能指出其所熟悉的那隻金魚。

  或許正是因為對於邏輯思考分析的習慣與倚重,因此對於圖像表徵元素的重視更甚於整體情境掌握的大人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擔心孩子無法理解作者意義的大人們,在共讀的過程當中,極盡可能的對圖像的各個細部指指點點,深怕稍一不提醒,孩子們便有所遺漏。不僅讓一個作品的完整情境與凝聚氛圍散失殆盡,更使得閱讀與欣賞的過程,變成了乏味的圖像意義分析與詮釋活動。

  藝術與文學的世界浩瀚無垠,其間的構成又充滿了各種無限的可能,沒有對錯的二元對立,也無所謂的標準解答,所以我們何不就只是放空一切既定的思維,喚醒內心的那個孩子,陪著孩子用心感受、細細品嚐其中的無限快樂...

【註】黃武雄,《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