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小大會訊第29期                    •前期回顧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多年來致力於「親子共讀」,並創立「小大讀書會」,結合社區的大人、小孩,齊聚一堂,共享閱讀繪本的樂趣。
   
風兒多可愛最是痴情父母心—— 我讀《幸福的種子》
採擷那百年前消逝的芬芳──我讀《貝雷的新衣》讓心中的乖小孩跟著彼得兔去冒險
阿佛,我挺你!

風兒多可愛
◎紫雲(Happy小大)

《風喜歡和我玩》(遠流出版)這本書,我很少唸給以班級為單位的小朋友聽。常常都是和孩子靜靜地欣賞它、感受它。即使之前在圖書館,我也只對一、兩個孩子唸過。

這次我心血來潮,嘗試唸給幼稚園的小朋友聽,12個小朋友眼睛注視著書,我緩緩的唸,一邊看著孩子們的表情……孩子很快的從「風吹起繩子上的衣服」開始,眼睛亮了起來,臉上露出了笑容。「風讓雨傘開花、風弄得欄杆嘎嘎響、風把灰塵吹到我的臉上……,」這些情景孩子看得還咯咯笑呢!當我唸完,闔上書之後,孩子們迫不及待的跟我說他們也都和風玩過喔!

「我穿上衣服,風就會跑到我的肚子,弄得大大的喔!」

「上次我爸爸的雨傘開花,就是這樣子的喔!」(孩子用手比給我看)

「我吹泡泡啊,風好快就把泡泡吹走了,泡泡就飛得好遠喔!」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需要靜靜享受的書,沒想到後續竟然會有這麼熱絡可愛的聲音。小朋友的七嘴八舌,證明了作者確實的、恰到好處的,掌握到孩子的生活經驗,而得到孩子的共鳴。不禁地也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還真的討厭過、埋怨過風呢!因為,沒有一次能夠把風箏放起來,卻只能在地上拖著跑,真是丟臉!

作者作為19世紀末的兒童,這本書卻歷經20世紀,再到21世紀,在每一世代孩子的生活中,有著相同的經驗、玩著相同的遊戲。和風產生這樣的感受,似乎是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的。這種感覺是不必透過大人教的,只是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和風玩的遊戲,孩子也很容易就樂在其中,只是常被大人忽略了。生活在現代都會、水泥叢林的世界,人們的心似乎很難注意到大自然的萬象,更別說用身體去體會、感受了。而孩子生活的一切也都有現成的製品所取代,這讓身為大人的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在自然世界中所獲得的樂趣。

最是痴情父母心—— 我讀《幸福的種子》
◎莊世瑩(小大繪本館義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情無關風與月」,心境來到中年,思尋此生最浪漫的作為,卻是和長子,明,有關。15年前,初初得知自己將成為母親時,對於這個期待已久的新生命,心頭除了欣喜,也產生了莫大的震動。面對一個我從未扮演過的角色,有許多的想像和更多的疑慮,我會是個好媽媽嗎?我應該如何照顧孩子?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我願意為這個尚未照面的孩子獻上全世界!就在心情百轉千迴的當下,我決定要送他生命中的第一份禮物。

我拿著自己一讀再讀的《小王子》(水牛出版)和一台錄音機,對著暫居在腹中的孩子講話讀書,告訴他,我多麼的為這本書感動,希望和他分享的第一本書、為他讀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小王子》,因為明就是降臨到我的星球的小王子。隨著明的成長,我和他共讀了許許多多的繪本,但是當他進入青春期以後,那些共讀的時光好像從他的生命中消失了。身為國三生的他,現在的生活除了一次次的模擬考外,就是NBA球賽和周杰倫。我們曾經一起手牽手到信誼幼兒圖書館去看書、借書,曾經在一家又一家的兒童書店流連忘返,還有每晚睡前講故事的「儀式」,那些共讀繪本的快樂,如今都成為媽媽孤獨、頑強而溫暖的回憶。

在我和孩子們共讀圖畫書的期間,其實我尚未讀過《幸福的種子》(台英出版)這本書,是到了兩個孩子已經想自己獨立閱讀,不想和我共讀的時候,我才認認真真的看過了好幾遍。每次看後的感覺都不同,第一次是為了增加繪本的知識而讀,後來為了講師團的討論再讀,收穫頗豐,但感動有限,因為我把它當成理論原則來看待,用螢光筆、鉛筆細細密密的畫了很多重點。這兩年不為了什麼,常拿出《幸福的種子》讀它一小段章節,細細的品味松居直先生的用心,或許是看的繪本也累積了一些,經典的繪本也一看再看,再加上看過《繪本之力》(遠流出版)之後,好像參照出了一點《幸福的種子》的真滋味,我那「前空巢期」的受傷心靈也得到了安慰。

我曾在台北國際書展聽過松居直先生的演講,非常欽佩他以一個男性的角色投身於兒童圖畫書的領域,至少在目前的台灣和孩子共讀的父親仍為少數。松居直以平實易懂的口吻寫作這本《幸福的種子》,娓娓道來、苦口婆心之間,卻一掃台灣對圖畫書積習已久的錯誤觀念。大部分的父母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把繪本當成教材的一種,馬上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拿來應用,或可以宣達某種教化目的,但松居直認為圖畫書沒有什麼特殊用途,只是拿來讓孩子感受快樂。

回想起來,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正走在松居直指引的路上。從孩子出生之後,超級不愛睡覺的明讓我又累又慌,常抱著孩子獨自落淚,不知該拿這小人兒如何是好,於是我就開始成日或唸或唱童謠。最近我興奮的拿出《紅龜粿》(信誼出版)那本書,明只依稀記得媽媽好像曾唸過,卻不記得歌詞和內容,可憐天下癡母心,至今我還可以一首一首從頭到尾唱出來。約莫明五個月大時,已可穩穩的端坐在我懷中,我們一起手握著幼幼書,明很快的就喜歡上了翻書的動作,堅持一定要自己翻頁,就這樣,明在七個月大時突然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他翻開他喜歡的幼幼書說著:「狗狗」,然後話匣子從此打開,開始為他身邊的人事物一一指名,這真是一個小生命的開天闢地之舉。

我找出了明三歲前,我所寫的育兒日記,其中記錄了何時買了哪本繪本、何時共讀了什麼書。有一陣子他特愛《走金橋》(信誼出版),因為其中一句「種什麼種,豬打的洞」總會讓他聽得呵呵笑。他也喜歡《小黑捉迷藏》(信誼出版),百看不厭之餘,老媽自然要奉陪實地玩上一場捉迷藏。還有《兔子先生去散步》(信誼出版),他會模擬兔子散步的過程,在房間之中穿梭。聽過了《古利和古拉》(信誼出版),我們經常一起想像溫習烤蛋糕的過程,還在家中的客廳席地野餐。我們都超愛《阿羅的彩色筆》(上誼出版),不只明覺得自己是阿羅,我也覺得他挺像阿羅,有天我們去玩具店,明指著一輛玩具車問:「這個貴嗎?」我回答:「貴啊!」那個時候的他應該還是不知道金錢和物品對價的關係,但他突然說:「媽媽,以後我們都不用買玩具了,因為我有阿羅的彩色筆。」的確,他是個從來不為買玩具而在店裡哭鬧撒賴的小孩。

我們一路相伴共讀了許多繪本,明有時會進入他的「汽車書階段」,有的時候又會完全進入「恐龍書時代」,然後弟弟也加入了三人行共讀的行列,我們的共讀時光更加豐富精采,但是他們也都很快的跳躍進入另一個閱讀的階段。我從不特意教他們識字,但他們從共讀中自然就掌握了「識字」這樣工具,而且都表現出想要獨立自主的態度,剛開始我這個仍舊戀著與他們共讀的老媽,還請他們為我唸繪本,但很快的他們又進展到小說,就真的把繪本留給老媽一人了。

總有一天要學會放手的。我當然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但是當我讀了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心情得到莫大的安慰,因為我曾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正確的事,我用最溫暖的聲音、最深摯的母親的愛心,在我的孩子的心田裡撒下了幸福的種子。書中有個媽媽寫信給松居直,她在信中寫著:「我今天的幸福,就是多年前播下的種子所結的果實。」是啊!雖然孩子們目前生活的重心已經轉移,但在我們之間已儲存了許多密碼,只要是在溝通交會時,我們一定會找到互相了解的途徑。

仔細尋思我與繪本所結下的不解之?,先於成為一個母親之前。松居直說:「母親最好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孩子去看圖畫書。」又說:「大人先親身體驗圖畫書的樂趣,會更清楚知道它能帶給孩子多大的快樂,這是瞭解幼兒與圖畫書的關係的最好方法。」的確,在還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就已經四處打聽何處有談圖畫書的課,常在信誼基金會看書聽講,只覺得這是一門神奇有趣的學問,是一個成人很不容易跨進去的世界。現在小大繪本館仍會遇見有這樣心理的成人,要不覺得繪本深奧難懂,要不就是視繪本為小道,如果不是為了陪孩子,根本不會想看這樣的書,所以經常有小孩要上國中的媽媽說:「這些繪本我們可以不讀了,你們要嗎?」實際上,能讓大人產生共鳴的繪本並不少,而且幾乎所有好的繪本,大人也會樂在其中,只要願意跨出這一步,放下身段和成見,成人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世界,也為自己開拓了另一個新視界。

在《幸福的種子》中,松居直還談到了如何選書、繪本和想像力的關係……幾乎每個章節字字珠璣,雖然我已經重看到快要背下來了,但每當我在實踐的過程中想起,不僅是一種準則,心裡仍會有不同的體會。書中所提到的繪本,目前在台灣大多已可看到,有了參照的機會,讀起《幸福的種子》又是另一番境界。

在小大繪本館就有一群如「花婆婆」的媽媽,在家身體力行共讀之外,繪本館、兒童病房、育幼院、幼兒園都可見到她們和孩子共讀的身影,懷抱著慈愛柔軟的母心,總認為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生而應享有的平等權利,不因為身體、環境的限制而受到差別的待遇,就是如此單純的痴情深意,媽媽們以溫柔的力量到處撒下繪本幸福的種子。

採擷那百年前消逝的芬芳──我讀《貝雷的新衣》
◎明灑(Happy小大)

你是誰啊,讀者,你一百年後誦讀我詩篇的人?我不能從這春天的富麗裡送你一朵花兒,……。打開你的門戶,展開你的視域吧!從你繁花盛開的園子裡,採擷一百年前消逝花朵的芬芳記憶吧!──泰戈爾<園丁集>

那日,乍見泰戈爾的這篇詩句,原本煩躁的心霎時一片清明。難以相信這百年前的詩句,竟如此「一語中的」的描繪出《貝雷的新衣》在我心中所激起的漣?與感動!尤其是那「芬芳」二字,彷彿正由視網膜直透心脾,扶搖而上,彌漫於鼻息之間……

初見《貝雷的新衣》就被那一片淡淡的「藍」所吸引,我想,也正是那樣的藍,才足以烘托出屬於那個世代的寧靜與詳和吧!看著貝雷遊走在那生意盎然的開闊景緻,不僅有山、有水、有草、有花,還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動物與人們的相伴。或許也正是如此,在整本書中出現的人們,幾乎無一不是帶著滿足而愉悅的笑容吧!

最愛看女兒每次讀完這本書後帶著滿滿的笑意說著:「好好聽哦!」的神情了。就在共讀過幾次的一天晚上,看著尚未認字的她在床上一頁一頁的唸了起來。尤其是讀到「親愛的奶奶」和「傻孩子」時,她那帶著靦腆,卻又特別開心的語調與神情,讓一旁的我不敢作聲,深怕破壞這美麗的畫面與氣氛。卻又不免納悶,那遙遠的時空與陌生的情事,竟能讓這涉世未深的孩子感動至此,難道是孩子那細膩的心,感受到書中大人們對孩子的疼愛之情,雖然覺得陌生,可是卻又心生嚮往嗎?

一位深愛此書的朋友特別喜歡這本書讓孩子看到了「得來不易」的過程。然而,更令我感動的是,除了獲得一件有形的外套之外,孩子還在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大人有形的協助,與無形的關愛。想想今日,在這個課業壓力史無前例之大的年代,孩子鎮日往返於學校與才藝安親班等地,身邊的大人幾乎全是身兼教育孩子之責的各種「老師」,有多少孩子得以感受到身邊大人無條件的關愛?還記得之前看到《商業週刊》以「精英部落」為題,提出了「沒有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有我們的孩子」時的內心激動,多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這樣充滿著「許多大人關愛」的環境中長大啊!而《貝雷的新衣》這本小書,正具體描繪出我心中的那個理想國度,只是仍不免感歎,那些美好都已逝去,只消在書中尋得。

此刻,若問我「經典」是什麼?我想,我不得不說,透過它,讓我看見了我們這個世代的不足,讓我看到許多逝去的美好,嗅到那百年前消逝的芬芳。

讓心中的乖小孩跟著彼得兔去冒險
◎吳宜旻(成長小大)

我喜歡彼得兔的故事,常常拿起小型本做為孩子的晚安故事,一面唸一面看著圖,自己就莫名地開心起來。我想是因為這隻兔子把我內在對冒險、不乖的嚮往深刻地呈現出來的原因吧!自己從小一直很幸運,是大人眼中品學兼優的乖小孩,一路唸到台大研究所畢業,然後工作結婚生子,住在環境優美的水蓮山莊,日子過得平靜安穩。然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方面希望他們跟隨著自已的腳步,一方面卻又矛盾的期待他們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有自己的自主權,以及承擔後果的勇氣,這些都是我小時候所欠缺的。而我認識的彼得兔,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無論是他的性格或是他的冒險故事,都讓我深深的著迷。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從前,有四隻小兔子,他們的名字叫做弗洛普西、……和彼得。」圖中三隻聽話的小兔和媽媽都面對著我們,卻只有彼得背對著。下一頁兔媽媽說:「千萬別去麥先生的菜園……」彼得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這下子你就知道彼得可不是那種聽話的乖小孩了吧!不僅不聽話,他甚至還執意要追隨父親的腳步,到麥先生的菜園去闖一闖。

當他從麥先生的菜園門底下溜進去的時候,波特小姐把彼得的表情描繪得生動無比!豎立的雙耳、上揚的鬍鬚,看起來是那麼的開心與得意;而那又黑又亮的雙眼中,還充滿了狡黠與興奮之情。作者似乎想藉此暗示著那即將到來的,充滿未知與驚奇的冒險,令人十分期待!

冒險的開始,好運來得很自然,看彼得吃胡蘿蔔的表情多麼地滿足。但是,如果沒有歷經危險就不叫冒險了!就在這時麥先生突然出現了,彼得因為驚嚇過度,在畫面上一下子變小。但是我們知道彼得可不是省油的燈,在下一個畫面,麥先生高舉著耙子在後面緊追不捨,落荒而逃的彼得一下子又大了起來,作者利用這一小一大的變化,把彼得的心情變化精準生動的呈現了出來。

彼得東奔西竄想找到回家的路,連丟了二隻鞋和那件藍色新夾克,還把自己搞得濕答答的。看著他縮著手一面喘息一面發抖還一面找路時,我的不捨油然而生,好想就化身為他身旁的那隻知更鳥,帶他逃過一劫。尤其是當他靠在那扇上了鎖的門上哭泣時,那畫面真是令人動容。莫里斯.桑達克曾說他最喜歡這張圖,因為他覺得波特小姐「正確地捕捉噩夢的本質」!

莫里斯.桑達克曾說過,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每次閱讀彼得兔的故事,彷彿都看到幼時那個乖巧聽話的自己,跟著彼得一起冒險,並將深藏的壓抑一點一滴的釋放開來。原來,閱讀經典,不僅能夠滿當下,更能夠撫慰足那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心中的小孩啊!

阿佛,我挺你!
◎慧娟(小大之友)

李歐•李奧尼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繪本大師,總覺得他的文字帶有禪意,插畫也常彌漫一股神祕的東方色彩,這使我常不知不覺把他聯想成印度文人泰戈爾,他們的風格同樣看似清風明月,卻又餘韻裊裊,耐人尋味。

初見《田鼠阿佛》,驚豔之際在心中連連讚嘆:「天啊,是哲學嘛!」故事說得雲淡風輕,對汲汲營取的人卻重如當頭棒喝;對於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人,又能帶來醍醐灌頂般的?發,雖是兒童繪本,大人也一樣受用。感動之際,我迫不及待想和我的孩子、我的學生分享,但有那麼片刻,我突然又卻步遲疑了。

我如何對七、八歲的孩子解釋「物質滋養生命;藝術承載靈魂」的道理?

我如何讓孩子相信,只要乘著想像力,你可以隨時召喚四季,遊走春夏秋冬?

我如何對孩子訴說,文學藝術就像一扇「任意門」,足以讓我們從塵世中暫時抽身,雲遊四海?

我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瞭解,在一些大人照料不到的心靈角落,文學藝術可以轉化你無處可訴的心事?

我如何告訴孩子,我多麼希望在他們天真尚未蒙塵時,多累積文學藝術的美好能量,好供應他們從容面對生命中不可預測的風浪?

我如何讓孩子相信能陪你走過生命低潮的,可能只是一首詩或一段音樂,而不是課本裡的解答?

我怎麼去解釋,文學藝術這些看似無用之用,正如船上的「壓艙石」,它不足以改變行船的方向和速度,卻可以讓船保持沈穩不翻覆。

我如何讓七、八歲的孩子懂得,我們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看似無用的閒逸、如賞花、聽雨、看夕陽,生活才會更有滋味?

所幸,我的猶豫只擱在心裡,我依然平靜的一字一句唸完了《田鼠阿佛》,有那麼幾秒的沈默,突然一個孩子大聲蹦出「阿佛,我挺你!」我一抬頭,只見三十四張會心一笑的嘴角,與眼底的光芒,我知道在那一刻他們與阿佛心靈相通了!接著,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孩子們自己寫下心中的感受。

奕翔:阿佛把冬天沒有的東西收集起來,冬天就用到了,我覺得阿佛很有智慧。

心夢:阿佛真聰明,他知道過冬不只需要食物,還需要其它東西。

祐晨:我覺得阿佛的想法很好,別人收集食物時,他把顏色、陽光和字記在頭腦裡再傳給別人,讓別人也享受到美好。

慶豐:我覺得阿佛很像魔法師,因為他收集的東西都很有效哦!

定承:阿佛好像有魔法,可以在冬天讓大家感覺到陽光、顏色和文字。

智捷:阿佛好會作詩,好像古代的大詩人李白哦!

小朋友的文句稚嫩可愛,讀來字字都是真心真意,像是荷葉上的露珠,圓滾滾,亮晶晶,在我心頭滑溜彈跳,整個人都輕盈了起來。原來,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從零歲到99歲,不同的階段都能讀出不同的況味。

四十歲的我在《田鼠阿佛》裡讀到老莊哲學,八歲的孩子讀到了阿佛的魔力,有一天,我會老去,孩子會長大,只有阿佛還是原來的阿佛,繼續伴隨人們,世世代代,經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