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小大會訊第11期                    •前期回顧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多年來致力於「親子共讀」,並創立「小大讀書會」,結合社區的大人、小孩,齊聚一堂,共享閱讀繪本的樂趣
   
快樂共讀的秘方三叉坑部落講故事紀實
小女兒長大了我的繪本書兒去旅行
我愛帝奇-長大的願望遍嚐「佩特•哈金絲式」之驚喜與趣味

快樂共讀的秘方
林真美

  記得最早在新店花園新城推動「通泉草家庭文庫」時,由於「涉世未深」,對「親子共讀」尚處在懵懂階段的我,便只能把自己一路摸索來的一些體驗,老老實實的告訴當時的大人。--我請他們把手中的繪本如實的唸出來,毋需加油添醋、也不可偷工減料。結果,這「破天荒」的作法,似乎引起了他們諸多的疑慮。畢竟,在這之前,幾乎沒有人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唸書給台灣的小孩聽的。

  繪本的文化,彼時尚未在台灣扎根,孩子的身邊,雖然開始有繪本環繞,但大人卻只能依樣複製小時的經驗──把繪本當成是以前閱讀的那些故事書或毫無精彩可言的「課文」,於是,「新手大人」學著之前的大人,不是在畫面上指指點點,就是依著大人本身的意思,不斷的延伸、演繹,致「竄改」了故事而不自知。大家都以為,不這樣「唱作俱佳」,就難以博得孩子的好感與注意。所以,當我提議用最樸質的聲音「清唱」繪本時,確實有不少大人覺得武功被廢了大半,一時之間,變得不知何所適從。他們問:「這樣會好聽嗎?」「不加入任何的演技,會生動嗎?」「不需要對孩子解釋、提問嗎?」「難道,真的沒有什麼技巧可循嗎?」…

  其實,如果我們清楚了在繪本與小孩之間,大人所能扮演的角色,我們就不至於大意、也不至於如此戰戰兢兢了。只怪當時的我,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去清楚的告訴大家--作品當前,假使我們的目的只是想要幫助孩子、讓他們得以透過讀圖、聽聲音的方式貼近繪本,那,大人便只需扮演好「傳遞者」的角色就行了。而所謂的「傳遞」,不外乎是透過「原味重現」,以傳達作品。也因此,「忠於原著」就成了「親子共讀」時,大人必守的分寸了。當然,忠實的把書上的文字唸出來,並不等於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讓孩子像在品嚐音樂那樣,不僅聽見了「原聲重現」,也嗅到了原作者的情感,並看到了傳遞者的詮釋力道和深情演出。

  這樣的共讀方式,除了練習、揣摩,果真沒有任何的訣竅可言。所以,一開始,我也只能在大人們的狐疑眼神中,不斷的以「身體力行」,企圖去說動他們。還好,孩子們為這樣的方式作了最佳的見證。我發現,只要挑對了繪本,而大人又對手上的書有著相當的喜好,那,接下來便是只要投入感情、用平日對孩子說話的自然語調去詮釋「繪本曲目」中的節奏和情感,就足以讓孩子們如醉如痴了。這傳遞本身不僅吸引人,也讓孩子不因大人中途的解釋、詢問而分心,更不會因為過多的演技,而分散了孩子讀圖的的機會。因為心無旁鶩,所以,孩子們從專注中識得了與作品水乳交融的樂趣,從此,只要大人亮起手中的繪本,孩子們便幾乎是「無一倖免」的像被吸盤吸住一般,為繪本以及身邊的大人著魔不已。

  可見,大人的那些疑慮,都可在與孩子的真實互動中不攻自破。習慣於在說故事中製造「喧嘩」的大人,將會因孩子聆聽時的沈靜表情而詫異,原來,「喜歡喧鬧」乃是大人對小孩的一大誤解,好聽的故事在於它的本質,而不在它的周邊效果;至於孩子,則有足夠的敏銳,去貼近一個沒有矯飾的作品呈現。例如:即使是像《在森林裡》這樣一本黑白、氣氛安靜的故事,也都不需要靠大人為之「著色」,就足以讓孩子「陷入」作者所描繪出來的那片深邃森林。而大人搭配書中氛圍所流洩出來的悄靜聲音,就好像是背景音樂一般,讓孩子得以一邊看著畫面,一邊邁開想像的舞步,循著書頁,去實現他們在森林裡與動物交遊的夢想。最後,孩子們則是在書中父親角色充滿理解與關愛的語調中,滿懷放心的重回現實。而這種跨越現實藩籬、以滿足自我的內在經歷,不也正是「閱讀」的一大樂趣嗎?

  對孩子們而言,能夠沈浸在畫面和語言所交織成的繪本故事裡,乃是人生一大享受。大人的誇張表情和演技,固然也很吸引人,但是,卻相對減弱了繪本圖文表現原有的張力。曾經有大人因為講一本關於巫婆的繪本,而露出呲牙咧嘴的「巫婆臉」、企圖強化書中角色的恐怖特質。結果,孩子們一個個露出驚懼的眼神,朝著大人直看,卻壓根忘了繪本的存在…。他們想必是被大人精湛的演技嚇呆了,但是,他們的驚恐,卻完全超出了原書所要緩步經營的文學效果。所以說,在以傳遞作品為主要目的的「共讀」裡,過於誇張的演出,實有「喧賓奪主」之嫌,它讓孩子看到的,是大人的演技,而非原書。這,似乎完全偏離了我們要讓孩子悠遊書間的原意,故大人在唸繪本給孩子聽時,還是要學著壓低自己的「表演欲」,去扮演好「樂師」和「畫框」的角色!

  幾年下來,仍有大人無法體會箇中滋味,遂恨不得身邊討書唸的孩子快快長大、或是依然用「大殺風景」的方式,在唸繪本。但也有「食髓知味」的大人,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提煉,而識得了快樂共讀的秘方。那就是:把說故事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不打斷、不說教、不竄改原著,經常練習、真情投入、自然演出。

三叉坑部落講故事紀實
林乃馨(儒林小大)

  「小大繪本館」開幕當天,「全景傳播基金會」的中旺帶亮丰來,談到:自921地震後,地處偏僻的台中縣和平鄉自由村資源缺乏,是否能上山為孩子們講故事?

  7月12日,我與苑玲跟著「全景」三人上山探勘,試講三叉坑、雙崎二部落,部落的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在考量大人的配合度與交通、時間因素後,決定把講故事的人力集中在三叉坑。

  回到繪本館以後,我開始招兵買馬,並於10月15日展開隔週一次的服務。每次三個媽媽上山(我們鼓勵全家參與,讓先生、孩子認識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條件,卻一樣愛聽故事的原住民孩子)。地點在三叉坑組合屋的托兒所。進行方式為講故事30 至40分鐘;親子共讀1小時;最後則與老奶奶Yaki、托兒所老師淑鳳(三叉坑媳婦、喜愛繪本 )、關心部落的建治(三叉坑的青年)聊一聊孩子與家長。

  自坪林營區說故事起,到大里竹子坑大愛新村、再到三叉坑部落,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型態、不同的對象,唯一不變的是孩子面對繪本時那渴望的眼神和燦爛的笑靨,這些永遠是我們不畏舟車勞頓,上山下海講故事的原動力。

亮丰每次載我們上山,總不厭其煩地一路解說震災狀況、部落的歷史,增進我們對服務對象的了解與認同,媽媽們都對她稱讚有加。隨著「全景」記錄片工作的告一段落,我們講故事活動也於6月17日暫時畫下休止符。但是5月20日上山時,淑鳳老師問:「6月17日以後,你們就不來了嗎?請不要放棄我們的孩子,他們好喜歡聽故事!」聽了為之動容!我與亮丰幾經商量決定:以後仍繼續上山,但採不定期的彈性方式進行。

  5月20日亮丰到繪本館做「三叉坑地震後一年記」記錄片首映,熟悉的人事物,懸宕未決的部落重建,大夥兒看得心情沈重,哭得淅瀝嘩啦,當下又凝聚了不少繼續上山服務的力量。

  部落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面對擺盪於充滿自卑的學校生活與缺乏空間的組合屋生活的孩子,唯願小小的繪本種子撒於小小的心田,能帶給他們短暫的快樂與養分,撫慰些許躁動的靈魂。

  最後,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苑玲、琪芬、麗夢遠來助陣,岱穎、鈺玲還是單身哦)!更感謝我的老公蔡明德,若非他每次週日幫忙帶孩子,我絕無法全程參與,完成這原以為「不可能的任務」!

小女兒長大了
小沾(中壢同行小大)

  五歲的女兒明資是個天性快樂的小孩,小豬布偶片刻不離手的癖性,至今猶存。她給它取名叫「鈴鈴鈴小豬」,每當我從洗衣機或烘乾機撈出小布豬仔,她立刻會從某個角落發出歡呼:「喔!我的小豬!」,並一路奔至洗衣陽台來,因為她總是聽得到我翻動豬偶時的鈴鈴聲。

  在我發現這麼天真稚氣的孩子愛上《那裡有條界線》(遠流出版社)時,真覺得不可置信。那天作者黃武雄老師到繪本館閒聊「繪本與小孩」,她坐在席間聽。演講結束時,真美用台語朗讀了這本書,明資不懂台語,卻邊聽邊從後排座位站起來,挪至前排走道,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並站著聽完故事。演講一散場隨即又央我再用國語講一遍。隔天晚上,我們從台中回到中壢,睡前找書讀時,她又指名點了它,並且在我講完之後換她講。

  只可惜我來不及錄下她那晚的「重述」,她能緊緊抓住情節重複的節奏性,以及文句的對立性:白天-黑夜,工作-做夢(而且是甜美的夢);還有那隻鹿,及鹿與鳥的特別要好。最教我暗地稱奇的是,我感覺沈重落幕的尾聲:「水銀燈亮起,夜就缺角了」,還有後一頁:「全部的人和動物不睡也不做夢」,她一點也沒漏掉,而且聲音富有感情,把我的心都打動了!

  接下來,在我輪值的社區繪本館和主持的小大聚會中,她都主動唸了《那裡有條界線》給在場的大人小孩聽。到「赤子之心童書舖」閒晃時,我忍不住又央她講給我們熟稔的老闆阿姨聽,但味道卻已不那麼自然、感人了。因此我深深感到孩子的天真彷彿不可多求的天女下凡,稍縱即逝啊!不過,最近我們母女聊到做夢,她竟然說出了一個似曾相識的經驗。她說:「有一次我做夢,夢見一隻鹿,我騎上它,它就帶我去找有趣的東西,可是好久沒夢見了,我好想那隻鹿哦!」若不是與她朝夕相處,怎能識出小女兒的心思,曾經隨著繪本書中頭角被染成五彩的鹿兒,來去日夜的界線,與歡喜冤家-小鳥-玩得多麼快樂!

  明資從小熱中於自說自畫,同一本書打開十次,她就會說出十種故事版本,完全是隨興之所至,與繪本共舞。或許因為這樣,在她完整並忠於原著地重述了一個作品,而且此作品是我這個大人覺得意境深沈時,我才特別吃驚吧!更特別的是,經由她的「演奏」,這本作品已經深深刻在我的心版上,腦海常不經意地出現該書的浮光掠影呢!吾家有女初長成,聽她演奏繪本有聲有色,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幸福的媽媽!

我的繪本書兒去旅行
貞(大溪三層小大圖書室)

  因緣際會認識了「小大聯盟」的苑玲,她在自己家中做了繪本圖書室。聽她敘說著孩子們期待把書本帶回家一起入睡的滿足與幸福,令我十分感動,當下也蠢蠢欲動,很想讓班上二年級的孩子帶繪本回家。起先心中也是蠻掙扎的,我那些精心選購、視如己出的寶貝們,是否能平安歸來?

  直到在書店買得了「書衣」…就這樣,不管是精裝或平裝書,我以最快的速度讓它們著上新裝,讓孩子在週四的親子閱讀活動日,自己挑選一本最喜歡的繪本帶回家,讀給家人聽。隔天則上台報告此繪本、帶回家說給家人聽的情形,以及自己或家人的心情。

  第一次實施時,老師自己高興到睡不著,不曉得我那些書今晚過得好不好?繪本書兒們參加了一個一天一夜的「寄宿家庭」校外之旅。第二天,22本書竟是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來了。心中的興奮,無法描述;孩子們的反應非常好,很喜歡這樣的回家功課,還有孩子愛書愛到捨不得給弟妹碰書,怕弄髒、弄壞…。

  剛開始,可以從孩子的報告中發現,家長真的很辛苦,與孩子分享共讀故事書時:有的正在忙三餐,有的需照顧幼兒,有的一邊洗澡,一邊聽孩子敘說,更有的聽到一半就睡著了,有的家長甚至直到孩子入睡,都還沒回到家…從孩子的眼神中,不難看出「唉!無奈!」最近,聽到家長參與的情形好多了,甚至建議是否能每天都讓孩子帶一本書回家。這個反應讓我很欣慰,因為家長已經被我的書兒迷住了。

我愛帝奇-長大的願望
小願(大溪三層小大圖書室)

  帝奇是個小男生,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姊姊。帝奇總愛跟在哥哥姊姊後面;哥哥姊姊會騎腳踏車,帝奇只會騎有輔助輪的三輪車;哥哥姊姊可以把風箏放得好高好遠,帝奇只能玩著小風車,哥哥會吹喇叭,姊姊會打大鼓,帝奇卻只會吹小笛子;哥哥能拿大鋸子,姊姊能拿大鐵鎚,帝奇只能抓一把小釘子;哥哥會用大鏟子鏟土,姊姊會拿大花盆裝土,帝奇的手裡卻只有一顆小小的種子…可是這顆小種子卻在盆土裡長大、長大、再長大,變成了一棵比哥哥姊姊還高還大的植物……註一

  和所有家裡最小的孩子一樣,帝奇也經常穿哥哥姊姊穿不下的衣褲和鞋襪,接收哥哥姊姊玩得不想再玩的玩具,直到有一天,他有了小弟弟,他也和所有的哥哥姊姊一樣,很驕傲地把他穿不下的衣服傳給弟弟,宣告「我已經長大了」!註二

  長大,是每個孩子的願望,對孩子說「你已經長大了」,似乎是最討他們歡喜的讚美之一,同時,當我以「你還太小」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時,孩子會跟我抗議:「我是姊姊了,我已經長大了!」

  佩特.哈金絲(Pat Hutchins)用鮮明溫暖的色彩,簡潔幽默的筆調,呈現了家裡最小孩子的生活面貌及心底的渴望。我愛帝奇,也愛每個渴望長大,以及理直氣壯說他們已經長大了的孩子們!

•註一:《小帝奇》台英社

•註二:《You'll soon grow into them ,Titch》、《Tidy Titch》

遍嚐「佩特•哈金絲式」之驚喜與趣味
廖美玲(牽牛花小大)

  翻閱著一本一本的繪本,試想有誰能創作出那一本本精采絕倫、幽默、風趣、令人驚喜不斷的繪本呢?答案是佩特•哈金絲(Pat Hutchins)。提到佩特•哈金絲,當然不能先提她的成名之作《母雞蘿絲去散步》。此書雖然只有短短32個英文字(中文44個字),但在圖與文搭配得天衣無縫之下,獲得了滿堂彩,而成為繪本創作中的典範。

  1942年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佩特•哈金絲,從小與鄉間田野、林間動物為伍,培養了她深愛大自然的個性,也成為日後創作繪本的泉源。如《晚安!貓頭鷹》,書中將森林裡的動物、鳥類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為之讚嘆!雖然佩特在婚後才開始繪本創作,但從1968年的《母雞蘿絲去散步》至今,她已完成了二十多本繪本,並且在1974年以《THE WIND BLEW》一書奪得英國最負盛名的凱特•格林威獎的首獎,書中的兩位主角就是她童年時,一對教職退休的鄰家老夫婦,他們為了鼓勵她創作,每畫好一張圖就送她一條巧克力棒。日後佩特創作出更多以身邊人物為主的繪本(尤其是和她同住倫敦的兩個寶貝兒子),如「小帝奇」系列作品。

  1985年起,佩特因為姪女的一句話-她想把她的小BABY弟弟送走,而創作了讓小孩愛不釋手,大人愛恨交加的怪獸家庭繪本系列。佩特嘗試著以繪本來傳遞認知,卻絕對不教條,也不乏味,反而充滿了樂趣。如1982年的《ONE HUNTER》就是她獨創的數字書,書裡製造了不少趣味及驚喜。

  佩特從小就立志要當藝術家,她說她試著「寫小孩所說的及所做的事」,而且堅持以最簡潔、易懂的圖畫讓年紀最小的小孩欣賞,不過簡單的文字和生動活潑的圖畫卻傳達了最細緻的情感。佩特深諳繪本的特質,兼又理解兒童心理,她的作品水準非常整齊,不僅圖文結構嚴謹,書中表情、神韻也非常豐富,是父母和小孩進行親子共讀的最佳選擇,而且最能引發共鳴。常常讓大家在翻閱之際,遍嚐「佩特•哈金絲」的驚喜與趣味。

  或許是因為佩特有著開朗的個性,喜歡貓頭鷹的她,在作品中呈現的總是那麼的溫馨、快樂,更有小孩喜愛的surprise,雖然不像李歐•里奧尼的作品充滿哲理,不過每本書都是她在生活中信手拈來,最自然、最深刻的體驗。「山珍海味也需要小菜來配」,大人們實應多多嘗試為小孩介紹不同作家的繪本,以增加小孩的體驗。簡短地介紹佩特•哈金絲,希望大家像我一樣喜歡她的作品。

◎佩特•哈金絲已出版之中文書目

•《母雞蘿絲去散步》(信誼)

•《金老爺買鐘》(台英)

•《晚安!貓頭鷹》(台英)

•《小帝奇》(台英)

•《比利得到三顆星》(台英)

•《門鈴又響了》 (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