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
我們正靠著自己的思考獲得智慧,自省而再生
文◎劉軒(作家、知名DJ)
去學校演講時,我經常被提問:「你為什麼選修心理系?」通常我會開玩笑回答:「因為最漂亮的女生都在那系」以及「因為要給我老爸看病」。
但我知道,這些學生一定是對心理學有興趣才這麼問,於是,玩笑之後,我會認真地回答:「因為,想了解人的動機,以及大腦如何運作或無法運作,間接認識社會和人性。」
人腦是個複雜到無法完全搞懂自己的機器。它勝過最先進的超級電腦,有時卻不如收銀台上的計算機。它應是物競天擇的結果,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生存,因此有些功能發展得很完善,有些則尚未進化,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
舉例來說,大腦很擅長聯想記憶,卻不擅長「隨機快取」。假設要你在一分鐘列出50種水果,前面幾個可能回答得很快,但憑空想一定會越想越慢,還很可能卡住。這時就要靠聯想,例如從橘子想到柳丁,再想到金桔和其他類似的水果。「聯想」從進化角度看來必然重要,因為這幫助我們在大自然生存(附近還有哪些果子?有什麼動物?)因此,在一個場景中記得有哪些關聯的事物,遠比背清單來得容易。
所以,我們若要讓腦力升級,就應當善用大腦本身的優勢。光靠意志力「死背」就像是逼自己練軟骨功──除非要參加雜技團,何必那麼累?鍛鍊腦力就是鍛鍊身體;用對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因為科技,我們對大腦的認識有了飛速的進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終於讓我們看到大腦運作的實況。心理學界正夯的,就是從軟、硬體兩個角度來分析大腦的「思考程式」。學者運用這些研究結果,研發出所謂的 mind hacks ──我翻譯為「腦力捷徑」──為了加強記憶、增加動力、戒掉壞習慣,讓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更有效率。這就是 working smart 的定義。
舉個 working smart 的例子:以前我會把拿到的名片依照產業分類,媒體同仁在一個名片夾,音樂人在另一個名片夾……等等。問題是,我時常翻到一張舊名片,卻忘了那是誰,長什麼樣子,在哪裡認識的(在這方面,我的記性實在很差)。依照「情境記憶」的研究,我現在換個方法,將所有在同一場合認識的人的名片都放在一起。雖然乍看完全沒有排列邏輯,卻對我很有意義。當我忘記某人是誰,便看他左右的名片,只要想起一個,便能回想當時的場合,連帶想起其他在座的人,甚至記得交換名片時對方站在哪裡。這個方式不但對我更有用,也比以前的分類法更省事。
我們都希望腦袋更清楚,思考更周到,創意更豐富。這是我當初選擇心理系的一大「陰謀」,相信不少學生也懷有同樣的期望。當然,任何科學理論都可能被更新甚至被推翻,但也因此,心理的多元性使它成為挖不盡的金礦。想想,我們正在用自己雙耳間那團一點多公斤重的蛋白質組織,來了解這團組織到底在幹什麼!如同古文明的圖騰 ouroboros(吞食自己而再生的蛇),我們正靠著自己的思考獲得智慧,自省而再生。
近年來,學者將最有效的 brain hacks 匯集成冊,在歐美被列為 self help。但昔日的 self help 偏勵志(inspiration),近代的則強調功能(function)。我偏愛這方面的書籍,而這本《向專家學思考》在同類書籍中名列前茅,不但因為作者本身是心理學家,掌握了最新的研究資料,也因為他用了學習捷徑的技巧在編輯上,顯得更有條理,也能吸收更多。獨具慧根的讀者,也許能從這本書所傳授的密法中,發展自己的腦力捷徑,改善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式。很推薦這本書,也希望各位看了之後也能成為一個 brain hacker!
【推薦者簡介】
劉軒,美國哈佛大學學士和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是台灣的散文專欄作家,音樂創作者,品牌創意人,節目主持人及 DJ。
──摘自《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推薦序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