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
跳開「不可能」的煩惱,找到雙贏策略
文◎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讀《向專家學思考》一書,讓我想到前微軟大中華地區首席執行官陳永正先生。陳永正接掌微軟時的挑戰是:如何讓中國政府與微軟合作,制止盜版。對中國政府來說,為什麼要放棄讓自己百姓盜版賺錢的機會,而讓外國的微軟賺正版的錢,且這不是一筆小錢。陳永正解決了這個難題,還讓中國對微軟的採購連續兩年超過十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盜版率降低了20%。這是怎麼辦到的?有人說靠交際,如中國流行的「沒關係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不過陳永正想的是如何雙贏。這就是聰明的思考,其關鍵在不想「我」而是想「我們」(中國和微軟)。由兩個以上的角度來想事情,一直是陳永正要求自己的鍛鍊,不論是他在學校修課或是在工作上多做一點等。這包括他保持每年為自己做計畫,然後年底逐一檢視是否達成及如何達成,和為什麼有一些項目未能達成,再繼續下一年的計畫。當我聽到他這麼做時,第一反應是,我以為這只是書上的建議,真有人身體力行?陳永正就是。因此讀過《向專家學思考》,讀者若要在思考上有所改變,要起而行。如作者所說,這本書就像教如何打高爾夫球的書,不去試試,還是不會打球。
陳永正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經常找機會和有新知的人或是和不同領域的人聊天(這就是本書第八章提到的透過社會網絡創造聰明文化)。我們習慣和認識的人在一起八卦,但陳永正和朋友相聚聊聊,會刻意讓自己與「知識」接近,這也是聰明思考,這更是一種習慣,常去聽自己不熟悉的東西。
因此,聰明思考是一種習慣,而習慣養成沒有捷徑,不是聽一下莫札特就可以改變空間的能力,而是必須要長期經營自己的認知系統。例如有兩件事擺在面前,習慣分析其間的相同和相異處,找出同與異,就可能促成創新思維。又例如習慣檢視自己的記憶。人的記憶能力其實很有潛力:有時看完電影,碰到朋友問起電影演些什麼時,常發現自己以不同於電影中呈現故事的方式重組電影情節,且注意到許多細節,娓娓道來。這顯示我們不只記得故事,與故事相關的細節在不經意之下與主角或是情節聯結在一起,出現在記憶裡。只是過三天再問我,記得的細節已經少去許多,再過一些日子,只隱隱記得電影好看與否,連主要情節都說不清楚了。如果要持續記住電影內容,必須練習:或是比較這一部電影和另外一部電影的異與同,或是找出電影與自己經驗的關係,增加聯結以幫助記憶。這都是聰明思考。
思考,不論創新或是記憶,背景知識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年紀大的好處是知識越來越豐富,聯結多,容易類比。但我們也會被經驗與知識卡住,變成學不到新技巧的老狗,例如覺得怎麼可能說服中國政府抵制盜版。陳永正跳開「不可能」的煩惱,找到雙贏策略,你呢?
常常注意自己如何記取資訊,如何聯結知識。反省之下,若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沒有創意的想法,那就照書中建議試試。試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不試,你還是你,就這樣過一生。
【推薦者簡介】
柯華葳,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目前任教於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與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多年來在兒童語文學習的研究著力很深,著有《教出閱讀力》、《人類發展》(合著),並主編《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童書久久》等書。
──摘自《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推薦序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