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薦
由魔法師的水晶球看「未來」是什麼?
◎薛文珍(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意中心主任)
「我們一直擁有冒險執照,今天能驚險做到的,何必安全地拖延到明天?」(We've been always given the license to take risks. Why put off safely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dangerously today ?)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共同創辦人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一九九八年表示對其新建築物的期望,它在二○一○年落成。
他說,在一九八五年成立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問他將來該如何衡量(measure)成果?他回應:「衡量成果?如果你必須衡量成果,他們一定不夠大!」(Measure the results ? If you have to measure the results, they're not big enough !)意思是當我們擔心產出不夠好,需要考核機制去衡量,其實在心理上就已經暗示對產生重大效益與衝擊的期望不高了,因為當重大效益產生時,常常不用衡量就能被清楚感受到。他因此暫時放棄了政府經費,轉向世界級的企業尋求贊助。
MIT媒體實驗室的新建築物,再次具體呈現隱藏在一個真實空間背後的強烈信念──對於創新(innovation)的強烈信念。而法蘭克.摩斯(Frank Moss)在二十五年後完成的這本書,傳承並進一步詮釋了他們在 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理念,持續讓世界在聽到預測前,先「看到」未來。
創新在台灣被產官學研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去忖度、去規劃,由於對風險的敏感度甚高,對於漸進式的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較容易發展出管理與推動的方法,但如何促成跨越式的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就成為待解的習題。這看似一個合理的狀態,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與產業模式,能冒的風險有其相對比例的限度。而MIT媒體實驗室以世界為舞台,來自全世界的贊助者,以全世界的經濟規模,來支持這樣的勇於冒險,或許才能產生今天令我們咋舌的創新奇觀?
也或許值得我們汲取的不是「形」,而是「意」。
「冒險執照」(license to take risk)不是別人授與的,是自己許諾的。那是一個決定、一個信念,一旦形成,看這個世界的觀點完全不同。尼葛洛龐帝說,好多人告訴他:「你這樣想不務實!(realistic)」他說「務實」在創新的世界反而成為障礙,因為務「實」,夢想難免在第一時間被輕視。今天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哪一個在開始聽起來務實了?飛機怎麼來的?個人電腦如何產生的?中國的帝制如何落幕的?怎麼我們在享受這一切創造的果實時,反而吝於給自己一個相同的機會?
這本書反映出MIT媒體實驗室跨領域人才對於自己的專業與特質深刻的自信,懂不懂都保有一種自在與誠實。他們對於自己所選擇的研究題目有很深的信念──不論那是科技的好奇心、為社會謀福祉、為自己所關心的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研究者與題目之間以熱情緊密連結,這熱情發自對人、對社會由衷的關懷,具有高度的感染力。他們的環境使得每個人自然地、隨時隨地與不同專長背景的同儕做建設性的交鋒與合作,這是最珍貴的文化。
尼葛洛龐帝在二○○四年引亞倫.凱(Alan Kay)的說法,勉勵剛剛成立的工研院創意中心:「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發明它。」(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面對未知不如起而行,做自己所相信的。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狀況,與自己和平相處地去創新、去探險、去面對恐懼,不讓外界的褒貶影響聚焦。
這聚焦的能力來自信念。精密的計算與邏輯的推演可以帶來某種程度的安全感,但難以支持一個大步跨越出去挑戰未知的決定。
「未來」屬於認識自己的人吧。
──摘自《MIT的魔法師和學徒們─他們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製造好奇與未來》專文導讀
這是一個陽光版的霍華格茲魔法學院
◎林百里(廣達集團總裁)
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開卷就不容易罷手,一頁一頁翻下去,一個接著一個探險的故事跳出來,那是智力、創新和發明的華麗探險。就像本書的書名《MIT的魔法師和學徒們》,讀起來還真有哈利波特的味道,魔法棒、飛天掃帚、道行高深的魔法師互相鬥法、學徒們聰慧好奇、點子百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主要的不同是,這所魔法學校裡外都沒有那個黑暗猙獰、令人生厭且整型失敗的佛地魔,還有滿天飛來飛去的黑色破布。這是一個陽光版的霍格華茲魔法學院。
MIT有許多的實驗室,媒體實驗室(Media Lab)最受到外界的關注,也最廣為報導。這裡講的Media不是傳統定義的報紙、電視、廣告,甚至新媒體,而是更廣義的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的延伸,甚至可能連貪、嗔、癡都在內。這是一群世界頂尖的網路科學家、工程師在Internet興起並成為人類行為不可或缺的基因同時,想要使這項新興科學不止用於謀利,更可貢獻於人類福祉,改善人們生活的一個行動。
最早在MIT校長魏思納和尼葛洛龐帝教授創立媒體實驗室之初,是以研究即將來臨的數位革命和數位匯流作準備,時至今日,數位媒體的破壞性創新早已成為新的典範,以更高速向未來推進。
本文作者法蘭克摩斯在二○○六年至二○一一年主持媒體實驗室五年期間,將該實驗室推向新的實用與創新的高?,讓其具有更多樣化的面貌、更為淑世、也更貼近創始的初衷:以創新科技造福人類社會。
他撰寫此書向世人介紹媒體實驗室,不但內容豐富詳細,更有說故事的本領,引人入勝。
在本書作者任內,廣達有幸參與部分媒體實驗室的計畫,我個人身為MIT校董,極為樂意,也很驕傲的向國人推薦這本重要又有趣的書。
──摘自《MIT的魔法師和學徒們─他們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製造好奇與未來》推薦文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