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夢枕
:1989年憑藉《吞噬上弦月的獅子》獲日本「SF大獎」第一名。27年來發表多部魔幻小說。《黑暗狩獵師》、《餓狼傳》、《陰陽師》等都曾經穩居日本暢銷書排行榜首6個月以上。
空海和尚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被譽為具有超人知性和行動力的密宗第一人」。由于知名度太大,導致迄今為止以他的故事為題材的小說屈指可數。名家為保招牌,斷不會貿然出手;無名小輩則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望「空」興嘆。
空海入唐1200周年的今年,日本終于出現近年來第一部以空海遣唐為題材的「驚异杰作」。10月6日,魔幻名作家夢枕
歷時17年心血的大作《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最終卷堂堂登場,造成日本書市一股旋風。
我感覺到大師有「凡人味道」
記者:根據時間推算,這部小說是您30歲之後開始撰寫的。以空海這種「重量級」人物做小說主人公,這是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呢?
夢枕
:和勇氣沒什麼太大關係吧,我並不感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在我眼中,空海不是神化的大師,更不是什麼「密宗第一人」之類的詭异人物。他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凡人。當然和通常意義上的凡人相比,空海和尚要有趣得多。寫作當初我就抱著這樣的想法,所以一直也沒有感覺太吃力。
記者:有關空海的傳聞雖然很多,但真正有史實依據的卻寥寥無幾。您是否感覺還原空海的本來面目,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夢枕
:最初對空海產生強烈興趣,是我26歲那年寫《魔獸狩獵》的時候。某天我忽然發覺空海很偉大——平安時代隻身一人前往中國,原本要數十年才能掌握的密宗真經,他卻只用了2年多的時間就全部學成,這真的很了不起。後來我讀了空海的名著《理趣經》,也就是真言宗最重要的那部經典時,才第一次感覺到大師身上的「凡人味道」。空海對人間諸業一律持肯定態度,我很感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心裏萌發了撰寫本書的志願。
記者:寫這部小說用了17年,隨著歲月流逝,您各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是否可以理解?本書是您藝術風格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見證物呢?
夢枕
:的確,我自己對此也深有體會。本以為最多一、兩年就可以完成,想不到卻一直寫到現在。密宗博大精深,許多知識不下功夫和時間根本無法領悟。我耗盡將近20年的時間,如今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此外,司馬遼太郎先生的《空海的風景》對我的刺激也很大。就像司馬本人一樣,那本書中的空海也是個剛愎自用的絕對強者。我沒有自信超過司馬先生,但也不甘心放棄。希望讀者明白:我寫的是魔幻故事,而不是傳奇小說。
我從日本人角度描寫楊貴妃
記者:您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獨特的「夢枕式」語言,我對此印象非常深刻……
夢枕
:哈哈,談不上什麼獨特的語言,我只是越寫越狡猾而已。其實寫作時我也在擔心:這樣寫讀者大人們能看懂嗎?比如空海和橘逸勢的那段對話:「梅樹和人哪個距離宇宙更近些?」答案當然只能是「距離一樣遠」了。我感覺這種說話語態更貼近空海的真實風格。
記者:作為配角登場的橘逸勢,在書中同樣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但是按照史書記載,空海當年是隻身一人前往中國的,不知您為何要安排這樣一個虛擬的角色呢?
夢枕
:橘逸勢是傳統日本人的化身。他的立場、考慮問題方法、處世原則等都是從傳統日本人的角度出發。所以我用他作為傳統日本的替身。而空海不同,他的行?準則已超越國界,既不是中國也不是日本的,換句話說,空海是宇宙的替身。
記者:本書的後半部主要圍繞玄宗皇帝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展開描述。關于楊貴妃的傳說,在中日兩國都是讀者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聽說您為更好地完成本書,曾專門兩次前往中國西安現場參觀,在您看來,小說中對于她的描寫算是成功的嗎?
夢枕
:問得好。寫作當初我並沒有考慮將楊貴妃的故事也穿插在內,這個异想天開的大膽舉動其實是中途無意中產生的。現在想來我仍然心有餘悸,生怕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砸自己的招牌(笑)。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楊貴妃,我前後兩次前往西安華清池實地采風。第一次毫無收穫,光顧對著池前楊貴妃的入浴畫像想入非非了(笑)。三年後再去的時候,靈感終于來了。我去華清池附近的禮品屋中挑選西安土特產,出來時突然發現屋頂的青龍圖騰,頓時眼前一亮。這個看上去像極了日本六角堂的仿古典建築物,其實不折不扣是中國的正宗「土特產」。日本即使模仿得再像,也無法表現出真正的內涵和韻味。佛法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于是一改初衷,決定從日本人的角度描寫楊貴妃的故事。
在我看來,楊貴妃和空海一樣,作為華麗的貴妃之前,首先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平民的喜怒哀樂她都有,而貴人特有的哀苦憂愁卻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我要將她還原本貌,讓日本讀者重新認識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性的女人。至于成功與否,就不是我有資格談論的問題了。
本書是經過長期堅苦構思產生的
記者:讀者很難不將本書和《陰陽師》對比,您認為空海和橘逸勢的組合,比起安倍晴明又如何呢?
夢枕
:在我看來,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陰陽師》是短篇小說合集,連載不久就推出單行本,甚至連修改的時間都沒有。而本書則是經過長期艱苦構思產生的,相對《陰陽師》,我在本書中耗費的精力要大得多。用一個不太形象的比喻而言:如果說安倍晴明是凡人的化身,那麼空海就是我本人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