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金庸 出版者的話 作者簡介 各冊簡介 不朽讚譽 金迷說新版 我要購買
金庸於1999年開始,對十五部小說作第三次的大修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再重新審視一遍他極為重視的作品,希望能成為最新的定本。
  1955年,金庸大師31歲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48歲完成封筆大作《鹿鼎記》;55歲才將連載多年的十五部鉅作【金庸作品集】集結出版,隔年,修訂版問世。從連載、出版、修訂、再出版……數十年歲月荏苒而過,儘管金庸大師對外宣稱封筆、卻沒有一日停止檢視自己的著作,至今仍膺服前人「我最好的作品始終還沒完成」的信念,以八十歲高齡,再詮筆下武俠世界。您一定很難想像,金庸先生每一部作品皆花費三、四個月以上的時間重修,每天花費十幾個小時改稿,新出版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更是前前後後修改了八次才定稿……這種「筆耕不休,止於至善」的精神,不僅令所有創作者、編輯引為效尤,更令廣大金迷感動、敬佩不已!
金庸的魅力,橫跨各個年齡、各個世代,不僅深獲讀者的歡迎和愛戴,也承受史無前例嚴苛的挑剔與評鑑。
  半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沉醉在金庸武俠世界。有街頭巷議、口耳相傳,也有著書立論、縱橫雜談。1998年,「金學研究」更躍入國際學術殿堂,吸引世界各地的學者堂皇論辯、抒發所見。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時報浮世繪版「金庸茶館──金迷聊聊天」專欄也已開張六年有餘;單從Yahoo入口網站搜尋有關金庸網站竟高達182,904個;遠流博識網上虛擬的武俠世界【金庸茶館】,金迷留言早已超過十萬則……其中,有擊節讚嘆、拍案叫絕,也不乏直指金庸小說的問題與矛盾。許多建言,金庸欣然同意,亦亟欲將作品中情節上、行文上的缺失予以修正。因此,「世紀新修版」的問世,不僅是金庸本人所寫就,更可說是注入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閱讀體驗與心得!
金庸說:「我翻看自己的小說,好多地方都見到無巧不成書。有些情節上太多巧合了,人生不會有這樣多的巧合,我希望改自然一些。」
  金庸說:「小人物如果有感情,就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引起所有讀者的共鳴。」因此在大師作品中,有專情像楊過,也有內心左右為難如張無忌;有人見人愛的小昭,也有人人討厭的阿紫;有瀟灑不羈如令狐沖、也有道貌岸然的岳不群……人世間原存在這樣的人物、角色。他們陪伴著金庸走過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以至八十高齡,難道他們的性格會變嗎?小說情節會變動嗎?大師繼上次修訂二十三年後的溫故知新,小龍女情愛的表達仍然是「冷若冰霜」嗎?郭靖還是像「呆頭鵝」嗎?段譽、陳家洛、袁承志仍然「情篤彌堅」嗎?經過歲月的洗鍊,我們肯定的是:金庸對於情感、人性的瞭解,肯定更深刻了,儘管是一樣的故事、一樣的歷史,也會因為他融入的情感不同、生命的歷練不同,作品的精髓也就有了改變,至於有了什麼樣的改變,金庸先生的回答直截了當:「讓它們更符合人性」。
金迷好的意見,金庸大師皆巧妙地融入新修版中;若有不認同的,也在每個章回「新增注釋」據理而回。
  不少金迷納悶:陳玄風如何將數千字的九陰真經下卷刻在自己胸腹皮膚上?歐陽鋒所練就的「蛤蟆功」,為何能釋放極強的爆發力?以黃蓉在桃花島上的經歷推算,為何叫郭靖「靖哥哥」?

  為了揚棄二版的「矛盾與錯誤」,金庸大師無可推諉的,必須將太過詭異的情節捨棄重寫,或對一些玄奇的情節補充說明。因此,新修版中,「九陰真經」原始本、首抄本、二抄本的來龍去脈,將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蛤蟆功」的潛在威力也有了合理的解釋。特別是新修版中每個章回末或多或少都增加了一些注釋(主要是大師對一些評論觀點的反駁)。例如著名的佟碩之所譏「宋代才女唱元曲」、「守宮砂是否真有其事」、「蒙古軍隊如何有漢人大將」……等評論,金庸都能以客觀的、據史的、甚或幽默方式回應。這些洞見、論述是小說寫成之初不可能涵括在內的,我們在新修版中將可一見真章。

首頁【 關於新金庸出版者的話作者簡介各冊內容不朽讚譽金迷說新版我要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