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譽為古今絕唱】──杜甫《月》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欣賞>
兩句歷來膾炙人口。蘇軾以為「古今絕唱」。僅十個字,就描繪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月夜圖。「吐」字生動地寫出月亮從山後破雲而出之狀,「明」字正好表現水月相映、夜明如晝之景。它們把月寫得晶瑩璀璨,儀態萬千,給這兩句以至整首詩抹上了一層神奇、嫵媚的銀光。
.............................
【古代描寫音樂文字中,最出色的一段】──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欣賞>
琵琶聲時而宛轉流滑,時而幽淒滯澀,時而喧響沈雄。作者用文學語言,描繪出一種高超的音樂境界,讓讀者去領會彈奏者非凡的技巧,感受她的「幽愁暗恨」。可以說,在我國古代描寫音樂的所有文字當中,這是最出色的一段。
.............................
【詩畫融為一體】──
馬致遠《天淨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欣賞>
寫飄泊他鄉的旅客,在秋日裡的愁思。作者前三句用了幾個靜詞,把旅途中見到的景物─一幅蕭瑟淒涼的秋景呈現在眼前。寫景自上而下,自遠而下,寫得很技巧。「古道」和「瘦馬」,就已隱約見到僕僕征途的旅人,再用「夕陽西下」一句,點出時間,這樣,天涯旅客的愁思,就真夠使人「斷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