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仁(摘錄自《鍬形蟲54》後記
所謂萬事起頭難吧,筆者從1985年起投入專業昆蟲生態觀察攝影,直到1993年,才出版了個人生平第一本著作《台灣鍬形蟲》,也從此開啟了我生命中寬廣而豐富的田野研究之路。而從1998年起,持續和遠流台灣館合作出版生態相關書籍,則已成為自己生命中最主要的事業。
力求視覺效果更精緻且具震撼力
大概是緣分吧!少作《台灣鍬形蟲》由於原出版社經營不善,坊間已經絕版很長一段時間,部分蟲友常透過摯友催促再版,出版公司也屢屢接獲讀者探詢新版推出的可能性。很高興這本「舊作」終於在增加許多生態內容後重新整裝問世,而且是由專業、嚴謹、也最有默契的台灣館好友們負責編輯後製,再次孕育出一本表裡都讓自己十分滿意的著作,在此特別感謝靜宜、閔慧、春惠、詩薇、崑謀諸位長年的工作夥伴兼好友。
不同於舊書再版,這本新書增添以往書中不曾介紹的五種鍬形蟲內容,以期符合台灣目前最新的蟲況;此外,為符合個人、編輯與讀者精益求精的期待,毅然決定每一種鍬形蟲的標本主圖皆逐一重拍,力求視覺效果更精緻且具震撼力。所幸,在首次嘗試單眼數位相機與多番試拍、送審、改進後,終能拍出彼此都滿意的作品,回想起來,這全拜當年就讀文化印刷系時學過商業攝影所賜,內心十分感謝林芙美老師的教誨。
為日本鍬形蟲專家申援平反
此外,重拍標本照的過程中,由於個人的標本收藏難臻齊全,因而要向全力協助提供珍貴標本收藏讓我拍照的蟲友:羅錦吉、陳常卿、汪澤宏、吳尚穎、易志剛、蔡邦照、許嘉宏、吳憲志、朱虹燁等,特別予以致謝;而本書中少數自己拍攝不足的生態攝影作品,慶幸有摯友汪澤宏博士鼎力相助,同時還要感謝他為本書中有關鍬形蟲分類地位的看法審訂把關,並提供不少種類的生態現況等資訊。
特別要提的是,日本GEKKAN-MUSHI(《蟲月刊》)資深編輯、鍬形蟲專家谷角素?,
90年代他多次來台長駐調查,對台灣鍬形蟲的分布與採集研究貢獻良多,更因此發現過台灣新紀錄種,以及發表多篇與台灣鍬形蟲相關的重要文章。而且在我文獻蒐集工作及相關知識的專業指導上,更是不吝傾囊協助。很遺憾後來他曾遭人污陷為不肖昆蟲商,還因之被逮捕限制出境月餘之多,之後法院裁判以不起訴處分,才得以還給這位資深昆蟲專家一個清白。時過境遷的多年之後,本人基於感念之心,特別針對這個對他不公之事件,在此為他申援平反。最後,對於當年曾協助我完成《台灣鍬形蟲》的諸好友們,也致以最深的感謝與祝福。
呼籲減少不當的人為干預
對於豐富我生命的鍬形蟲、乃至於其他各類昆蟲,我總懷著感恩的心,在此特別要為這群無聲的小精靈們請命,一般人總是直接想到杜絕採集捕捉就是保護牠們的不二法門,其實,適度的採集對各類昆蟲的族群命脈影響甚小,鼓勵有興趣的蟲友以飼養繁殖的方法獲得喜愛的種類,也能減少野外採集的壓力。相對大家容易忽略的是,林業相關單位有時會以林相更新或保護「珍貴」樹種的理由,將一些自然森林中大大小小的各類枯木、倒木清除殆盡,這些措施不僅剝奪許多鍬形蟲或各類木棲性昆蟲,牠們賴以維生的食物與棲息蔽所,甚至連帶傷害整體食物鏈中,與這些木棲性昆蟲息息相關的其他昆蟲、鳥類或中小型哺乳動物,其中更不乏許多保育類珍稀物種。因此,特別呼籲有關單位要減少不當的人為干預,讓大自然中的生命族群自行運作,才是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