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台中市人。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曾從事幼教和發展障礙兒童「早期療育」工作。目前在大學兼課,教「兒童文學」,並經常與兒童、繪本為伍,為《大手牽小手》、《沒大沒小》系列之催生者。現任清大和輔大兼任講師,教授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工作者。
《烏鴉太郎》
八島太郎 (Taro Yashima)
1908年生於日本鹿兒島縣根占町。本名岩松淳。於東京美術學校(東京藝術大學前身)在學期間,便投身於普羅美術運動,其強烈諷刺軍隊、財閥的繪畫,深受當時矚目。
戰前多次以「政治思想犯」之名入獄,1939年流亡美國,並盡情描繪反對軍國主義、熱心參與政治活動、不畏當權的日本人身影。前述作品後來集結成《The
New Sun》一書出版,在美國深獲好評。
戰後在美國陸續創作繪本,首作《The Village Tree》描寫的是作者在故鄉根占的童年點滴。此外,1955年創作的《烏鴉太郎》、1958年創作的《Umbrella》及1968年創作的《Seashore
Story》,皆獲凱迪克銀牌獎。
1994年6月30日,八島太郎因心臟病發,於洛杉磯辭世。
《好想見到妳》
五味太郎 (Taro Gomi)
1954年生於日本東京。桑澤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科畢業。從事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多年,於30歲時正式跨足繪本創作。其作品至今已達300本,不僅多產,也創意十足,堪稱日本繪本界的奇葩。目前五味太郎的作品約有三十餘種被譯為中文。是台灣最熱門的日本繪本作家。
五味太郎一路走來獲獎無數,包括: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日本路傍之石文學賞、波隆那國際繪本原畫賞……等。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伊勢英子(Hideko Ise)
1949年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1972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隨後至法國遊學一年。13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師事佐藤良雄。1984年為了尋訪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之魂,曾遠赴西班牙的卡塔洛尼亞,並寫成散文集《卡薩爾斯之旅》。彈奏大提琴與繪畫,是其生活的重心,本書就是在此生活背景下醞釀而出的作品。
《3號公寓》
以撒•傑克•濟慈 (Ezra Jack Keats)
1916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父母皆為波蘭猶太人。
自幼喜歡繪畫,高中時期,因為看到杜米埃〈Honore Daumier〉的畫作──《三等車》而大受啟發,並用心臨摹杜米埃的作品。高中畢業後,曾從事畫壁畫、漫畫等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成為一名插畫家。1962年,濟慈完成了他的第一本自寫、自畫的繪本《The
Snowy Day》,此書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它在1963年獲凱迪克金牌獎,並從此確立了濟慈在繪本界的地位。濟慈擅長以貼畫、油彩、水彩……等各式媒材,描繪一群在都市底層生活的孩子。而不論是哪一個族群的小孩,他所捕捉到的,恆是孩子們永遠不變的活力、善良、和幽默。
濟慈於1983年過世。他所留下來的繪本作品,至今仍為世界各地的小孩、大人所熱愛。
中譯作品有《珍妮的帽子》(遠流)。
《神奇床》
約翰.伯寧罕 (John Burningham)
約翰.伯寧罕年輕時常以打零工的方式浪跡各處。1960年,他回到英國,一邊為交通局畫海報、幫雜誌社畫漫畫、設計聖誕卡,一邊思考自己未來的去路。他發現,在所有的工作中,他最想做的,就是畫一本書。
1963年,他的第一本書《Borka》問世,此書旋獲英國繪本最高獎項──Kate
Greenaway Award的青睞。從此以後,約翰.伯寧罕的生活即以創作繪本為主,他的作品被譯成十數國語言,是一位頗受世人肯定的繪本作家。
約翰.伯寧罕擅用孩子的觀點描寫人生,由於他深體大人與小孩必須一起分享繪本,所以,他的創作目標是兼顧大人與小孩,讓他們在閱讀作品時,能夠各得其所。
在約翰.伯寧罕的作品當中,中譯本包括:《外公》、《和甘伯伯去遊河》(台英社)、《遲到大王》(信誼)、《我的祕密朋友阿德》、《莎莉,離水遠一點》、《雲上的孩子》、《喂!下車》、《莎莉,洗好澡了沒》、《跟我一起看地球》(以上皆遠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