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的史料研究 + 綜合各家說法的獨到觀察評論
深入淺出的人物故事娓娓道來 + 百餘幅古圖今照參酌釋義
從參謀、軍師、女戰將、佐臣、智將到一方之霸,
以月襯日的書寫手法貫穿最詭譎多變的時代!
歷史,其實是一場知性推理遊戲!
許多知名事件,交織其中的人物角色、來龍去脈,大家耳熟能詳,卻找不到所謂的「真相」!結果早已凝凍,但其過程、因素卻隱藏著無數種可能性。如何截取善用有限的史料,編織出具說服力的解釋,正是歷史作家的挑戰。
在這場競技中同台角力的不只作家彼此,作者與讀者間也進行較量。知識存檔的版本與數量,決定享用歷史的愉快度;知道越多越是沈迷,正是歷史讀物的魅力。
擅長說故事介紹日本文化歷史的茂呂美耶(Miya),受到戰國史上七組人物驅使,試圖重新解凍,為環繞他們身邊的懸案新下註腳。從世局成敗論,他們都不是風光壓人的勝者;但從大量一手史料挖掘爬梳推敲出有血有肉的立體面貌,卻教人同悲共喜,掩卷深思。
繼暢銷作《戰國日本》之後,Miya此次推出饒富趣味的進階加強版。無論熟悉日本戰國與否,都能從此書中領略到析讀歷史的無上妙趣!
第一話
獨眼跛腳的燿星參謀
山本勘助
武田信玄身邊不能少的人物
勘助率領五十騎兵引誘村上主力軍轉移陣地,信玄再趁機重整陣勢,最終扭轉乾坤,武田軍取得勝利。砥石城一役令勘助馳名遠近,武田家上下均稱譽勘助是武者守護神「摩利支天」再世。
第二話
如夢似幻的越後能臣
宇佐美定滿
上杉謙信的良師兼謀將
野尻湖事件是日本戰國史懸案之一,唯一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宇佐美定滿以七十六歲高齡除去上杉家內患,但也賠上自己的性命。此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即是謙信。
第三話
戰國時代的天才軍師
竹中半兵衛、黑田官兵衛
豐臣秀吉的左輔右弼智囊團
半兵衛和官兵衛兩人性格完全不同,前者靜,後者動,前者理性,後者感性,一陰一陽。或許正因為如此,原本應該是競爭對手的兩人,交情甚篤。
第四話
女中豪傑的東國戰華
甲斐姬
不讓鬚眉的關東第一美女
性格剛強的甲斐姬每次聽聞石田聯合軍進攻時,總是身穿粉紅碎花甲冑,披著緋紅披風,腰佩家寶名刀「浪切」,手持銀色麾令旗,騎黑馬帶頭衝至前線。
第五話
智勇兼備的義愛賢臣
直江兼續
與上杉景勝共譜最感人的君臣佳話
兼續從小便和景勝一起接受教育,自然也和景勝一樣看著謙信的背影長大,兩人都深受謙信的影響。只是,景勝以沉默當保身面具,兼續則以口才為主君出氣。
第六話
奧州軍團的獨眼飛龍
伊達政宗
予生也晚、無緣霸業的雪國戰將
秀吉的手段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懷柔政策,政宗的做法則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變化球原理──他內心想達成的願望是「東北地方獨立國」。
第七話
誓死不二的悲劇智將
石田三成
為豐臣家拋頭顱的忠臣
當朝的勝者,不一定能成為歷史的勝者;歷史的敗者,也不一定會遺臭萬年。石田三成在這世上雖只活了四十一年,卻在滾滾歷史濁流中留下一道清流。
茂呂美耶(Moro Miya)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一九八六年起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網路暱稱Miya,愛與讀者閒話家常日本文化,深受華文讀者愛戴,是知名的日本文化達人。
著作:《戰國日本》《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
《歐卡桑的尖嘴兒子》《乙男蟻女》【字解日本】
譯作:【半七捕物帳】【陰陽師】《虞美人草》
監修:《白髮鬼談》《青蛙堂鬼談》《鰻男鬼談》【沙門空海唐國鬼宴】
【前言】歷史是知性推理遊戲
我想,大部分人在學生時代應該都不喜歡歷史課。我也是。想當年為了應付考試,為了死背那些歷史大事年表,真不知摔過幾次歷史課本。
那我到底自何時迷上歷史呢?這和我以前迷上現代推理小說有關。高中時代至三十五歲左右,我讀的小說幾乎全是現代推理小說。而且不限日本推理小說,英、美翻譯推理小說也不放過。
後來不知為何,我對現代推理小說不再感興趣。可能因為讀太多,反倒膩了;也可能因為時代變了,很難再找到「作家提供線索讓讀者解謎」的本格推理小說。不過,奇幻小說、恐怖小說、懸疑小說、時代小說、歷史小說之類的讀物卻始終百看不厭。畢竟上述小說中幾乎都有推理因素存在。
歷史小說中又有個「歷史推理」類別,小說內容主要描述歷史上某一起著名事件或懸案,而且幾乎所有讀者都知道小說中的主角以及事件的來龍去脈。但小說家應用各種現有的真實史料,有時再創造幾個虛構人物,讓真實與虛假混淆,以推理小說方式重新架構歷史事件,並進行考證,繼而展現自己對該歷史事件或懸案的觀點。這種歷史推理小說非常有趣。
倘若讓十位歷史推理小說家動筆寫同一起歷史懸案,真相可能就有十種。小說家從眾多史料中找出他們想要的蛛絲線索,再條條有理地將這些線索聯繫起來,最後演繹歸納出自己的結論。
讀者在事前當然已知道該歷史事件的結果。花錢買歷史推理小說的目的,主要是想看看小說家會如何整理史料、如何由果以溯因、如何從大眾已知的答案反求該案件的真相。
比如說,一加一等於二;但如果只給你一個答案「二」,讓你去填前面的數學公式,你是不是會興趣大增?畢竟答案是「二」的數學公式並非只有加法。
這大概正是我逐漸遠離現代推理小說,轉而迷上歷史推理小說的主因吧。
正如人死不能復生,歷史事件的結果永遠不變,但該事件的過程和真相卻有無數種可能性。這種遊戲不是很好玩嗎?
舉例來說,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茶人千利休,因得罪了豐臣秀吉,被迫切腹自殺,這是不變的結果。但豐臣秀吉為何命千利休切腹呢?至今仍沒有人知道真正理由,連專家學者也眾說紛紜。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千利休都死了,幹嘛追查他為何切腹自殺的理由。這正是歷史推理迷願意掏腰包買歷史推理小說的原因。甲作家和乙作家從同樣史料中推理得出的真相絕對不一樣,十人十色,非常有趣。
只是,該如何判斷哪位作家對哪一起歷史事件的推理真相最具說服力,則全看讀者具有多少歷史知識存檔。也因此,歷史推理小說亦是小說家和歷史迷讀者之間的一種隱形知性競技遊戲。
追查某歷史事件時,我們不能只鎖定與該事件有關的人物與發生年代。例如有一對情侶在今年分手,我們能說那對情侶在今年某月因某事吵架,所以決定分手嗎?事情有這麼簡單嗎?分手的理由可能還要追溯到過去累積的種種因素,甚至牽涉到彼此的親人和朋友。
千利休被迫切腹的例子也一樣。為何天下人的豐臣秀吉會如此重懲一庶民身分的茶人?
我們若拋開豐臣秀吉和千利休的身分對比,只追索「茶人」這條線索,並仔細翻閱與茶道有關的史料書籍,便可以發現此事件和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的事件有關。
按歷史結果看,率兵襲擊本能寺的當事人是明智光秀。但前一天夜晚,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舉辦茶會,接著變成酒會,最後是圍棋對弈。本能寺事件發生時,參與茶會的公卿、富商與茶人均自現場逃脫,並順手牽羊帶走織田信長珍藏的掛軸。
織田信長死於一五八二年,所有人都認為掛軸也在本能寺燒毀。
然而,八、九年後,千利休主辦的茶會中突然出現眾人認為早在本能寺燒毀的掛軸時,秀吉看到後作何感想呢?是不是會心生疑惑,重新暗地調查本能寺之變的幕後陰謀?即便千利休與本能寺之變無關,秀吉是否會懲一儆百,再不為人知地逐一處死相關茶人,順便滅掉當時財界富商和茶人聚集的自治都市呢?
從「茶人」這條線索追查,會得出與一般說法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真相:
原來織田信長死在當時的財界人手上。
如此換個角度追查下去,歷史是不是就變成非常有趣的知性遊戲呢?
只是,讀者若不知道千利休是何人,亦不清楚織田信長是怎麼死的,這場遊戲就玩不起來。因此我才會說,歷史推理讀物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隱形知性競技遊戲。
* * *
動筆寫這部書之前,我原本預計依循第一部《戰國日本》的構成,將篇目分為軍師、背叛、友情、親情、暗殺等幾大類,再以人物為主,闡述並推理日本戰國時代的各種懸案。不料,寫著寫著,最後竟變成七個人物。
主編要我寫一篇前言,說明為何選擇這些人物為主角的原因。
坦白說,並非我刻意選擇這些人物,而是寫完一篇後,腦中自然會浮出和上一篇文章有密切關係的人物。除了〈甲斐姬〉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其他人物均是一體關係,沒法分開。
既然以人物為主,我就不能輕描淡寫地只介紹他們的生平,至少要說明事件背景和當時的風俗習慣,並按歷史推理迷的慣例進行考證,最後總結出我的看法。
寫到最後,我才發覺原來我選了這七個人物。但我發誓,這七個人物不是我刻意挑出,而是他們自己跳出來要我寫的。
無奈字數有限,許多細節只能跳過。即便省略不少相關事件,我仍有點擔心對外國讀者來說,內容會不會太深入?畢竟對漢文圈讀者來說,這不是耳熟能詳的中國歷史,而是用中文寫成的外國歷史。
倘若讀者能咀嚼並消化這部書的內容,我便有信心繼續寫《戰國日本Ⅲ》。
請各位多多捧場並鼓勵,讓出版公司持續出版此系列的後續書。
戰國時代的天才軍師
竹中半兵衛 黑田官兵衛
豐臣秀吉的左輔右弼智囊團
助鯉成龍兩兵衛
豐臣秀吉從區區一介草民身分,赤手空拳爬至男人世界最高峰的「天下人」寶座,是「鯉魚躍龍門」的極端例子,也是眾多日本男人嚮往的歷史人物。諷刺的是,鯉魚是為了繁衍後代才跳龍門,秀吉雖然有幸躍過水門檻並披上龍袍,從鯉魚化身成飛龍,卻也因此而滅種。
秀吉能成龍,均靠兩位天才軍師的輔助,一是竹中半兵衛,另一是黑田官兵衛。
竹中半兵衛的本名是竹中重治,黑田官兵衛的正式名字是黑田孝高。因後人習慣稱他倆為「二兵衛」或「兩兵衛」,所以下述文章提及兩人時,全通稱為「半兵衛」、「官兵衛」。
確切說來,竹中半兵衛和黑田官兵衛均不能稱為「軍師」。他們都擁有自己的軍隊,應該是「武將」。
半兵衛這方,本來是織田信長看中他,想收為家臣,遣豐臣秀吉去遊說。當時的織田正打算攻打近江淺井氏,用盡心機向近江國境附近的武將城主策謀施略。半兵衛的居城菩提山城正位於美濃與近江兩國邊界,而且和近江當地武將有來往,織田才派遣能說善道的豐臣秀吉當三顧茅廬說客。
不料半兵衛不喜歡性格激烈的織田信長,故意回秀吉說:「我寧願在你手下做事。」這句話其實是婉拒,沒想到秀吉竟信以為真,回去向織田報告時,不但沒有坦白說出半兵衛婉拒的事實,反倒懇求織田允許半兵衛待在自己身邊。
這時期的豐臣秀吉還未爬到大名地位,身邊只有蜂須賀小六等草莽英雄,缺乏任何具有軍事知識的理性人才。而織田信長本人擅長戰略,終生從未用過任何軍師參謀,他本身就是個天才軍事家兼魅力型領袖,具有英雄式的感召力。織田大概也明白秀吉身邊沒有知性派策士,才答應秀吉的懇求。
因此,竹中半兵衛實為織田信長的直屬家臣,並非秀吉的麾下部將,兩人地位同等。只是,半兵衛確實將自己所知的兵法知識全傳授給秀吉,輔助秀吉一步步登天。
可惜這位曠世奇才竟英年早逝,享年僅三十六歲。
黑田官兵衛也是織田信長的直屬家臣,小竹中半兵衛兩歲。但他似乎不像好友半兵衛那般恬淡寡欲,以致後世作家在描述他的人生榮枯時,往往說他內心隱藏著窺覬天下的野心。因而他雖是豐臣秀吉前半生的最大功臣,最後只能成為遠離中央政權的九州豐前十二萬石(實際是十七萬石)大名。
不過,「黑田官兵衛肖想天下大餅」的說法,是大正時代之後的文人所塑造的形象。有關這點,另有下文,後文再進行查證。我們先來看一段最有名的「二兵衛」典故。
據說,說話不打草稿的豐臣秀吉曾和黑田立下拜把兄弟誓約,並在寄給黑田的信中留下白紙黑字諾言:
「無論將來誰先出人頭地,彼此都要終生照顧對方。」
黑田官兵衛極為珍惜這封書柬。
竹中半兵衛看了這封黑田經常引以自豪的書信後,隨手就把信件拋進火盆燒掉,並警告官兵衛:
「你和秀吉不是兄弟,是主從,你千萬要記住這點。留下這種信札,只怕日後會給黑田家帶來禍患。」
由此看來,竹中半兵衛比黑田官兵衛更深知「人各有命,富貴在天」的道理。
倘若彼此都是凡夫俗子,這份友誼或許能天長地久。然而,一方是前途無量的「鯉魚」,另一方只是在背後助陣的「波浪」,雙方的距離勢必日趨遙遠,友誼也會變質。
對「鯉魚」來說,躍龍門之前許下的諾言,確實是個威脅性很大的禍根;而對「波浪」來說,老是執著於往昔的情誼,弄不好會招惹滅門絕戶的悲劇。
竹中半兵衛正是看透這點,並為好友著想,才擅自燒掉那封書信。
事實也證明,豐臣秀吉成為飛龍後,逐漸防範並遠離黑田官兵衛,最後讓石田三成等行政官取代了往昔在戰場為己捨身拚命的武將席位。話雖如此,後人也不能怪豐臣秀吉過河拆橋。
正如前面所說,人各有命。只要立場不同,判斷物事的觀點便不同,裁量取捨時的選擇當然也就會背道而馳。命中註定成龍的鯉魚,即使事前沒有「波浪」助力,終究會成龍。
竹中半兵衛的命運是早夭,豐臣秀吉的命運是無後,就這三人來說,晚年最幸福的人該屬黑田官兵衛。
然而,以後人的立場來看,豐臣秀吉於生前確實過於防範黑田;或者說,過於漠視黑田。即便黑田懷有不為人知的野心,但他從未對秀吉起過叛逆之心,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黑田的野心,對象可能不在「天下」這塊大餅,而在「秀吉」這個人身上。
換句話說,黑田一心一意為秀吉效勞,目的只在秀吉的一句誇獎或喝采。這可以從他視那封秀吉親筆寫下的諾言書信為珍寶這件事看出。
有時候,人拚命為另一個人效力,並非為了名利,而是單純想得到對方一個賞識笑容或肯定眼光而已。
我總覺得,黑田官兵衛對豐臣秀吉的感情應該屬於後者。遺憾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人只要多活幾年,多吃幾口米飯,多參與幾場葬儀,遲早都會領悟,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同性間的友誼,甚或血緣親情,往往都逃不過「落花流水」的結局。畢竟,每個人走的人生路途都不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人生定理。
秀吉過世後,黑田家在「關原合戰」立功,成為筑前國(福岡縣)五十二萬三千石大名,名副其實名利雙收。但黑田官兵衛可能更渴望秀吉親口封下的領土,只要不離秀吉太遠,就算僅有十萬或二十萬石領地,他應該也會甘之如飴。
半兵衛:「十面埋伏」破勝家
竹中半兵衛生於天文十三年(一五四四),比織田信長年輕十歲,小豐臣秀吉七歲。
半兵衛外貌柔弱,態度溫文,從來不口出大言,也不賣弄軍事知識。在美濃國齋藤龍興麾下,算是相當不起眼的存在。
齋藤龍興是美濃梟雄齋藤道三的孫子,居城是稻葉山城。織田信長於日後占領美濃國,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城(岐阜縣岐阜市)。
半兵衛因父親早逝,於十九歲繼承家督,成為美濃國西方邊境菩提山城城主。
竹中家在半兵衛的父親那一代才復興,是地方豪族,本來從屬織田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麾下。後來道三和兒子義龍爭權,死在兒子手下。織田以「代岳父報仇」之大義名分屢次攻打美濃,無奈稻葉山城是座堅城,連織田也久攻不落。
有一次,織田又派兵攻打美濃國,年方二十的竹中半兵衛率領一千兵力參與齋藤軍。
據說,半兵衛在這時利用《三國演義》中曹操引誘袁紹的「十面埋伏」計。當時中計的是負責織田軍前鋒的柴田勝家,半兵衛引誘柴田軍深入自己的陣營後再反攻。
對柴田軍來說,不但兩翼有伏兵,前面是折回的半兵衛,背面又有齋藤軍追來,全軍陷於重圍,成為困獸。幸好豐臣秀吉於事前在稻葉山上設伏兵,放信號讓伏兵在山上點燃數百支火把。齋藤軍以為稻葉山城陷落,慌忙整軍回頭,這才讓柴田勝家死裡逃生。
話說回來,當時的齋藤家為了防止地方豪族叛亂,規定每家都要送出人質住在稻葉山城內。竹中家的人質是半兵衛的弟弟。
齋藤龍興夜夜笙歌進酒,施行惡政,百姓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半兵衛二十一歲那年,遣人進城吩咐弟弟假裝生病。之後,半兵衛說要送家傳丹藥給弟弟飲用,又派六名家臣進城。過了幾天,半兵衛親自帶十名家臣進城探望弟弟。這時,家臣抬了幾架箱子,裡面塞滿探病用的飲食、食器、衣服等,箱子底層則藏有弓箭長矛等武器。
當天半夜,半兵衛和家臣利用藏在箱子底層的武器在城內作亂,半天便奪下標高三百米的稻葉山城。
半兵衛的岳父是齋藤家三大家臣「美濃三人眾」之一的安騰守就,於兵變前就已聽聞女婿的計畫。安騰本來認為女婿的計畫絕對會失敗,大力反對,沒想到女婿竟成功奪下稻葉山城,於是也帶兵進城支援女婿。
此風波令半兵衛一舉成名。
織田信長遣使者向半兵衛表示,如果半兵衛願意獻出稻葉山城,事後將讓半兵衛統治半個美濃國。不料半兵衛竟一口拒絕,答說:
「此城是齋藤龍興大人的居城。我只是為了諫勸主君,暫時佔有稻葉山城,日後仍得還給主君。」
半兵衛沒說謊。他於半年後即喚齋藤龍興回城,並讓出家督給弟弟,自己則跑到近江國淺井長政那兒客居。一年後又回老家,在深山過著隱遁日子。
織田信長正是在這期間殲滅齋藤龍興,併吞了美濃國。
過了幾年,豐臣秀吉奉織田信長之命找到半兵衛,勸他歸屬織田。半兵衛當時大約二十七歲。
這一年,織田信長決定討伐越前的朝倉義景。信長的妹妹阿市嫁給淺井長政,與織田是同盟,所以織田一口氣攻至朝倉領地支城的金崎城。但位於越前國南方的淺井氏和朝倉氏是同盟,而且兩家交情比新興的織田家更久,自祖父那一代起便結下同盟。
織田信長攻下的金崎城,剛好位於朝倉、淺井兩氏居城之間的西邊角。從金崎城的位置看去,東北方是朝倉氏居城的一乘谷城,東南方是淺井氏居城的小谷城。倘若淺井往西北方出兵,確實可以切斷織田軍的退路,令織田軍腹背受敵。
一般人都認為,阿市在此時送一袋紅豆給哥哥,發出警告,織田才知曉淺井背棄盟約。阿市送紅豆的說法可能是後人創出的典故。信長又不是豬頭,率大軍在前線,怎麼可能直至妹妹送來一袋紅豆,才得知背後有敵軍呢?應該是派到四方的斥候探出的消息。
無奈織田軍在此時已侵入朝倉領地太深,很難脫身。許多歷史小說在描述這場戰役時,均讓豐臣秀吉成為英雄,說他負責殿後,織田信長才得以死裡逃生。
不過,在《大日本史料》文書〈武家雲箋〉中,收有一封丹後(京都北部)武將寄給丹波(京都府)武將的書信。信中記載織田在「金崎之戰」撤兵時,負責殿後的武將除了豐臣秀吉,另有明智光秀等人。
只是,明智光秀後來成為「本能寺之變」首謀,一夜之間變成殺死織田信長的弒君叛賊,於是之前的功勞全給豐臣秀吉搶走。不僅如此,豐臣秀吉率領的殿後部隊中,真正負責殿後的武將,正是竹中半兵衛。
歷史就是這樣,勝者為王。最後的勝者可以篡改歷史,甚至抹殺其他敗者的功勞。
總之,竹中半兵衛和豐臣秀吉雖然同為織田信長的家臣,但半兵衛年齡比秀吉小,而且是後來才加入的插班生,因而看上去像是秀吉的部下,其實不然。
客觀說來,讓半兵衛去侍奉喜怒無常的織田信長,倒不如留在有三寸之舌的豐臣秀吉身邊。畢竟豐臣秀吉光靠一張嘴,就能讓身邊的人活得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官兵衛:捨毛利,就織田
黑田家原為播磨(兵庫縣西南部)小大名小寺政職的家臣。當時織田信長的勢力蒸蒸日上,正打算侵攻中國地方。中國地方的原有勢力是毛利家,眾多當地小大名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該選擇織田或毛利。
官兵衛說服小寺家其他家臣,最終選擇了織田,並代表小寺家主動與織田接觸。他在織田面前宣誓願意當侵攻播磨時的嚮導,並有條有理地說明該如何攻打毛利家,該如何逐步入侵中國地方。
織田聽官兵衛說得頭頭是道,大喜,當下賞給他一把名刀。日後負責平定中國地方的總大將正是豐臣秀吉,於是官兵衛便成為秀吉身邊的得力參謀之一。
毛利輝元得知小寺家屈從織田後,派五千大軍攻打官兵衛的居城姬路城。官兵衛僅帶五百士兵迎擊,但事前召集了眾多當地老百姓,讓他們舉旗幟抬陣鼓,躲在己軍背後的樹林及山中。待毛利軍接近時,這些老百姓在樹林和山中搖旗吶喊,鳴金擊鼓,暫時當虛張聲勢的紙老虎。毛利軍見風是雨,以為是織田派援軍前來,頓時陷入恐慌狀態,不戰而潰。
黑田官兵衛三十二歲時才加入豐臣秀吉陣容,此時半兵衛三十四歲,輔助秀吉已將近八年。官兵衛於兩年前臣服織田時,按慣例送出獨子松壽丸(黑田長政)當人質。信長再把松壽丸交給秀吉負責。秀吉讓松壽丸住進自己的居城長濱城(滋賀縣長濱市),拜託正室寧寧(於禰,後來的北政所)照顧這個未滿十歲的小人質。
半兵衛和官兵衛兩人性格完全不同,前者靜,後者動,一陰一陽。或許正因為如此,原本應該是競爭對手的兩人,交情極好。
豐臣秀吉侵攻中國地方時,黑田不但讓出自己的居城姬路城,還幫秀吉當說客,逐次說服周邊的小大名向織田信長俯首稱臣。
官兵衛攻打西播磨佐用城(兵庫縣佐用郡)時,首次展現軍師本領。他採用《孫子兵法》中「圍師必闕」策略,在攻城時故意留個缺口,好讓敵軍有活路可逃,結果大勝。
翌年(一五七八)十月,攝津有岡城(大阪府伊丹市)城主荒木村重竟然和本願寺聯手,背叛織田信長,還把黑田家主君小寺政職也拉進去。
荒木村重算是織田麾下的優秀家臣,他在該年元旦前往安土城向信長拜年時,出席順序排在豐臣秀吉前面,這表示信長很看重他。
織田信長聽到荒木背叛的消息時,甚至驚詫得不敢相信,但荒木確實倒戈了。荒木叛亂的理由至今仍眾說紛紜,真相不明。
黑田官兵衛和荒木有交情,況且主君小寺家也牽扯在內,於是單身前往有岡城,打算說服荒木回心轉意。不料,荒木竟二話不說便將黑田囚禁在牢房。荒木當時為何沒立即殺掉黑田?這也有眾多說法,至今仍得不出正確答案。
另一方,人在安土城的織田信長因黑田遲遲不歸,誤以為黑田也跟著一起背叛,大怒之下,不但派兵重重圍住有岡城,還命秀吉殺掉在長濱城當人質的黑田家嫡子松壽丸。此時,小寺家眼見織田軍來勢洶洶,官兵衛又行蹤不明,所有家臣都慌了手腳,只得決定與黑田家斷絕君臣關係,再度回歸織田軍團。
然而,在眾人都認定黑田已叛變的狀況下,只有竹中半兵衛一人深信戰友官兵衛絕對不會背叛,他猜測這裡頭肯定有隱情。
(文未完,全文請見《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第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