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世故與千古罪人
如果有人背後說你這個人很世故,或是很懂人情世故,你會覺得他是在褒你還是貶你?
如果你是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才有機會覺得有人在誇你對人性人情人心世事世態世務一一看通透吧?也只有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才會在你面前而不在背裡說你這個人世故。
查辭典,人情世故解釋一: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經驗,解釋二:為懂人懂事;詞性更列明是褒義詞。是世情世風世道轉了嗎?一說到處世的道理,就好像是一門媚俗的心術,污染了易逝的天真爛漫。
說某人世故得很,一副面面俱圓,老謀深算的臉即時活靈活現。不然,也會覺得此人是個悶蛋,口吐蓮花,卻也如老糠擠不出一滴油,一句痛快話都說不出口。總之,此人非奸即悶。
在語言越用越激,詞義越解越窄的世風下,任何稟性,非黑即白,非誇即損;世故,再進一步就是輕於妥協,昧於原則,差點兒又成另一個千古罪人。
就當我天真爛漫,我認為最懂人情世故的一個朋友,內方而外圓,最會搞氣氛逗人開心,在一桌人鴉雀無聲中樂於出頭,打破悶局,讓每個人開懷鬆綁。另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辦1,則擅於唐突,認識不多久,劈頭就問年收入多少,到得登堂入室,則如入無人之境,對別人的口味指指點點,在天真未鑿與自我中心之間,留下一個問號,或感嘆號。
由韓國人發現的公主病患者,罪狀之一,正是不通人情世故。其典型病癥為毫無金錢觀念,天經地義想當然刷男友的卡,不知謀生之難。
可見世故不世故,都有可能犯眾憎。容納了太多人情世故的心,即把城府挖深,被人說有城府,也不是好事。不夠通達的人,即便不是假率真之名,肆無忌憚踐踏他人,也的確滿身芒刺讓人難以消受。
說到最後,還是一個「很」字出事,「很世故」有事,很有點老狐狸味,「也」懂一點人情世故,就沒事,也不會變成有病遭人嘲笑的無冕公主與王子。
再說到最後的最後,即是逃不出中庸中道,這才是最悶蛋的事。圓人缺乏稜角,直人方人又因有角而刺人,我們褒獎有個性的人,但太有個性又不容於人,最後,人際網能容而無過犯的,都好像難逃中庸,中庸拿捏不好,便成平庸。
這真教我們難做人,但同樣道理,不會做人與會做人,都好像不值得稱譽,很會做人,更等同上述,很易變千古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