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育,在於觀念的通達
◎陳之華(親子教育作家)
記得幾年前,一位在臺師大歐洲研究所任教的長輩,邀我為他班上的研究生做一場專題講座。那天講課結束後,這位長輩很好心地跟我說:「之華,妳兩個小時講了這麼多,速度又快,這樣會讓自己太累了!」
當時,我只是點頭微笑回應了他;這位長輩不論說話或動作都不算快速,與他相較之下,我確實講話快得多。但,為什麼會快?因為我只有這節課可以分享,總希望「不誤人子弟」,能多講一點,就多講些。
不過,一提起說話速度,我大概真的屬於一般人頻率,這在我後來與洪蘭老師同台座談時,就更加確認了自己的想法。有一年,我和洪蘭老師在臺北國際書展一起出席講座,老師提到自己說話的速度之快,大約一分鐘可說上多少字數,這絕對超越一般人,連她先生曾志朗部長也望塵莫及。洪蘭老師說,自己實在有太多要分享的,當然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將最多的觀念傳達出去。當時坐在她側邊的我就在心底微微笑,因為想起了自己在臺師大想要快快講、多分享的經驗。
直率、快語、效益,應該是洪蘭老師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印象,她總能妥善具效能地安排每日的時間,讓自己擁有極高的「產值」與執行力,這是我做晚輩的遠遠不及之處。
若從比較新生世代的視角來看,洪蘭老師可算是充滿「熱血」的代表人物,尤其她在過往十多年來馬不停蹄的在各地分享教育觀念,許多偏鄉學校都有她的足跡,連我多次在不同地區演講時,都會聽到當地教職人員對於洪蘭老師不辭辛勞上山下海而佩服不已。還有一年,我應邀到馬來西亞演講,竟也聽到當地籌辦活動人員提起洪蘭老師的熱情與行動力;他們說,老師的行程很忙,但願意專門到大馬演講,一下飛機就趕來講,講完後又趕著走,讓他們好感動。
只要談起教育觀念,洪蘭老師總能以專長的科學智識加上豐富的人生經驗與觀察,一針見血、直入核心的提出針砭之道。她的專欄與專文,遍佈各大報章雜誌,而後又分別在不同時期集結成書,我書架上光是遠流出版的洪蘭老師【講理就好】系列,就多達六、七本。這次大陸著名的教育專家尹建莉女士,將洪蘭老師所出版書中的許多精華文章,彙編成此書,讓我又一次有機會捧讀老師多年來諄諄闡述的好觀念。
洪蘭老師指出了大腦的可塑性,強調「身教、家教、閱讀」的重要性;而我也總是認為,這些理念,正是做父母的我們在養育孩子時,最能掌握的基本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其實無法主導他們的未來,但卻能讓他們在成長中,看見並學習我們的身影。我們是怎麼樣的人,無論是價值觀、行為模式還是教養方法,都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希望或選擇排斥成為和我們相類似的人。
現在人多數喜歡談「投資」,我覺得生活與教養,應該是一種穩賺不賠的好事業,這是一項明顯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投資報酬現象。但,該如何種?又該如何種得好?這實在一直考驗著父母的神經,衝擊著父母的智慧,讓許多父母長期處於焦慮不堪的困境。
因此,父母親也一起閱讀,就顯得格外重要,透過更多好書、文章,擷取他人的經驗與智慧,再從自身家庭的生活教養中,反思、內化成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有機會站在教養的巨人肩膀上,使子女培育之路,顯得更為從容、智慧,讓自己成為懂得聆聽、引導的開明父母。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培育出好孩子,我也相信「好孩子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教育這門課,有時候確實比登天還難;因為良好的教育,在於觀念的通達,一旦觀念通達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就會開闊、正確,而教養的方式就會很自然地融入在與孩子一起的生活環境裡,也就能很自然地實踐「生活即教育」的優質概念。
集結洪蘭老師眾多好文的書,確實值得大家一讀再讀,其中的好觀念以及許多提示與分析,一定可以讓父母在陪著孩子成長的教養路上,走得寬心、開心,也會看到令人欣慰、喜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