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鄭石岩那天早上,他剛在賓館中打坐完畢,神采奕奕地給我們泡茶。茶葉是他從台灣帶來的,入口甘香,邊品邊聽他講一些離奇的茶故事,像神話。

  鄭石岩7歲就開始學佛,跟他母親去拜佛時,看到「禪」字,很受吸引。從三年級開始到高中畢業,一直對禪學情有獨鍾,像《金剛經》、《六祖壇經》等比較重要的經典都讀了。因為家境貧寒,鄭石岩只好半工半讀。高中時,他每天早上4點鐘就要起來,把200斤水果用腳踏車騎16公里的路帶到市場去賣,再騎10公里的路到學校上課。鄭石岩深情地回憶:「經過的地方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太平山,我內心非常太平,因為早上的朝霞看起來就像東方的琉璃世界,夕陽西下時,太陽也是那麼太平,像極樂世界。」

  鄭石岩說:「『空性』是說當我的內心裡沒有成見,沒有偏見,沒有刻板,沒有執著,沒有被煩惱綁住的時候,我的敏銳度,我對生命的覺察力也是最好的。『空性』是萬用的,水是空,加了鹽水是有;水是空,泡的茶是有;布是空,做了衣服就是有;心是空,但是知識是有。所以這顆心,可以學物理化學,可以考察市場,可以寫一篇報導,交朋友,這叫有。修『空性』並不是表示可以不工作,到山上去修行了,而是有辦法在大的建築物裡,內心還保持一份真正的清醒,能夠掌握更多的東西,解讀更多的資訊,並把事情做得更好,對社會更有益處。」

(本文摘錄自2004/06/01中國南方都市報B6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