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ib1top11.GIF (7831 bytes)


ylib1W2.GIF (2112 bytes)

台灣省台中市人。
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
曾從事幼教和發展障礙兒童「早期療育」工作。
目前在大學兼課,教「兒童文學」,並經常與兒童、繪本為伍,為《大手牽小手》系列之催生者。


pic2.JPG (18902 bytes)
ylib1w1.GIF (1311 bytes)

      我在留日期間,曾有半年之久,每週都去參與「布穀家庭文庫」的活動。當時,對甫來自台灣、尚無「社區意識」的我而言。在親眼看到日本民間如此在為小孩造福,並為文化紮根時,內心真是起了極大的震動。而基於對繪本和兒童的喜愛,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心底偷偷埋下了一個心願──我希望,有一天,我回到台灣,也能去做相同的事。

     1992年六月,在近藤伊津子和多位友人的鼓勵下,我和住在新店花園新城的陳瑞妶攜手合作的「通泉草家庭文庫」,就在她家四、五坪大的客廳裡,熱熱鬧鬧地開張了。當時的我,雖然胸懷大志,卻苦於經驗不足,結果,一年半以後,我在台灣所做的,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家庭文庫」,就宣告夭折。
 
      在對這段挫敗做了深切的反省之後,1994年三月,我帶著將近兩百本的ylib2tPIC1.GIF (4729 bytes)書,以及「小大讀書會」的新名稱和新理念,來到了民生社區友人簡玲觀的家中,準備另起爐灶。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未事先釐清想法、建立共識,就匆匆上路──,我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利用每個週末,與一群來自八方(民生社區、永和、內湖、蘆洲…)、卻同樣對親子讀書會充滿興致的大人,侃侃而談。首先,我把我的失敗經驗,和我對親子讀書會的省思,老老實實地告訴了她們。

  接著,我清楚而小心翼翼地,勾勒著我心中的那塊藍圖。我說,這是一個「大大小小」齊聚一堂的讀書會,而來這裡的大人、小孩,都要打成一片,且是無分大小,可以「沒大沒小」的。至於讀書會的未來走向,則是應運「人」與「環境」而生,它可以是一株小草,也可以是一棵大樹,是「可大可小」的。就這樣,我丟開了那曾經妄想要在台灣推動「家庭文庫運動」的「神話」,開始懂得回到的「人」與「環境」之中,輕鬆而踏實地,與這群大人、小孩,一同體驗共創「大小讀書會」的過程。而就在半年多以後,我們在一次大大小小的開會中,共同決定將「大小」二字改為「小大」,希望藉以提醒大人,要隨時放下身段,勿以「強」對「弱」,另外,也要對孩子在繪本與大人之間所做的穿針引線,心存感謝。

     一年多以後,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小大讀書會」,卻因為主持人的家庭因素,又要面臨停擺的命運了。雖然,有人表示願意提供家庭空間讓大家使用,但為了避免類似的故事再度重演,我遂決定不再借用家庭,而改以「全景社區廣播電台」所提供的一個地下室,作為我重新出發的另一塊「試金石」。

     首先,我們透過電台,邀請聽眾加入。雖說,一開始的迴響頗為熱烈,而我們也著實共享了一段共讀繪本的快樂時光,但是,由於沒能真正帶動社區的居民投入,所以,在經過一段時日的浮沈之後,留下來的,竟都是一些有興趣,卻都是住家離遠的親子。結果,「全景小大」就在他們不敵距離、後繼無力的情況下,於一年多之後無疾而終。

     經過了三次長達四年的「嘗試錯誤」之後,我在1997年,終於「幡然醒悟」,決定不再以「空降」的方式,去與人共謀「小大」。我深深體會到,「小大」的成敗轋,乃繫於參與的人,動機是否夠強、以及自主性是否夠高。所以,如果不是有人自發性地響應,並因內在的趨力而覺得「非做不可」的話,即使別人在一旁很努力地拉拔、或搧風點火,「小大讀書會」都不可能自顯生機或自成氣候的。換句話說,不論是要紮根社區,或只是在成就一個溫暖的小團體,「小大讀書會」的主權,都應該回歸到每一位成員的手中才行。

    就這樣,我退出了「小大讀書會」的修煉場域,並對自己的角色,做了大幅的調整。如今,我把自己定位成隨意撒種的人,我利用機會,把關於「小大讀書會」的想法和做法告訴別人,之後,便是靜靜地等待,等待那些醞釀有成的人,自己開花、自己結果。……

作家檔案】【作品一覽】【談話角落】【走進繪本的世界】【讀書會
回作家首頁

 

ylib2(1).gif (8266 bytes)

right2.gif (291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