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到各地演講,必須與許多人接觸。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中國人普遍都有一種「英語恐懼症」。雖然自小開始學習英語,但是說到要講英語,常是「話在心裡口難開」。由於「口不能言」,聽英語也容易產生障礙。這樣下來,對英語便有莫名的恐懼。一遇到需要英語的場合,避之猶恐不及。

  不過,英語成未來世界之「普通話」的趨勢已經很明顯。如果想和世界接軌,不練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將來面對挑戰的時候,肯定吃大虧。

  其實,學英語沒有大人與小孩的差別。我向來都主張,學習英語是一種習慣的問題。只要自然成習慣,標準英語不經思索便能脫口而出。這也是《千萬別學英語》這本書的主軸。

  誠如此書作者所說,「對英語而言,習慣成自然主要就是舌頭的問題。說話時,如果舌頭的反應比大腦更快,就說明已經形成習慣了。」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在書中,作者提到五個學習階段,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學習方式。這五階段包括:

一、「打通」耳朵,完全聽清
二、聽寫並重,熟練發音
三、善用詞典,大聲朗讀
四、聲像結合,活化英語
五、文化融通,全盤掌握

  這五個步驟,也是我常提供給學英語之人的建議。我以前在生產力中心的一個同事想到美國留學,因此很積極地學英語。我建議她,英語學習首先要從「聽」開始,第一步是買錄音帶,聽外國人的英語發音、用法與腔調。過了六個月,我問她進步的情況,她卻搖頭說進步不大。追問之下,才發現她買遍全台北的錄音帶,雖然每天聽,但是效果有限,還是不能開口完整地表達英語。我跟她說,聽錄音帶的重點,切忌貪多不精、囫圇吞棗,每一卷要聽到完全瞭解後再聽第二卷,直到整卷內容可以寫出來。寫出來時,若有些英語單字拼法不確定,再用字典去查。查也有技巧。一般人的習慣,便是拿漢英、英漢字典作輔助,先進些的便使用電子翻譯機做為工具。但是我認為應該要用英英字典,才能學到更多的單字。

  除了「聽」與「查」之外,我還要她練習「說」與「看」。「說」便是讓舌頭常常練習發音,習慣這些音的動作,形成「動態記憶」。「看」則是用眼睛來讀唇,辨認發音時嘴形、舌頭的位置。我覺得這尤其適用於英文,例如「v」與「b」的音雖然聽起來差不多,但是一看唇型便知是哪一個。

  除了聽錄音帶之外,我還建議她多看外國電影。我所謂的外國電影,不是那種對話不多的西部動作片,而是語彙豐富的愛情文藝片。學習先不要看字幕,先看劇中主角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詞句。兩個小時的電影,如果反覆看,完全瞭解它的用字、語調、在何種情節說什麼話,就等於上幾千堂的英語課,到最後自然使用出來正確的英語,生活上的日常會話當然不成問題。我之前對於小學英語課程,曾提出不需要有老師、讓他們看外國卡通即可達到學英語目的之建議,也是基於此點。因為在自然的環境學習,講英語才會像講母語一般的自然與流利。

  書中提到,學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恆心,二是缺乏信心。尤以第一個原因為最。我覺得這也是一般學英語的通病。所以我鼓勵大家,學習要持之以恆。像作者提到的第一個階段,便必須要不厭其煩地反覆聆聽那一卷,甚至要到可以自然脫口而出的地步,才可以換另一卷。如此的恆心貫徹於學習過程中,定會有所成效。

  作者提及,這樣的學習方式,少則六個月、多則一年,即可掌握一門外語。我的好友溫世仁先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也提倡這種自然學習英語的方式,並且在六十天便學好了英語。這也是這本書希望達到的目的與價值所在。我在年輕時,因為沒有領悟到正確的方法,所以學習英語成為很痛苦的事,至今仍是一口「破英語」,因此我鼓勵大家讀這本書,不要重蹈我學英語的錯誤經驗。我也希望大家不僅讀完這本書而已,更要起而行動,開始在自己身上實行學英語的計畫。

───(摘自《千萬別學英語》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