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頸鹿的眼淚》一書看波札那
我們曾經在這專欄裡談過《堅強淑女偵探社》一書,當時由於篇幅有限,我們把重點放在作者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身上。而最近本系列作第二部《長頸鹿的眼淚》也出版上市了,筆者希望藉由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談談故事發生的場景,也就是波札那(Botswana)這個國家。或許當我們對這個國家多一點瞭解之後,我們也能夠體會為什麼作者史密斯能在筆下注入這麼豐富的感情,字裡行間處處充滿他對這個非洲國家的熱愛。
先問問你自己,你對非洲的印象是什麼?獅子、大象、大草原?乾旱、酷熱、大沙漠?貧窮與落後?飢荒、瘟疫、愛滋病?或者是一個帶可樂瓶的土人?事實上,整個非洲超過五十個國家,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開發程度,差別其實是很大的。但這種以偏蓋全的錯誤印象,就連小說中的人物也難以避免。很幸運地,「堅強淑女偵探社」的故事背景波札那,幾乎可以說是整個非洲的模範生。波札那人口不到兩百萬,國土面積跟馬達加斯加島差不多大,比美國德州小一點。國民生產毛額(購買力)約一萬一千美金,跟馬來西亞差不多,比台灣的一半還要少一點,但是近來經濟成長相當快速。國家經濟主要依賴礦藏,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鑽石輸出國;近來積極與國際社會合作,建立大型國家公園,觀光業也在逐漸發展中。由於先前曾被英國殖民,因此目前的官方語言仍是英語。1966年脫離英國獨立以後,實施民主政治;在2004年被國際透明組織評為全非洲最不貪腐的國家,同時也是全非洲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由上述背景來看,波札那的確蓬勃發展,容易吸引已開發國家的年輕人,滿懷著熱情到這邊希望能為他們作點什麼。《長頸鹿的眼淚》一書的故事主軸,就是一樁發生在這麼樣一位年輕人身上的失蹤案件。十年前,美國人邁可隨著外調工作的父母來到波札那,從此就喜歡上這個國家,連大學也不讀了。邁可在波札那建立合作農場,希望幫助當地居民栽種出作物,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其實從這邊我們可以知道,波札那人儘管國民所得還不算差,但是生活不見得好過,畢竟他們的經濟來源是礦藏,而礦工並不是個輕鬆的職業:蘭馬翠姊的父親就曾經是個礦工。
邁可的父親任務完成,要調職回美國的時候,邁可堅持要留在波札那繼續貢獻熱情,而他的雙親也答應了。但是不久之後,邁可返回美國的雙親,突然接到波札那美國大使館的來電:邁可失蹤了。經過一番搜索,毫無音訊;邁可就這樣消失在沙漠,消失在波札那。幾年的時間過去了,邁可的母親可汀太太找上蘭馬翠姊。此時邁可的父親已經過世,於是孑然一身的可汀太太決定再試一次:她對於邁可的生存並不抱持天真的希望,她只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希望事件能有個結束。
從故事中的案件看起來,波札那似乎是個危險的地方哩;但請各位不妨仔細想想,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失蹤案件多不多呢?筆者認為英國籍的作者史密斯,其實只是藉由這個美國家庭,向讀者們展露開發中國家波札那與所謂進步的歐美社會,其生活步調,風俗民情是有多麼大的不同。然而,人的七情六欲,其實放諸四海皆準;只不過有些社會的人際關係比較疏離冷漠,有些地方則比較親切熱情。
作者在系列作第一部《堅強淑女偵探社》裡,大致上介紹了蘭馬翠姊的成長背景及其辦案行事風格;而在第二部《長頸鹿的眼淚》中,作者則將書寫拓展到蘭馬翠姊身邊的人物,包括她的未婚夫梅特康尼先生、她的秘書馬庫琪小姐以及她們周遭的一些人物。老實說,我覺得作者並不打算處理什麼犯罪的可怕、或人心的險惡等一般推理小說常見的主題;作者其實只是希望藉由蘭馬翠姊的偵探工作,向讀者介紹波札那這個國家。比如說:波札那的人口中,包含有各種種族:有些族比較富裕,但也有些族備受歧視。讓筆者感到震驚的是,書中提到有一群住在沙漠裡的巴沙瓦人,他們村落裡如果有未斷奶嬰兒的母親不幸去世的話,那麼這個嬰兒也必須跟著被活埋: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食物可以餵養這個嬰兒!
就是因為有這種真實世界的故事背景,因此作者在《長頸鹿的眼淚》中,給梅特康尼先生帶來了一對收養的孩童,亦顯得頗有說服力。外國的年輕人有心來波札那貢獻生命熱情,而波札那也不乏充滿愛心的高貴人士。至於那些市井小民,包括讓人心煩困擾的某些人,這樣的人物其實四處皆有;波札那有、美國、英國有、台灣當然也有!我們總得面對他們,接受他們,並且,防範著他們;同時不要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妨礙了我們正常快樂的生活。
很奇妙地,閱讀《長頸鹿的眼淚》中的波札那,很容易就可以在台灣社會找到相對應的事物。但是我得很遺憾地說:小說裡的波札那比台灣更迷人,更教人心嚮往之。所以,如果您厭倦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那就打開這套書吧,至少您可以暫時到非洲的波札那去逛逛,讓自己的心情獲得舒緩與洗滌。
更新日期:2007/2/1
【前期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