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解開你我心中的「推理」之謎!── Sakar專欄
 

你也會是《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善與惡的分野,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小時候的卡通影片中,好人與壞人可以黑白分明;但隨著年紀增長,黑與白之間,漸漸地加入了許多深淺不一的灰色地帶。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要當卡通影片中的好人還是壞蛋?天真的兒童多半會選擇當個好人—成堆的玩具產品可以反映出這種英雄崇拜的現象;但世故的成人恐怕會有不同的選擇:當個「壞蛋」有什麼不好?在三十分鐘的卡通影片裡,壞蛋可以一路威風八面,把好人整個半死;直到最後的五分鐘才會受到正義之士「一點點」的教訓,而且重點是:這些壞蛋最後多半可以逃過所謂正義的制裁,然後在下一集的卡通裡,再度登場為非作歹。所以說,在卡通影片裡當個壞蛋有什麼不好呢?

  在大部分的推理小說裡,邪惡的兇手最後多半會因為詭計被識破,不得不在名偵探面前流下悔恨的眼淚。整部小說就在這種邪不勝正,歹路不可行的氛圍當中結束。有些讀者寄望推理小說帶有教化意義,自有其道理存在。但我們都知道,在推理小說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中,離經叛道之徒不在少數。這些特立獨行不墨守常規,甚至被視為反叛的作家們,有些人雖然也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當中,但也有人因此而拓展了推理小說的範疇,充實了這個類型文學的豐富內涵。

  我們這回要為各位介紹的《聰明的瑞普利先生》,其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儘管曾因本作品受到評審不甚公平的對待,因此與年度金匕首獎項擦身而過,但這並無損於本書在推理小說歷史上的地位。近幾年來好萊塢大鬧劇本荒,作者的瑞普利系列卻因此而得到片商的青睞,接連拍成「天才雷普利」與「魔鬼雷普利」兩部電影,足見其作品的跨時代性與屹立不朽。

  且讓筆者再次引用推理女王克莉絲蒂透過筆下角色瑪波小姐口中道出的名言:「人性古今皆然。」能夠稱得上雋永的推理小說,談的多半是人性;光靠那些機械性的詭計,作品難以跨越科技的日新月異。海史密斯所描寫的人性,其幽微細膩,曲折婉轉,堪稱一絕。在這本《聰明的瑞普利先生》裡,其主角湯姆•瑞普利基本上來說,並不是什麼心理變態,窮凶極惡的連續殺人魔;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他看起來跟我們大多數人都差不多。但是等到必要的時候,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心狠手辣地動手行兇。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狄奇•葛林里的可憐老爸找上了瑞普利,因為旅居歐洲義大利的狄奇實在是玩得樂不思蜀,絲毫不打算返回美國盡他的義務—繼承家業,而儘在歐洲逍遙,完全一副紈?子弟的模樣。他老爸束手無策,雖然很想親自跑一趟歐洲,卻又怕惹惱兒子造成反效果。於是只好找上與狄奇有數面之緣的湯姆•瑞普利,希望他可以扮演一個益友的角色,前往歐洲去把狄奇給勸回來。

  對於這趟免費的歐洲之旅,瑞普利當然喜出望外。其實他與狄奇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好朋友,狄奇也沒理由得聽他的勸告;但瑞普利覺得狄奇老爸根本就是「願者上鉤」,他當然不需要把凱子往外推。於是他就帶著葛林里先生給的錢,快快樂樂地出發到歐洲去了。然而,既然他跟狄奇不熟,狄奇在義大利又快活得很;儘管瑞普利想盡辦法跟狄奇套交情,甚至還一度以為自己已經成功了。然而,狄奇終究沒有回美國繼承家業的打算,瑞普利眼看著葛林里先生給的錢坐吃山空,自己即將面臨斷炊的窘境。而我行我素的狄奇生活依然優渥,兩相對照之下,瑞普利更加自慚形穢。於是,怒自心中來,惡向膽邊生,他決定…

  我個人非常佩服作者描寫主角心理狀態的功力,每一個不同念頭之間的幽微轉折,非常精彩。我們常說「為善或為惡只在一念之間」,當試煉來臨時,我們是否可以做出正確的抉擇呢?或者我們也會對於魔鬼的誘惑甘之如飴?作者其實大可筆鋒一轉,讓瑞普利在這種善惡辯證中,表現出完美良善的一面。但我們終究不可遺忘人性中始終存在的心存僥倖心態,總覺得「我不會那麼倒楣」、「警方沒有那麼聰明」、「事情不會這麼巧」;至不濟,「就算事跡敗露他們也沒有證據可以定我的罪」。於是瑞普利漸行漸遠,終於犯下了這樁「聰明」的罪行。

  我們該去譴責他嗎?我覺得這值得深思;畢竟人人心中,很可能都住著一個《聰明的瑞普利先生》。我們大家表面上看起來都是那麼地平凡,但是每個人心裡的黑暗面,會不會在接受試煉的時候,不小心給狂奔起來了呢?還請大家多多留意,看好自己心裡的那個瑞普利吧!

更新日期:2006/07/31

【前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