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解開你我心中的「推理」之謎!── Sakar專欄
 

謀殺天后也寫法庭推理-《絲柏的哀歌

  講到「法庭推理」你會想到誰?

  從無敗績的無敵大律師派瑞•梅森(Perry Mason)?創造出這個角色的推理作家,而本身也是執業律師的E.S. 賈德諾?還是作品屢上美國暢銷排行榜,有當代「法庭之王(King of Legal Thriller)」稱號的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事實上,筆者在讀了本月遠流獨尊版《絲柏的哀歌》以後,才發現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法庭推理」小說也寫得真不賴!

  「法庭推理」是推理小說的一種子類型,其特色就是描寫法庭上的真實場景。基於歐美海洋法系的制度特色,檢察官與律師兩造在法庭上針鋒相對的辯論過程,特別是針對證人所提的「交叉詢問」,往往成為最後訴訟勝敗的關鍵。辯論過程的刺激緊湊,高潮迭起,通常正是「法庭推理」作家的重點所在。

   相當於傳統古典推理最後由名偵探指出兇手身分的高潮戲,法庭推理的高潮戲往往也在於最後的大翻案,當場將原告打成被告,將證人打成犯人;這種瞬間逆轉的驚奇,正是法庭推理作品的一大賣點。當然,「交叉詢問」過程中,看著當事人兩造的唇槍舌劍,運用各種手段瓦解對方證人的證詞,讓專家證人也變得跟二楞子一樣,這都是十分過癮的。

  不過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法庭推理的接受度其實並不高;筆者個人認為這跟民眾習性與訴訟制度應該頗有關係。美國人強力主張個人的權利,動不動就上法庭提訴訟;在台灣當然不一樣,大多數人幾乎從未上過法院,甚至連法庭是幹嘛的都不知道哩!

   正是這種國情的落差,使得跟法庭相關的小說在台灣的銷路一向不是很好。就算貴為「法庭之王」的葛里遜,也在台灣重重摔了一跤;又厚又重的翻譯小說,即使搭配帥哥美女主演的電影一併宣傳,可也沒衝上台灣的暢銷排行榜。

  其實嚴格來說,法庭推理的重頭戲場景雖然是在法庭之上,但是真正精彩之處還是在言語之間:依據不同證人證詞的前後矛盾之處,直指關鍵謎團的問題核心;同時故事中的角色還得發揮高超的組織推理能力,當場迅速還原真相,並一舉突破證人的心防,獲得關鍵的證詞,甚至是揪出犯人。從發掘真相的手法來看,這跟名探白羅的一貫辦案方式不也挺像的嗎?

  《絲柏的哀歌》一書佈局非常特別,儼然便是謀殺天后對於「法庭推理」的嘗試。故事一開始的「序幕」場景便在法庭之上,奧莉隆•克里修被控毒殺瑪麗•傑勒德,檢方認為奧莉隆的殺人動機乃是出於嫉妒,由於其未婚夫迷上瑪麗而解除婚約;於是奧莉隆對瑪麗懷恨在心,因此冷血地下此毒手…

  故事本文的第一部開始描寫案件的來龍去脈,我們的老朋友白羅自第二部起登場,抽絲剝繭,用他一貫的方法詢問每一個關係人,追蹤每一條線索。最後高潮戲的第三部則將場景拉回法庭之上,經由檢察官與律師對於犯人的「交叉詢問」,將整個案件的真相拼湊出來。

   跟你習慣看到的白羅探案有什麼不一樣嗎?事實上是大大地不一樣!對於白羅非常熟悉的讀者應該都知道,白羅在揭露真相的最後高潮之前,往往會堅持所有案件關係人都要齊聚一堂排排坐,這樣子才可以將所有事情同時交代清楚-還包括直接逮住兇手。白羅的這種癖好還被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筆下的雅賊柏尼•羅登拔給「偷學」到手,柏尼一向也有跟白羅一樣的「惡習」。

   還有,白羅的職業是偵探,他在法庭上頂多當個證人,他在法庭上絕對是個配角;法庭上的主角應該是律師跟檢察官,您沒看看「梅森探案」中的梅森律師在法庭上是多麼地威風八面!自負至極的白羅,實在沒有理由甘心只當個配角,把破案的鋒頭讓給他人。老實說,本書第三部的高潮場景中,白羅的表現還真的是可有可無,戲份全被那律師給搶走了。

  筆者手邊的《The Complete Christie (by Matthew Bunson)》裡提到,克莉絲蒂自己後來也直率地認為:《絲柏的哀歌》一書實在不應該歸入白羅探案系列,儘管白羅的確曾在本書中登場。看過梅森探案的讀者,只要想想梅森律師與德瑞克偵探之間的主從關係,應該可以瞭解為什麼本書不算「典型」的白羅探案。

  然而,我們謀殺天后寫出來的法庭推理,其實跟賈德諾這種「法律科班」出身的法庭推理很不一樣。賈德諾筆下的梅森律師,時常遊走在法律的邊緣,賈德諾甚至還利用當時美國法律的一個漏洞,特別寫了一篇小說來突顯這個問題。但是克莉絲蒂的專長並不在於法律條文,我們這些克莉絲蒂迷應該都知道,克氏的藥劑學知識十分豐富,而她也的確一再地將這些知識妥善地運用在推理小說之上。本書關鍵詭計所牽涉到的藥劑學知識,的確也已經到了「專業」的地步。更難能可貴的是:克氏將藥劑學與謎團搭配得非常精巧,甚至還有畫龍點睛之妙,為整篇故事增添了不少說服力。

  事實上,儘管白羅在本篇故事中的表現不若以往搶眼,但是故事本身仍然蠻好看的。克莉絲蒂安排線索的筆法依舊是不露痕跡,還是要等到真相大白時讀者才會恍然大悟。此外,由於克莉絲蒂嘗試法庭推理的企圖心,使得她必須讓所有的線索皆可以化為證人的關鍵證詞,在最後高潮的法庭戲之中,一口氣如爆炸般地揭露出來。因此先前的許多佈局其實非常嚴謹,環環相扣,到後來才能天衣無縫地首尾呼應。也就是說,儘管法庭訴訟應該不是克莉絲蒂的專長,但是她仍舊可以在作品之中,呈現出非常精彩的交叉詢問場景。別忘了,交叉詢問中彼此對話的是「人」,而人物的描寫一向就是克莉絲蒂足以自傲的本領。

  於是,克莉絲蒂的法庭推理儘管味道上跟賈德諾的作品相差甚遠,但是閱讀樂趣卻絲毫不減。法庭上各號角色的激辯,絕對更是可圈可點。看完《絲柏的哀歌》後,儘管我也承認,克氏在這書裡讓白羅扮演的角色並不恰當,但這絲毫無損於我的驚嘆:原來謀殺天后的法庭推理也寫得這麼棒!

更新日期:2002.11.27

【前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