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地質觀察家
──看「風吹沙」怎麼形成!
 
  過了龍磐公園的台26號省道,有兩種可觀的沙丘地形,一是「風吹沙」,一是「古沙丘」。

   一到冬季,台26號省道旁常堆積沙丘,最明顯的路段就是風吹沙。
  沙丘的規模很大,從懸崖下側吹上路面,甚至跨越龍磐台地到達西側的船帆石,形成「沙河」。隔年春夏,沙子因風向改變,又沿沙河逆向吹回海邊,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自從省道開闢、林務局又種植木麻黃後,台地上的沙河長滿植物,冬日沙石漫天的景況已大不如前,但疾風吹動沙子拍打在肌膚上的刺痛,仍教人難忘。

 
※※※「風」如何「吹沙」?※※
風吹沙的形成,主要歸功於東北季風的吹送──
(1)起風堆積沙丘:每到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將太平洋沿岸的沙吹向龍磐台地,但被崖壁阻擋,在崖壁下堆積,形成沙丘。
(2)形成沙河:沙丘逐漸堆高,最後越過了崖壁,堆向台地面,並且在台地凹溝堆積,形成「沙河」。有時沙河還會流過西側的崖壁下。
 

  過風吹沙往北走,在迎賓碑隔著馬路的對面,有一些古老的沙丘膠結成堅硬的石灰岩,稱為「古沙丘」。另外,還有「風成大型交錯層」的特殊地形景觀,是別處看不到的。
  •生物碎屑石灰岩:
   古沙丘膠結成的石灰岩是由破碎的珊瑚和其他生物殼體所組成的,所以又稱「生物碎屑石灰岩」。
  •風成大型交錯層:
   這裡的大型交錯磳非常難能可貴,是由風吹疊出來的。往岩層側面一看,可明顯看出一層一層的斜層大致平行排列,而且傾斜角度超過了26度。一般說來,只有在陸地上堆積的沙丘,才會出現斜角這麼大的交錯層,若是在水中形成的,不會超過26度。
 
※※※古沙丘的形成※※
海底珊瑚礁中,生長著珊瑚、貝類等生物,古沙丘就是這些生物的遺骸所組成的石灰岩地形。
(1)形成生物碎屑沙:海底生物的碎塊及殼體被海浪打成破碎細沙,冬季東北季風強勁,將細沙吹向內陸。
(2)堆積膠結:沙子順著背風面斜坡一層層堆積,造成平行傾斜的「風成大型交錯層」。生物碎屑沙的成份大多是碳酸鈣,很容易被水溶解填入沙粒間的孔隙,如此一來便將沙粒膠結在一起,形成「古沙丘」。
(選自《恆春半島深度旅遊》 ,遠流,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