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第17期
經典新繹:吳宏一解讀《六祖壇經》


定價380元 79 折優惠價300(2013.7.12截止)

吳宏一教授新編/校注/譯解之人生必讀經典
每一章,都是自我觀照的反省修持。

六祖惠能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派禪宗的創始人。《六祖壇經》是惠能演講佛法的紀錄,字義淺顯,言簡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仔細體會,能帶來智慧和見識;偈語文字優美雋永、意義深遠,更是值得一再誦讀涵詠。

本書從禪宗的創始傳說說起,介紹《六祖壇經》的傳本,以及六祖惠能的生平行跡、學佛求法和宣講《壇經》的經過。按內容文氣將全書新編為六十章,分段校注詮譯,解讀詳盡,論說分明,是了解佛法的重要文學作品。

《六祖壇經》由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放下欲望,自然能得到身心的清靜,生命因而活得更自在快樂!

★生活教育家 鄭石岩 推薦:「這是一本精細校勘的《六祖壇經》,讀者不但可以掌握經典的原貌和豐富的相關知識,更可以從淺白易懂的直譯中,領會禪的智慧。」

★錢穆:「在後代中國學術史上有兩大偉人,對中國文化有其極大的影響,一為唐代禪宗六祖惠能,一為南宋儒家朱熹。……《六祖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作品。」

★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壇經》被列入「思想史之部」中


第16期 經典新繹:王邦雄解讀莊子
第15期 創新者的大腦,就是不一樣
第14期 披上白袍,第一次到非洲
版本考據

《六祖壇經》的傳本

文◎吳宏一

  《六祖壇經》,又名《六祖師壇經》、《六祖法寶壇經》、《六祖師法寶壇經》等等,有的還加上「曹溪副本」或「韶州曹溪山」的副題。曹溪,一作漕溪,是韶州城南的一個地名,是六祖惠能最初學佛的地方。加上這個地名,應有得其正宗的用意。截至目前為止,《六祖壇經》流傳於世的版本,約近三十種,歸納起來,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幾種:


明 戴進《禪宗六代祖師像》局部:六祖惠能授經。長卷 絹本設色。遼寧省博物館藏。

  (一)敦煌寫本:這是目前所流傳發現的版本中,最早的手抄本。全稱是《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近代以來發現的敦煌寫本有四、五種。茲簡述如下:

  1.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一稱大英博物館)、編號為「斯五四七五」的藏本,簡稱為「敦煌本」。它是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敦煌莫高窟所出土的唐代抄本文物,一九○七年被英國學者斯坦因(Aurel Stein)搜購而去的。……

  2. 敦煌市博物館所藏的任子宜本,編號為「敦博○七七」。此本與上述「敦煌本」內容大抵相同,但抄寫字跡比較清晰,誤漏也比較少。相傳是敦煌名士任子宜在一九三五年千佛山所發現。以前在一九四三年有向達手抄本(收入潘重規《敦煌壇經新書及附冊》一書);現有鄧文寬、楊曾文的校寫本。此書簡稱「敦博本」或「敦煌新本」。

  3. 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寫本,舊編岡字四八號(膠卷八○二四號),新編八○二四號背面,首尾不全。……

  4. 旅順關東廳博物館藏大谷光瑞本。今下落不明。日本龍谷大學所藏者,僅存照片二頁。

 
【上圖左】敦煌博物館本壇經。【上圖右】向達手抄敦煌市博物館藏任子宜本。

  惠能弟子法海所記錄的原本《六祖壇經》,據推論,當成書於唐先天二年(七一三)至開元二十年(七三二)之間,敦煌寫本的成書年代則當在盛唐至中唐之間。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記載,惠能弟子慧忠生前已經慨嘆《壇經》被「添糅鄙譚,削除聖意,惑亂後徒,豈成言教」。慧忠死於唐代宗大曆十年(七七五),距離惠能之去世,不過六十二年,可見惠能去世後不久,《壇經》一書已被增刪更改了。上述的這些抄寫本所用的文字,可能由於書寫習慣的不同,也可能由於抄寫時的訛誤脫漏,有些地方頗予人鄙俚繁雜之感。但是也有人以為這些本子,時代較早,比較接近原貌,值得做為研究之參考。核對以下惠昕本、宗寶本等資料,筆者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

  (二)惠昕本:指經過惠昕和尚整理修訂過的本子。惠昕是唐末宋初之際一位著名的和尚,經他編訂過的《壇經》,大約有一萬四千字,比敦煌寫本的一萬二千字略有增加,但據其序,他對「古本文繁」的部分,也應作了刪節。題作《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後來流傳到日本。據鈴木大拙、胡適的考定,惠昕本編定的時間,是宋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五月。

  (三)契嵩本:是北宋和尚契嵩在宋仁宗至和三年(一○五六)整理修訂過的本子。契嵩是北宋初年著名的佛學家,宋仁宗曾賜號「明教大師」。據說他曾據曹溪古本來參校,釐此書為三卷。題作《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

  (四)宗寶本:是元代和尚宗寶整理過的本子。題作《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曾任廣州光孝寺住持,他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為《壇經》所寫的跋語中,說該書「皆大乘圓頓之旨」,而且自稱他參校了三種不同的本子,「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曹溪之旨」,可見他在內容文句上頗有增益。明代以後,此書流通最廣,幾乎後來所有讀《壇經》的人,都採用這個版本。

  明代以後通行的宗寶本,分為十品,依序是:行由、般若、疑問、定慧、坐禪、懺悔、機緣、頓漸、宣詔、付囑。全文約兩萬一千多字。比起其他的版本,它的文字洗鍊,詞語古雅,最宜誦讀,但因它內容文字皆已有所增益,恐違原意。又因敦煌本(全文約一萬二千字)至遲成於晚唐五代之際,甚至有人以為它應即出於法海原本,像潘重規在《敦煌壇經新書及附冊》中即肯定的說:「今幸地不愛寶,得覩石窟遺書,英倫藏卷,乃真曹溪原本」,文辭質樸,最近口語,有如未經潤飾的講經初稿。所以筆者此書經再三考慮,最後捨宗寶本而取敦博本為底本,並以敦煌本互校,再參考其他各種版本,按其內容文氣分為若干章,以便閱讀解說。希望讀者從中看見《壇經》的原始風貌。

──摘自《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解題

回首頁 |   TOP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