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
我年紀逐漸老大以後,覺得有三本書真的值得推薦:《論語》、《老子》和《六祖壇經》,恰好是儒、道、釋三教的必讀經典。這三本書代表人生三條道路的大方向,可以給大家智慧和見識。它們都言簡而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可是仔細體會,卻意義深遠。《六祖壇經》說得好:「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
精采書摘
第 3 章 黃梅求法
此章記敘惠能到黃梅初見五祖弘忍時的情形。從五祖弘忍和惠能的對話裡,可以看出來弘忍起先並不客氣,……然而知道惠能的身分後,卻又這樣問道:「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未為堪作佛法」,語氣上由「汝」轉為「若」,「若」是古代比較不客氣的第二人稱,這就真的有些咄咄逼人了。惠能的回答,則簡明扼要,不亢不卑。他的答話重點有二
第 4 章 師命作偈
開頭說:「五祖忽於一日,喚門人盡來」,這裡的「忽」字,予人突然之感,但事實上,它呼應上一章五祖與惠能初相見時,五祖覺得惠能已經明心見性,是可造之材。從上下文來看,五祖召集門人談作偈、傳衣法之事,應該不是臨時起意、「忽」然的決定。「偈」是佛教的頌辭,梵語「偈陀」的簡稱。它的漢譯,是「竭」的意思,表示能將所悟得的教義要旨,用簡短的句子,竭盡其意表達出來。
第 7 章 神秀夜題
這一章的很多片段,都是描寫神秀的心理活動。他說自己是真心誠意求法的,卻又怕別人說他是為了謀取「聖位」。作或不作,處於兩難之間。一直展轉反側到三更半夜,才終於下定決心,趁無人看見時,到南廊壁上題上自己所作的偈句。即使在秉燭題壁時,他都仍然在猶豫著,想師父看了偈句之後,可能有什麼反應,他自己將如何面對,等等。從這些描寫看來,神秀的得失之心其實不少,非真正悟道者所該有。
第 10 章 惠能作偈
惠能的這首偈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從惠昕本以後,通常被改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第三句由「佛性常清淨」改為「本來無一物」,卻不能不稍作辯說。郭朋《壇經校釋》於此有詳細的考辨。郭朋以為:首竄者先把《大品般若》的「性空」誤解為「本無」,再以「本無」來竄改「佛性」。可是,《般若》講的是「性空」,並不是「本無」
第 29 章 摩訶即大
「摩訶」的意思即「大」,是用來形容「般若」(妙智慧)的。佛的智慧大到什麼地步呢?惠能用「虛空」、「空」來形容它的無邊無際。惠能以為佛性的「空」,是虛而不實的,它包含宇宙萬有,卻不拘限於某一事物,固定於某一地區,因此它不會單屬於善、惡或無記,也不會單屬於有、無或無既。這才是真正的「虛空」。文中「莫定心禪,即落無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些學者不解其義,紛紛改字解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