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書摘
第 4 章 師命作偈
五祖忽於一日,喚門人盡來。
五門人集訖〔一〕。五祖曰:「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門人終日供養,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汝等自性迷,福門何可救汝?汝汝〔二〕總且歸房自看,有智慧〔三〕者自取本性般若之知,各作一偈呈吾。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稟為六代。火急作!」
【校記】
〔一〕原作「集記」,敦煌本同,據石井校本改。
〔二〕原作「汝等」,據惠昕本改。
〔三〕「智慧」,敦博本原作「智事」,敦煌本作「智惠」。
【直譯】
五祖弘忍大師忽然在某一天,召喚所有門下弟子全都來到面前。等到門下弟子全都到齊之後,五祖說:
「我來和你們說,世人生死輪迴的事情非常重要。你們諸位門下弟子,整天供養,只求福德回報,不求超脫離開生死輪迴的苦海。你們自己身上的佛性迷失不見了,福德怎麼可能解救你們呢?
「你們所有人全都暫且回房自我觀照,有智慧的人,自己提取本身佛性中般若的智慧,各自作一首偈句送給我看。我看你們的偈句,如果有能領悟明心見性的要旨的,就傳授衣法祖位,讓他繼承為第六代祖師。趕快去作。」
【新繹】
上一章寫惠能到黃梅禮拜五祖弘忍的初次會面情況,令人想起傳說中二祖慧可與三祖僧璨第一次的見面。二祖慧可看僧璨滿身疥瘡,一樣問他來自何方,所來何事,也一樣問他身體這麼骯髒,如何能夠學習佛法。當僧璨回答說身體骯髒的人一樣具有佛性時,二祖慧可賞識他的悟性,就把衣缽傳給了他。把上一章所記弘忍與惠能的對話,和下文所寫五祖弘忍把衣缽最後傳給惠能等等來看,故事頗有近似之處。這一章所記,正是五祖弘忍準備把衣缽祖位傳給惠能所作的安排。
這一章開頭說:「五祖忽於一日,喚門人盡來」,這裡的「忽」字,予人突然之感,但事實上,它呼應上一章五祖與惠能初相見時,五祖覺得惠能已經明心見性,是可造之材,本來「欲更共議」,但因「見左右在傍邊」,因此五祖「更便不言」,而先讓惠能在舂米工房中踏碓舂米八個多月。從上下文來看,五祖召集門人談作偈、傳衣法之事,應該不是臨時起意、「忽」然的決定,而是經過八個多月的觀察,才做的理性安排。
五祖對門人所作的訓示,目的是說他要傳位了,繼承人是誰,將由各人所作的偈句中,擇其最優者來擔任。「偈」是佛教的頌辭,梵語「偈陀」的簡稱。它的漢譯,是「竭」的意思,表示能將所悟得的教義要旨,用簡短的句子,竭盡其意表達出來。歷來不管是譯是作的偈句,每偈四句,每句若干字,而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的最為常見,和唐詩中的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在形式上非常接近。筆者在此書每一章後面所作的絕句,就是採用了這種形式。
這種偈句,雖然字句不多,但要在短短四句之中,就表現出自己的禪悟能力,卻殊為不易。不但要有過人的智慧,所謂般若之智,而且要真的明心見性,已經發現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佛性,這樣才能啟人智慧,參透人生的虛妄無常,超脫人生的生死苦海。就因為不容易,所以五祖才要所有的門人都暫且各自回房去沉思,自我觀照反省,看看是否能把所悟解的,寫成一偈。
從五祖召集門人所說的訓話,像「汝等門人終日供養,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以及「汝等自性迷,福門何可救」等等,可以看出來五祖對他原來身邊座下的門人,是不認可的。關於這一點,為了說明的方便,將併入下章討論。
【宏一偈曰】
死生非自宰,孰能脫苦海?眾僧自性迷,衣法竟誰待? |
──摘自《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第4章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