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書摘
第 3 章 黃梅求法
弘忍和尚問惠能曰:「汝何方人?來此山禮拜吾?汝今向吾邊,復求何物?」
惠能答曰:「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百姓。今故遠來禮拜和尚,不求餘物,唯求佛法作」。
大師遂責惠能曰:「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未為堪作佛法!」
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一〕有何差別?」
大師欲更共議,見左右在傍邊,大師更便不言。遂發遣惠能令隨眾作務。時有一行者,遂 著〔二〕惠能於碓坊踏碓八箇餘月。
【校記】
〔一〕敦博本作「姓」,或指姓氏而言。如此則「佛、性」為二事。此據敦煌本改,蓋敦煌抄本「姓」「性」常 混同,此處作「性」為宜。
〔二〕「著」字,敦煌本作「差」,亦通。
【直譯】
弘忍和尚問惠能說:「你是哪個地方的人?來這山中禮拜我嗎?你如今到我這裡來,還想得到什麼東西?」
惠能回答說:「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的百姓。如今特地從遠方來禮拜大師,不求其他什麼東西,只求佛法興盛起來。」
弘忍大師於是叱責惠能說:「你是嶺南人,又是打獵殺生的野蠻獠族。你還不可以弘法成佛!」
惠能答道:「人即使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的不同。南蠻獠族的身分,雖然和大師不一樣,但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弘忍大師還想跟他一起商榷討論,看見左右侍從都在身邊,大師就不再講話了。於是差遣惠能,叫他跟隨僧眾一起做雜務。當時有一位帶髮修行的出家人,就差遣惠能到舂米工房去踏碓舂米。前後有八個多月。
【新繹】
此章記敘惠能到黃梅初見五祖弘忍時的情形。
從五祖弘忍和惠能的對話裡,可以看出來弘忍起先並不客氣,這可能是因為來禮拜、謁見的人實在太多了,五祖無法一一從容應對,而且古代的師長對子弟講話一向嚴厲;也可能是因為禪師的問答,本來就藏有機鋒,因而會提出一些比較直截了當的話頭。問惠能來自何方,此來目的何在,雖然問得直接,卻還合乎人情之常,然而知道惠能的身分後,卻又這樣問道:「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未為堪作佛法」,語氣上由「汝」轉為「若」,「若」是古代比較不客氣的第二人稱,這就真的有些咄咄逼人了。即使「南蠻」之人,打獵殺生,違反佛法,似乎也不必如此。
惠能的回答,則簡明扼要,不亢不卑。他的答話重點有二:一是他不遠千里而來,是為了禮拜五祖,弘揚佛法;二是他以為人在籍貫和身分上雖有南北貴賤之分,但人人身上卻都一樣具有佛性,並無差別。
惠能說他此來,「不求餘物,唯求佛法作」。「唯求佛法作」句,惠昕本、宗寶本等皆作「唯求作佛」。有人以為「唯求佛法作」不好解釋,而下文五祖弘忍又有「若未為堪作佛法」之言,同樣不好解釋,所以頗有些人將「唯求佛法作」改為「唯求作佛」,將「若未為堪作佛法」改為「若為堪作佛」。其實,「唯求佛法作」並不難解,「作」本來就有興起、發揚之意。上一章說惠能聽人誦讀《金剛經》,即「心明便悟」,下文說五祖弘忍傳授衣法之後,半夜親送惠能到九江驛,要惠能「汝去,努力將法向南」,就是要惠能到南方去弘揚佛法的意思。從這些上下文句推究起來,惠能此來黃梅禮拜五祖,不過是他自覺佛性之後,來印證進修而已,所以「唯求佛法作」應有弘揚佛法的意思。
至於人的佛性沒有南北之別的問題,文中沒有其他的說明交代,也不需要說明交代。因為五祖和惠能彼此都懂,可以心照不宣。「佛」本來就是「覺」,也就是覺悟的意思。它包含了「自覺」、「覺他」和「覺性圓滿」等三層意義。「性」指性質的成因,是「因子」、「種子」的意思。佛家以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因此,所謂「佛性」,即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只要人能悟空見性,回歸清淨,斷絕煩惱,即可成佛。嶺南人和五嶺以北的人一樣,都是人;以漁獵為生的獦獠人與學佛得道的和尚一樣,也都是人,都是母親所生,身上都有佛性,問題只是參不參透、開不開悟而已。如果能夠參透開悟,則南北籍貫、姓氏、身分都不是問題了。因此,惠能一說,五祖即知。
末段說五祖本來想跟惠能繼續商榷討論,但因左右有人,所以暫時作罷。先發遣惠能去做一些雜役,像舂米之類的工作。這樣說,當然有些玄機,是為後文埋下伏筆。
【宏一偈曰】
黃梅求法日,嶺南獦獠人。佛性無南北,叱喝豈無因。 |
──摘自《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第3章
回首頁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