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第17期
經典新繹:吳宏一解讀《六祖壇經》


定價380元 79 折優惠價300(2013.7.12截止)

吳宏一教授新編/校注/譯解之人生必讀經典
每一章,都是自我觀照的反省修持。

六祖惠能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派禪宗的創始人。《六祖壇經》是惠能演講佛法的紀錄,字義淺顯,言簡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仔細體會,能帶來智慧和見識;偈語文字優美雋永、意義深遠,更是值得一再誦讀涵詠。

本書從禪宗的創始傳說說起,介紹《六祖壇經》的傳本,以及六祖惠能的生平行跡、學佛求法和宣講《壇經》的經過。按內容文氣將全書新編為六十章,分段校注詮譯,解讀詳盡,論說分明,是了解佛法的重要文學作品。

《六祖壇經》由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放下欲望,自然能得到身心的清靜,生命因而活得更自在快樂!

★生活教育家 鄭石岩 推薦:「這是一本精細校勘的《六祖壇經》,讀者不但可以掌握經典的原貌和豐富的相關知識,更可以從淺白易懂的直譯中,領會禪的智慧。」

★錢穆:「在後代中國學術史上有兩大偉人,對中國文化有其極大的影響,一為唐代禪宗六祖惠能,一為南宋儒家朱熹。……《六祖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作品。」

★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壇經》被列入「思想史之部」中


第16期 經典新繹:王邦雄解讀莊子
第15期 創新者的大腦,就是不一樣
第14期 披上白袍,第一次到非洲
作者的話

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 ──《六祖壇經》解題

文◎吳宏一

  年紀逐漸老大,回首向來蕭瑟處,覺得人生雖然風雨載塗,但畢竟時有陽光普照。有些人,值得紀念;有些事,值得回憶;有些書,值得推薦。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很多條,所謂「世路多歧」。有人生來渾渾噩噩,白白走了一遭;有人不知方向,猶如暗夜到了十字路口,徬徨而無依;有人則始終認定一個方向,勇往而直前。哪一條路適合你呢?完全在乎你自己的選擇。

  書有很多很多種,但就一般人而言,「書到用時方恨少」。少的不是書,是你所需要的知識。知識,包括智慧和見識。對於人生的道路,很多書都曾談到,但值得推薦的,不會多;可以真正給你智慧和見識的,當然更少。

  我年紀逐漸老大以後,覺得有三本書真的值得推薦:《論語》、《老子》和《六祖壇經》,恰好是儒、道、釋三教的必讀經典。這三本書代表人生三條道路的大方向,可以給大家智慧和見識。它們都言簡而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可是仔細體會,卻意義深遠。《六祖壇經》說得好:「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


  《六祖壇經》是一部禪宗創始人惠能演講佛法的紀錄,也是中國人所寫的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尊稱為「經」的典籍。它對唐宋以後的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既深且廣的影響。

  惠能,一作「慧能」。相傳原本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一帶)。他的父親因犯罪被貶到嶺南的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惠能就在此地出生,所以又自稱嶺南人、新州百姓。他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西元六三八年)二月八日,卒於唐玄宗先天二年(七一三)八月三日,年七十六歲。他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派禪宗的創始人。

  底下就先從禪宗的創始傳說說起。

◆禪宗的創始傳說

  中國禪宗的創始,一般人都推溯到菩提達摩祖師。「達摩」一作「曇摩」或「達磨」。「菩提」即「覺」,「達摩」即「法」,表示能夠覺悟佛法。大家習慣簡稱他為「達摩」。相傳他是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師,據說受到佛祖的指示,在南朝初期,亦即北魏年間,坐船東渡來到中國,弘揚佛法。在他未來之前,佛教已傳入中國,但信奉者多視佛法為研究學問,譯經、講經者,多止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和講解,一般奉行者也多止於誦經,並沒有拜懺或修行。

  根據道宣《續高僧傳》、杜朏《傳法寶紀》、淨覺《楞伽師資記》以及《歷代法寶記》、神會《南宗定是非論》等等資料可知,達摩初到中國時,因為語言不通,長相與中國人不同,所以被視為異類,頗受排斥。相傳他先到南方,在南京曾被梁武帝遣送出境,後來才到北方。當時北魏的菩提流支和光統律師,雖然一樣來自印度,卻常常排斥陷害他。然而他卻都能履險如夷,安然無事。

  據說他初到南京時,有一次去聽神光法師講佛經。神光口才很好,講得天花亂墜;可是達摩聽了,卻批評他講得不好,認為不能教人「了生死」,就是不能教人了解生死大道。神光一聽大為生氣,就甩念珠打斷了達摩的兩顆牙齒。當時達摩沒有反擊,默然掉頭而去。不知為什麼,神光突然像著了魔一樣,在後面緊跟著,要拜他為師。他們一前一後不說話,一路走到洛陽的熊耳山。達摩就在山中面壁打坐,而神光也就跟隨在那兒求法。這樣子過了九年面壁的修行。有一天,下大雪,神光又跪在雪中求法,腰身以下都被雪埋了。達摩對他說:如果天空下了紅雪,他才肯傳授「了生死」之法。想不到神光為了求法,竟然用戒刀砍下自己的一隻手臂,讓流下的血把雪都染紅,使白雪變成了紅血。達摩大受感動,於是傳法給神光,教他如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又傳說達摩當時曾問神光胳臂斷了痛不痛。胳臂斷了焉有不痛之理,但求法心切的神光卻說:「我現在心很痛,請替我安心。」達摩的回答充滿禪機,要他先拿出心來,才能替他安。神光一楞,說他找不到心。心當然拿不出來。不料達摩這時候忽對他說:「我現在已經替你安好心了!」而神光這時候竟然也就突然悟道了。這就叫開悟或禪悟。於是達摩就傳衣缽袈裟給神光,並為他改名叫慧可。

  這些傳說非常神奇有趣,但未必盡皆可信。比較可靠的說法應是:達摩原是西域南天竺人,他經海道由東南亞先到中國南方,後來才到嵩山洛陽一帶傳道。他以《楞伽經》四卷本授法,主張自性清淨,以心印心。所謂面壁,即「安心」之方。他以「二入四行」來開導後學,「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悟理,必須「藉教悟宗」,多讀佛經以悟如來藏性之說;「行入」重修行,要從現實生活中,去體會隨緣、稱法、無怨訴、無所求所謂「四行」之理。他得意的門人有道育、慧可等人,但他最後只傳授衣法給慧可。慧可就是「智慧可以」的意思,他也就是禪宗二祖。從此禪宗的傳承,一代以選定一人為原則。

  慧可,俗家姓姬,虎牢(今河南成皐西北)人。生當北齊時代。他聰明穎悟,博學多識,但脾氣很大。四十歲時遇見達摩祖師,得法後,為了逃避菩提流支和光統律師黨徒的追殺,又隱遁了四十年,才出來在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潛山)等地弘法。他以達摩傳授的《楞伽經》為法門,專附玄理,不重文字話語,直示大義,活用教法以誘導學者。因為受到大眾的歡迎,更引起菩提流支弟子的妒忌,於是到官府告發慧可妖言惑眾,說慧可本人就是妖怪。官吏緝捕審問時,慧可竟然不辯解,還自己承認是妖怪。奇怪的是,後來慧可被判砍頭時,頭斷了,卻不流血,反而冒出白漿來。信佛的人都知道,這叫純陽之體,是肉身菩薩,印度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死時就是這樣。所以北齊皇帝知道此事之後,大為懺悔,馬上命令文武百官都要皈依二祖慧可名下。

  二祖慧可在還沒有被捕殺之前,已經把衣缽傳給了三祖僧璨。僧璨的出身一切不詳,根據《景德傳燈錄》的記載,只知道他四十歲約當北齊年間,來見二祖時,滿身斑斑點點的疥瘡。二祖問他來自何方,所來何事,他的回答很簡單,說是來皈依和尚,學習佛法。二祖嫌他太骯髒,他竟然這樣反問:「我是有病的人,但病人的心和和尚的心,有什麼不同?」並且自行表示要懺罪。二祖要他「將罪來」,他說:「覓罪不可得」,二祖旋即道:「與汝懺罪畢。」這和上述達摩開悟二祖的傳說如出一轍,都充滿神奇的色彩,但強調禪宗之重視頓悟,則前後一致。以「楞伽」為心要、以「自覺」為心法的二祖,當時知道此人充滿信心,頗具悟性,就很快把佛法傳授給他,但要他藏匿在外,逃避菩提流支黨徒的仇殺。因此僧璨大師遵照師命,苦行漸修,假裝瘋顛,在外化緣。恰巧那時候北周武帝反對佛法,於是他就逃到山中住了十多年,在隋朝興起後才公開弘法,並在信徒之中,把衣缽傳給了四祖道信大師。據說三祖僧璨死時,請來一千位和尚吃齋,然後在他們面前的大樹上掛枝而死。三祖的一生,真可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四祖道信(五八○∼六五一)也很特別。他俗姓司馬,名字就叫做信。原籍河內(今河南沁陽),後遷湖北蘄州。據說他可以幾十年長坐不臥,而且眼睛常閉不開。那時候已由隋入唐,唐初對佛、老都很重視,四祖因為弘法有名,所以唐太宗在貞觀十七年(六四三)曾派人請他到宮中,要供應他。可是四祖不肯,怎麼威脅也沒有用。他出身貴族,誠心向道,特別強調「菩薩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特別重視般若心法《金剛經》,和《大乘起信論》的「一行三昧」。學佛弘法六十年,主張禪與戒合一,楞伽與般若合一,念佛與成佛合一,很受時人的敬仰。有關他的傳說也不少,也都很神奇。例如說他曾在吉州(今江西吉安)教群眾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而退賊寇;說他自己以佛眼選擇住在湖北黃梅縣的破頭山(一名破額山),山有雙峰,紫雲圍繞,所以改名為「雙峰山」;例如說他死前不久,告訴徒弟圓一要替他造一座塔,以為死後藏身之所,然後在唐高宗永徽二年閏九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果然就奄然物化,圓寂而去。更神奇的是,一年後徒弟們再打開塔門時,四祖竟然還端坐著,宛如生前。所以他的入室弟子,就是五祖弘忍,就在他的身體上包上漆布,貼上金,以保護真身。

  禪宗從達摩到三祖,基本上行蹤不定,有如雲水,隨緣而住,無固定住處。從四祖道信到了雙峰山,才「擇地開居,營宇立象」,後來五祖又在東馮茂山立寺弘法,前後在黃梅五十多年,深山潛修,「念佛名,令淨心」,才為禪宗創立了所謂「東山法門」,為禪宗的發展寫下更光輝的一頁。

  五祖弘忍大師(六○二∼六七五),原籍潯陽(今江西九江),俗家姓周,就出生於湖北黃梅的雙峰山下。七歲時(一說十二歲),被家人送到四祖道信那兒,出家學佛。四祖為了栽培、磨練他,叫他天天做清潔打掃、煮飯燒水的工作。弘忍任勞任怨,認真修行,二話不說,真能忍讓。事實上從達摩開始,禪宗一向主張,不但要有頓悟的根性,也需要漸修的工夫。到了三十七歲時,弘忍學習佛法已經二、三十年,四祖道信以為他已得真傳,才把衣缽傳給了他。但也有人說,一直到四祖垂死之前,門徒「爭希法嗣」,問他傳位給誰,他才「喟然久之,曰:弘忍差可耳」,可見禪宗的傳法繼位,也很不容易。

  五祖弘忍住在雙峰山東邊不遠的馮茂山(一名馮墓山),由於戒行精嚴,信徒甚眾,座下聽講求法的,常在數百千人以上。他也像四祖拒絕唐太宗的邀請入宮一樣,多次婉拒了唐高宗的邀請。這種不慕榮利的高風亮節,得到舉國上下的崇敬。

  他得意的徒弟有十人,六祖惠能就是其中之一。惠能不識文字,卻留下一部演講的紀錄《六祖壇經》,對後來禪宗的影響極大,因此有人說,他才是真正的禪宗創始人。

  禪宗的創始人,有人以為應是初祖達摩,也有人以為應是四祖道信或五祖弘忍。因為道信、弘忍他們在湖北黃梅的雙峰山和馮茂山傳法,弟子至少有數百千人,所謂「東山法門」,遠近聞名,因此奉為禪宗創始人,也自有其道理。但是,五祖弘忍死後,禪宗分裂為南北二宗:北宗以神秀(六○六?∼七○六)為代表,主張坐禪修心、漸修息妄,活動範圍以長安、洛陽為中心;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南宗因惠能弟子神會(六八四∼七五八)的弘揚,受到唐朝君臣的有力支持,因而逐漸風行南北,成為禪宗主流。另外,惠能還有青原行思(?∼七四○)和南嶽懷讓(六七七∼七四四)兩位弟子,分別在今江西、湖南傳法,弟子眾多。行思門下又有希遷(七○○∼七九○),後來衍生形成了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懷讓之後,又有馬祖道一(七○九∼七八八),後來衍生形成了臨濟宗、溈仰宗。以上五宗,就是所謂「禪門五家」。禪宗雖然後來形成了這麼多的門派,各門派又各有其宗法和傳法的方式,但他們的立論依據,卻無不以惠能生前留下的演講紀錄《六祖壇經》為依歸。加上唐憲宗曾賜號惠能為「大鑑禪師」。當時著名文人柳宗元,在〈賜諡大鑑禪師碑〉中,說六祖惠能獲得法傳南歸之後,「乃居曹溪,為人師,會學者來,嘗數千人」,並且說惠能「其說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可見惠能生前信徒之眾、《壇經》流傳之廣。後來元代德異禪師在《六祖法寶壇經•序》中,更說惠能「啟迪英靈衲子,奮志衝關。一門深入,五派同源」、「原其五家綱要,盡出《壇經》」,可見惠能以後的禪宗,都祖述《六祖壇經》。所謂禪宗者,實際上都是指惠能的南宗。因此學界一直有人以為惠能才是禪宗真正的創始人。(文未完,全文請見《六祖壇經新繹》)

──摘自《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自序&解題

回首頁 |   TOP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