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日期:2012/07/02
4期 洞見真正的矽谷精神


定價300元 新書優惠價237元(2012.08.12截止)

「錫蘭式的邂逅」指的是無預期、偶然巧得的新發現,也就是「偶發力」。擁有二十餘年矽谷經驗的資深專業投資家鄭志凱,從一位創投者與管理者的目光,透視真正的矽谷精神,以美國 + 台海兩岸的三重視野,創意 + 科技的新穎論述,領導 + 管理的多元智慧,展開一場深具啟發的思考對話。

「提出一個好問題,遠比提供正確的答案重要。」鄭志凱從個人思維的管理,到全球視野的運籌,以及身為創投者所具備對科技與社會趨勢的敏銳度,凝聚成「創意引擎」、「決策密碼」、「新管理時代」、「網路後現代」、「綠色領航」五大主題,探討時下最注目的趨勢、構解最深刻的思維。

★名家推薦: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史欽泰(資策會董事長).苗豐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徐爵民(工研院院長).鄭瑞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劉威麟(網路趨勢專家).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

【作者簡介】鄭志凱
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聯訊創投公司(Harbinger Venture)共同創辦人及美國總經理,曾擔任美國聯強國際(Synnex,財星500大企業)及台灣神達電腦機構各項高階管理職務。2007年擔任美西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旅居美國矽谷二十餘年,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美國、台灣、中國大陸各地傑出科技人才,得以近距離觀察產業的更迭,趨勢的潮起潮落,以及創業的艱辛與收穫。

為文旁徵博引,筆觸精練流暢,兼具深情與理性。目前定期在《天下雜誌》撰寫「創新學院」專欄。

第6期 部落文化與歷史書寫
第5期 傾聽歷史的叮噹聲
第4期 洞見真正的矽谷精神
第3期 改變人生的幸福科學
第2期 愛上國學大師的國文課
第1期 被中國歷史忽略的商道智慧
精選文摘

名片的故事

◎鄭志凱(聯訊創投公司總經理、美西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如果名片的最終棲身之處是電腦或手機中的通訊錄,
何必大費周章印刷成一張一張紙名片,再一字一字地敲進電腦?
何不一開頭便將名片虛擬化,以數碼格式傳遞於各電腦、手機之間?


會議室裡兩人初次見面,握手後雙手遞上名片(雙手或單手,先握手或先換名片,依中西禮俗個人習慣各不相同),寒暄幾句,雙方行禮如儀一番,會議才正式開始。若是在飛機上,兩位陌生人一路天南地北,儘管交淺也不妨言深,聊出興致來,終於有一方掏出了名片,留下姓名、地址。

人人都有名片,沒名片的人,要不是無業或退休,就是有名到不需要名片,其他籍籍無名或尚待成名的人出門若沒帶名片,就好像忘記帶信用卡一般,說不出的不自在。名片彷彿是現代人真正的身分證,過去的成就,現在的地位,未來的機會,都負載在小小一張五乘九公分的紙片上。

名片走向虛擬時代

名片提供了兩項截然不同的功能。第一項功能表現在乍一見面,雙方以交換名片報上名號,名片一到手,眼光立即掃向對方的頭銜,掂估一下分量,以便拿捏自己言語輕重,決定談話的切入點,為雙方接下來的互動定了一個基調。第二項功能則展現在見面之後,需要進一步聯絡時,趕緊找出對方名片,古早前寫信,後來打電話,現在只要有電子郵箱,時空距離都不再成為障礙。

名片提供通訊資料的功能受科技影響最大。微軟的Outlook未流行以前,每個人都有幾本名片簿,或是一兩盒名片匣,最大的困擾是名片多到收納不下,三不五時便得做「硬體」的「擴充容量」。有了Outlook之後,一則不再受到硬體容量的限制,二則搜尋方便,確實是一大福音。問題是名片上白紙黑字的資訊如何能夠進入Outlook?有秘書的老闆當然不成問題,一疊名片交代下去,兩下子便由實體轉為數位,沒秘書的白領大眾可就只好自力救濟。哪裡有痛苦,哪裡就有商機。於是名片掃描器和辨識軟件應運而生,取代了鍵盤輸入的勞力;智慧手機上照相機成為標準配備後,為名片照張相,名片辨識軟件便能直接將圖案檔轉碼存入地址簿,又省下了掃描器的費用。

然而這些受人讚嘆的科技創新,也許不久後又將遭受淘汰。如果名片的最終棲身之處是電腦或手機中的通訊錄,又何必大費周章印刷成一張一張紙名片,再一字一字地敲進電腦?何不一開頭便將名片虛擬化,以數碼格式傳遞於各電腦、手機之間?

幾年前手機上的藍牙剛流行,電視上常播放一則廣告。兩列火車停靠在站,一男一女隔窗凝視,一見難忘,火車慢慢啟動,即將離站,兩人趕緊舉起手機,凌空交換了電話號碼。

小小名片商機無限

這個預言式的廣告早播了幾年,雖然到現在還沒成為普遍的社交禮儀,卻已越來越接近真實。最近三、四年,美國有好幾家創始公司不約而同在虛擬名片這個題目上做文章,有的用手機短訊(如Contxts),有的用電郵(如Hashable),只要知道對方的手機號碼或郵箱位址,就可以送出自己的虛擬名片。另一家公司about.me想到既然可以傳送名片,當然可以附帶更多自我推介的資訊,以及相片、臉書、鄰客音(LinkedIn)或推特(Twitter)上的用戶名等等,憑著這麼一個簡單的概念,這家公司在二○一○年底Beta版剛推出後就被美國線上(AOL)公司收入旗下。

然而這些應用軟件充其量只能提供名片的第二項功能(留下通信資訊),還是無法讓兩位陌生人握手的第一時間,便能知道對方是何許人物。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手機當場交換名片?有一家野心勃勃的新公司Bump Technologies想出一個解法,只要兩人的手機都裝有Bump的軟件,兩支手機對碰一下,虛擬名片立馬交換到對方手機。網景(Netscape)的創辦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看到這種技術的潛力,遂聯合其他投資人在二○一一年初投資了一千六百萬美元。

通訊錄雖然存進了電腦,當舊識換工作、公司搬家、換手機號,要是電腦中的資料能夠自動更新該有多好?二○○三年我們美國公司換辦公室,意識到這是個商機,主動找到一家小公司Plaxo,經過評估後,投資了一百萬美元。公司雖小,創辦人席恩•帕克(Sean Parker)倒頗有名氣,高中畢業就創立免費交換音樂的網站Napster,他二○○二年成立Plaxo時才二十三歲(註一)。他的創意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加入成為會員,將Outlook的地址簿上傳到雲端(這個辭彙當時尚未流行),如果Outlook上的朋友也是會員,他的任何異動,就能自動更新我的地址簿。Plaxo算是掀起社交網站浪潮的前沿公司之一,雖然不如臉書或鄰客音般星火燎原,也在二○○八年以一億五千萬美元的高價被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收購。

名片越多交情越淺

交換名片其實是一個不對稱的社會行為,積極拓展社交圈的社會新秀到處發放自己的名片,收集別人(特別是知名人物)的名片,以便有機會宣稱「我的好朋友某某某」;有一點社會地位的人則難免自持身分,吝於掏出名片,而真正有交情的老友之間根本不需要名片。因此一位創投界的大老常調侃那些積極建立社會關係的人士:「我跟曹興誠很熟,我跟他換過六張名片。」可不是嗎?換張名片其實沒多大用處,當你寫封電郵過去,對方不但清楚記得你,還樂意回敬你一封電郵,那才算是關係真正的開始。

日本藝伎是一個古老、有傳承、卻備受誤解的行業,據說這個圈子裡從來不用名片,也不把董、總等頭銜掛在嘴邊,有時候甚至還不知道客戶真實姓名。多金自然必要,卻不足恃,真正令遊女心儀的是男子舉手投足流露出來的「粹」(日文 iki),也就是一種世故而溫情、老練又開明、多才卻不招搖的素養。這樣的「粹」看來在職場上也頗為需要,在名片上印著大把頭銜的人,也許可以多想想自己如何才能擁有如此的「粹」?

【註一】席恩•帕克於二○○四年因與董事會意見不合而離開Plaxo,隨即加入成立不久的臉書,擔任第一任總經理,不及一年因涉嫌使用古柯鹼,被臉書董事會解僱。但是他在臉書任職一年所獲得的股票,已經足夠讓他以十六億美元身價名列二○一一年富比世全球首富排行榜。

——摘自《錫蘭式的邂逅:我在創意之都矽谷的近距離觀察》第四部「網路後現代」

回首頁 |   TOP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