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演奏」繪本樂章


       
與孩子共讀繪本,固然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和延伸活動,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以「傳遞作品」為主,那麼,若要讓小讀者完整地欣賞到作品的全貌,身為「傳遞者」的大人,就必須要有清楚的定位和方法才行。

      在共讀過程中,繪本就好似由作曲家完成的「樂譜」一樣,它必須透過大人聲音的「彈奏」,才能展現流瀉出其真正的生命。所以說,對一個無法自行閱讀文字的孩子而言,美好的繪本若是沒有大人在一旁為之「演奏」,孩子就不可能領受到其中的繽紛了。

      在認清了自己是「傳遞者」、「繪本演奏家」的角色之後,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化被動為主動」,找一本自己也很喜歡的繪本,為小孩誦讀。很多大人買書給小孩,卻對孩子的書架漠不關心。於是,當孩子央求大人唸書給他們聽時,大人就常只是居於被動,甚至,像應付般的草草結束。結果,不僅說的人覺得無趣,聽的人也老是不夠滿意。pic3.JPG (15480 bytes)

        如果,在傳遞之前,大人就能先做「功課」──了解書的內容,甚至,去喜歡一本書──,那麼,我們就可以本著分享,而非應付的心情,和孩子共讀。如此一來,不僅效果會變得非凡,「讀繪本給孩子聽」也會變成是大人•小孩之間的快樂經驗。

      另外,既然身為「傳遞者」,大人在快樂傳遞之餘,也就有其應該謹守的一些分際。那就是:要「忠於原味」,既不偷工減料,也不加油添醋。畢竟,一個好的作品,作者都已藉由圖和文字,充份表達了他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忠實傳達,那很有可能就會破壞作者的原意,或是使繪本失去了原有的文學意境。

      其實我們只要真心去喜歡一本書,然後,用最自然的情感聲音,將它表現出來就好了。當然,由於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創作,所以,「傳遞者」也必須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地把它唸出來才行。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掌握到繪本的整體氣氛,並漸漸地,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專注,以及習得欣賞作品時應有的態度和方法。

回上一頁

 

ylib2(1).gif (8266 bytes)

right2.gif (291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