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title.gif (2459 個位元組)

【尋找福爾摩斯】

柯南道爾與福爾摩斯  文/王逢振

福爾摩斯與藏書票  文/吳興文

世界福爾摩斯聖地
 ──倫敦馬里波恩福爾摩斯資料室專訪
  整理/簡單


柯南道爾與福爾摩斯  文/王逢振

  一般認為,埃德加•愛倫•坡是偵探小說之父,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1889)把偵探小說推向新的階段。但是毫無疑問,柯南•道爾因為塑造了福爾摩斯這樣一個偵探的形象而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偵探小說作家。……

  1928至1929年,整個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分短篇和長篇兩卷在英國出版。由於所有的故事都以福爾摩斯為中心人物,所以這些作品合起來稱為《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幾十年過去了,福爾摩斯的形象在人們頭腦中依然栩栩如生;《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在歐美不斷再版,其中有些故事再版達五十多次;福爾摩斯的人物形象至今還受到許多人的崇拜,有些狂熱的讀者甚至要尋找虛構的貝克街的舊跡。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福爾摩斯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腳踏實地地出現在現實生活裡面。他乘坐大家熟悉的馬車或火車,出沒在11月倫敦的大霧之中,他住在眾所周知的旅館裡,閱讀《每日電訊報》和其他流行的報紙,與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們來往接觸……使讀者很容易相信他是社會現實中的一員,感到真實難忘。

  小說描述他的家庭和個人經歷。他是一個鄉紳的後代,祖母是法國畫家賀拉斯•凡爾奈的妹妹,因此他自幼熟悉凡爾奈的畫作,從中了解兩代以前的社會風俗,由此說明他為什麼能適應鄉間生活,熟悉鄉下的情景,而且對法國的案件從不放過任何機會。

  福爾摩斯具有高超的偵探才能,那是他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實踐的結果。他專門在緊靠大英博物館的貝克街租了間房子,在那裡,他利用一切資料和機會研究有關偵探的經驗和科學,養成了善於思考的習慣,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因此,他所進行的各種偵探合乎邏輯,入情入理;他對各種案件的解釋和判斷,頭頭是道,使人容易接受並相信。

  小說結構嚴密,絲絲入扣,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它不斷從各個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吸引讀者去尋求答案,不忍釋手。這種手法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中國的章回小說,也是今天偵探小說常用的一種手法。小說還常常利用驚險的情節,扣人心弦,刺激讀者的感情,使讀者即或感到恐怖,卻又欲罷不能,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福爾摩斯的各種探案,涉及到英國當時的社會現實,突出表現了道德問題、犯罪問題以及殖民主義的問題。圖財害命,通姦謀殺,背信棄義,專橫跋扈,巧取豪奪,強盜行兇,奸徒肆虐……無一不在小說裡得到反映。作品對各種犯罪和不道德行為進行譴責,宣揚人道主義和善惡有報、法網難逃的思想,十分迎合普通公眾的心理,引起他們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這可以說是小說的社會意義。

  應當指出,福爾摩斯的許多探案是關於疾病的案件。這當然跟柯南道爾當過醫生有密切的關係,同時反映了當時醫學、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在貝克街福爾摩斯的住室,「四壁掛滿科學圖表。一張化學試驗用的桌子,已經給酸素染成許多黑斑」,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表現。柯南道爾把病理學與偵查案件結合起來,不僅擴大了偵探小說的內容,而且在客觀上為讀者提供了一定的認識價值。

  總之,福爾摩斯是一個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典型。在他身上所反映的偵探經驗和方法,至今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歐美一些警察學校,現在還常常選用福爾摩斯的一些案例作為考題或案例分析的楷模。概括起來,大體上有下面幾點:

一、福爾摩斯十分重視調查研究。

  他對自己所承辦的案件,幾乎毫無例外地要到現場進行仔細的勘查,即使是未燒完的紙團、燈花的形狀,一絲也不肯放過。他善於從各個方面對案例進行分析,「很鎮靜地運用思緒,正像弈棋的好手,深謀遠慮地搬動他的棋子一般。」……

二、福爾摩斯對待案子極端熱情,極端認真。

  他常常不避艱險,廢寢忘食,深入虎穴,偵查案情,有時深夜裡到賊巢進行查訪,有時甚至在自己身上進行毒氣實驗。他認真觀察人物的言談舉止、面部表情,對周圍的環境、人們的反映、報紙的新聞和廣告,他都進行仔細的了解。哪怕是家具的擺設、家禽家畜的鳴叫,他也與案情聯繫起來考慮。正因為如此,他對案情的判斷都能列出令人信服的事實根據。

三、福爾摩斯善於運用心理學和邏輯學。

  他觀察人們的心理活動,把心理活動與證據材料密切聯繫起來,進行周密的邏輯推理,梳理案情的脈絡,抓住要領,進行充分的研究,然後再作出判斷。另外,福爾摩斯十分注意蒐集和積累資料,從各種案例到報刊雜誌,只要案情需要,他都可以信手拈來……。

  但是,福爾摩斯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偵探,小說也不是專門總結他一生的偵查經驗,因此福爾摩斯身上存在著許多虛構成分。這主要表現在神祕主義方面。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存在著「魔鬼的烙印」。尤其在《歸來記》之後的作品裡,這一缺陷更為明顯。好像從「臉部的變動、眼光的變化、嘴唇的閉合、拳頭的握緊或鬆開」,都可以正確地判定一個人的思想活動,判斷一個案件的因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已經失去創作這類故事的熱情,只是為了追求滿足出版者和讀者的願望,憑著主觀想像而臆造出來。這正是為什麼柯南道爾1902年以後的作品不及以前的作品成功的原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