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谷昌光的歷史小說】
 
林水福/輔大外語學院院長
 
  今年五十五歲的宮城谷昌光,四十五歲時始登上文壇。唸早稻田大學英文系時曾寫過小說,二十八歲時為了當作家,辭去工作回到故鄉愛知縣蒲郡市。目前住在名古屋市。

  宮城谷中學時代喜歡閱讀柴田鍊三郎的小說,比起小說中的主角,他更喜歡柴田的文章。曾為堀辰雄的小說、中原中也的詩著迷,也寫過詩,可惜結婚之前全部燒掉了。

  他喜歡文章好的小說,認為這種小說會讓人覺得幸福。初期寫過耽美性質的現代小說。他的文學之師立原正秋,提醒他漢字用得太多,為此,他著實困擾了一段時日,然而,藉著閱讀中國古典,看中文學者白川靜的著作,甚至於把視野擴大到金石文的起源,最後,在文字的運用上,他終於恢復了信心,文章當然也更精鍊了。

  他早期有《沉默之王》、《天命之后》等歷史小說。

  《沉默之王》是由五個短篇小說構成的,首篇「沉默之王」的年代為西元前十三世紀後半,以殷商王朝第二十一代王小乙之子丁為故事的主角。丁,即子昭,有天生的語言障礙,本篇描述子昭在苦澀的人生之旅中,創造了文字,後來被稱為高宗。其他各篇則分別以遠古的后羿、西周末的周幽王及褒姒、春秋賢人叔向為主角,連綴成四個精緻的短篇。

  長篇小說《天命之后》,描繪的是戰國時代趙國觀津發生的故事。那裏住著一位美女,名叫猗房,後來被召入宮。本書即以猗房及其弟潢國為主角。

  一九九○年,宮城谷昌光以《天空之舟──小說伊尹》獲新田次郎賞;翌年以《夏姬春秋》獲直木賞。最近以《晏子》一書聲名大譟,深受好評。《晏子》之前的《重耳》獲文部大臣賞,反應也相當不錯。

  《天空之舟──小說伊尹》寫的是商朝開國功臣伊尹的傳奇生涯。故事一開始,便以一場大洪水點出伊尹神奇的身世,然後逐步鋪陳他飄流到遙遠的異國,被御廚收為養子,因廚藝精湛被薦入夏宮,有機會學習貴族的知識,並遇到夏桀的經過。伊尹最後助異族商打敗夏,開創商朝,他和夏桀的恩恩怨怨,以及腐敗的夏朝與新興的商族之間權力交替的過程,是全書最有看頭的部份。

  《夏姬春秋》藉春秋時代鄭國公主夏姬,來側寫春秋後期各國林立、兵禍連年的一段亂世歷史。夏姬遭遇坎坷,輾轉諸國之間,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民情流風,也都透過夏姬之眼映昭出來。雖然夏姬不是歷史上知名的角色,在本書中倒是稱職的帶領讀者周遊春秋列國,看盡了亂世的滄桑。

  《重耳》寫的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故事。晉文公在公子時代名重耳,生於紀元前七世紀,在歷經十九年的亡命、流浪生活之後,奪回故國的王位,成為中原霸主之一。宮城谷無意中發現重耳的魅力,為了使重耳在自己心中「復活」,他默默研讀《史記》等有關重耳的著作,達十三年之久。

  《重耳》佈局恢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自重耳的祖父「稱」寫起,他的性格「隱忍自重,善權謀術數」,與日本名將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相彷彿。作者善於描繪人物的性格,既生動又活潑;對於戰爭的描述,也相當傳神,把當時戰爭的特色──執禮而又拚命,彼此洞悉對方內心的機微──發揮得淋漓盡致。

  中卷的重點在於描繪一貌美女性擾亂國政的情形,即歷史上有名的「驪姬之亂」。此外,政爭與詭譎多變的外交攻防戰也由此展開。

  下卷描繪重耳九年的流浪生涯。他何時能回到晉國?即使回去,是否就當得了晉王?一切皆是未知之數。在這種前途未卜,不!其實是艱難重重之下,跟隨重耳一塊兒逃命的家臣、幕僚,不但未見風轉舵,另行擇木而棲,反而更緊緊地凝聚在重耳左右,共同努力把重耳「塑造」、「培養」成理想的君王。宮城谷對每一個登場人物的性格,都刻劃得極為生動活潑。

  宮城谷在書中穿插幾次重耳辭謝當王的故事。他說:「重耳雖有當王的欲望,可是卻一直後退。立於霸者頂點的這男子,心裡到底怎麼想?中國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老子也有一套『後退再後退,可是卻能發揮力量』的高妙的哲學體系。」這種「以退為進」的哲學,對宮城谷,不!對多數日本人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呢!

  評論家秋山駿認為《重耳》可以與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司馬遼太郎的《項羽與劉邦》相媲美!

  《晏子》描寫的是晏嬰及其父親兩代之間的故事。

  正史中有關晏子的記載不過寥寥數頁,然而,司馬遷卻嘆道:「若晏子在世,願為其御者!」

  春秋時代,周室衰微,群雄割據,逐鹿中原,形成戰亂之世。當時有力的諸侯有晉、齊、楚、秦四國。晏子為齊的名宰相,個性不凡,外交上籌謀萬全之策,掌一國盛衰之舵。

  全書共三卷,從晏子的父親晏弱開始寫起。晏弱本為熟悉儀禮掌故、典章制度的文官,因遭逢國難,不意成為曠世名將。他天生具將軍之才,膽識過人,有謀略,有奇策!本書中,兩軍交戰的情景.在宮城谷筆下極為鮮活,描述的雖是西元前六世紀的戰爭,卻充滿著現代感!

  當然,戰爭只是表面的行動,背後存在的是政治的深淵。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說:「所謂戰爭,是以其他手段進行的政治的連續。」當時僅次於晉、楚的大國──齊的國情,讓人聯想到現代的政治。而晏子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保護國家,維護國家的名譽,在此,外交成了政治的精髓。

  《晏子》以晏弱、晏嬰父子為主角,置身於政治、戰爭、人倫等重重漩渦的包圍下,作者以有趣的軼聞、精鍊的文字技巧為讀者撥開重重的漩渦……。

  為什麼對春秋時代特別感興趣呢?

  宮城谷說:「春秋時代小國林立,周王並無實權,由勢力最大者當盟主。小國就像藩屬,盟主像幕府,周王像天皇。對這種權威和權力的兩極構造,日本人很容易了解。」

  或許這也是他的小說在日本非常暢銷的原因之一吧!

  評論家鶴見俊輔相當欣賞《晏子》。有段情節是──晏子指責重臣暗殺君主之罪,回家途中,御者恐遭襲擊,欲加速疾走,晏子制止,說:「慢慢走吧!快跑並不一定就能活;慢走也不一定就會死!」鶴見認為這裏牽涉的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對此哲理大為讚賞;他對於《重耳》中,僅在位九年、之前卻流浪了十九年的生涯描述,也覺得相當有意思。

  最後,以宮城谷以下這段頗具參考價值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

  貧,本身並無價值;有貧的體驗,自然對生活產生感謝之意。現代日本的「貧」是不了解真正的貧。即使經歷過阪神大地震,日本人也相信可以恢復過以往的生活。而中國人卻從被異民族侵略的經驗中,了解到存在著的家、財產某天會突然失去的可能性。了解歷史的結果,是知道個人並非萬能,歷史是智慧的豐富寶庫。

   
 

作家檔案作品一覽大事紀歷史現場對談宮城谷回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