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底,我兩天之內,利用睡眠時間把這本書看完。當時我想:「故事很好看,但是有人知道什麼叫海嘯嗎?」三天後,南亞發生大海嘯,死了二十幾萬人。海嘯不是我翻譯這本書的原因,我翻譯這本書的原因是它給我們很多新知識。
附有學術論文期刊編號的懸疑小說
我從來沒有翻譯過任何一本小說是附註有學術論文的期刊編號,供讀者查詢的,作者本身在這方面下了苦功,他自己說花了三年閱讀所有相關的資料,包括無數圖表、數據。這個精神很可佩,用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寫小說,而我們台灣卻常見到用寫小說的態度寫論文,尤其在社會科學領域,真是應了馬克吐溫的話:「科學最令人敬佩的一點,就是能夠從這麼少的事實中得出這麼完整的理論。」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資訊是我們一般在台灣不太會碰到,學校也不太會教的知識,他讓我們在閱讀懸疑小說的同時,把這些資料讀了進去。有了正反兩方的資料,我們自己便可作判斷,所謂獨立思考能力。這是為什麼我把附錄譯出來,這是麥可克萊頓寫這本書的原因,也是這本書的重點。
京都議定書的再思考
我在翻譯這本書時正碰上京都議定書生效,報章雜誌有很多討論的文章,但是當我拿著書中作者所舉出來的證據問我的朋友(假設教授是高級知識份子),他們都不知道,也不曾想過這些問題。因此,回家後決定儘快把這本書譯出,它裡面的知識是一般少見到的正反辯論,這種把數據攤在桌面上大家討論的風氣,是台灣最沒有的。
破壞環境最大的原因是貧窮
書中最後說「破壞環境最大的原因是貧窮」,這句話使我擲筆三歎!近年來有去山地服務,看到人當自己都顧不了時,如何去顧子子孫孫?難不成為了你的環保,凍死我的妻兒?作決策的大官們,請務必實地去考察當地的生活。坐在直昇機中繞一圈是看不到真相的。
(本文摘錄自《恐懼之邦》譯者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