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禮教授苦心編纂 22 載的語典鉅構
國臺雙語對照 ◇ 臺灣語言研究暨文化發展融合的里程碑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主編金鼎獎個人獎」/首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收錄 12956 字,國語詞彙 6 萬條,臺語詞彙 6 萬條以上,總字數逾 500 萬字
★採用教育部認定的「臺語方音符號」,讓學過國語注音符號的人,快速掌握發音要訣
★廣泛蒐羅古書中為數龐大的閩南語字彙,克服過去四百年來臺語「有音無字」的缺憾
★鏡別源流,追根溯源,詳細注解每一字詞的廈、漳、泉音之別
★套書大賣場最低優惠 62 折,再送《臺灣語語音入門》一書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有許多優點:一則將以前種種華(國)臺字典辭典的優點全部吸納;二則在詞條收錄上,遠遠超越往昔;三則關於台語漢字,諸說並收,選字精審;四則標註詞性,最便於教學、研究和寫作;五則收音詳實,方言之異、文白之分,採錄精詳;六則多備例詞、例句,觸類旁通;七則在字形字音字義詞性上,解說精審,超越前人;八則作者台語和華(國)語造詣深厚、華(國)臺貫通,左右逢源;九則音檢、形檢皆可,檢索方便。十則逐字注音,方便自我學習。」
──董忠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引自 2000.09.14《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吳守禮教授半世紀以來已成為台灣語文學界的國寶,他的具體影響是:1. 作為一位母語文化的傳燈者,他自己,他真正夜以繼日,默默耕耘,不求世俗之聲名,完成了台灣語言研究的基礎工程,即早期閩南語文獻之整理,及隨後的閩南語字典、辭典的編纂工作,後者代表作《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正是當今台灣雙語社會的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2. 作為一位終身與研究為伍的學者,吳教授謙沖為懷、求真求善的為學態度,及誨人不倦,鼓勵後進的神采,已然成為一代宗師的典型。」
──姚榮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台灣語文學會會長),引自《新編台灣閩南語用字彙編》
★「吳守禮教授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也是最偉大的閩南語文獻學家。在閩南語研究史上,他擔負了由清代、日治時代到戰後的,承先啟後的偉大工作,可以說是在戰後白色恐怖時期排斥方言研究的時代唯一的閩南與學術研究的傳人。」
──洪惟仁(臺語研究專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引自《台灣文學評論》第六卷第二號
★「九十高齡的吳教授在編撰《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時,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病榻上的吳教授仍然以研究為念,昏迷中時時舉手作取書、翻書之狀。吳教授這種專一治學的精神令人感動,尤其在這浮誇的時代裡,更是一面發人深省的明鏡。吳教授在閩南語研究的這個領域,無疑是所有後學的精神領袖。」
──楊秀芳(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引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網站
你會說臺語嗎?或者聽得懂臺語,但是一開口便頓感詞窮?你曾經想用筆表達臺語特殊的意涵,卻苦苦找不到合適的字眼書寫嗎?2013年,高雄市文化局舉辦「雙城戲獅甲」國際獅王大賽,在台北小巨蛋的祈福儀式上,陳菊市長以臺語念祝禱文,將「小巨蛋」念成「小大粒卵」,當下全場笑翻。翌年,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台北小巨蛋」站的台語廣播要如何發音,也曾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最後北捷決定比照國語發音唸成「台北小『ㄐㄩˋㄉㄢˋ』」。對此,你又怎麼看呢?
當兩三種語言並存共處,緣於特殊的時空環境,彼此間容易互相影響、語詞互相吸收混合,有時敬重、有時侮蔑,也可能會造成誤解而傷感情。早在臺灣方言慘遭貶抑,不說國語就要罰錢的年代裡,卻有一位孜孜矻矻的老學者,通曉日、英、德語,以一口標準京片子在台大中文系教授「國語」,選擇乏人問津的閩南語為一生志業,他是已故台大中文系教授吳守禮先生。吳教授是臺灣(閩南)語言和文學研究的先行者及泰斗,不僅在閩南語文獻編纂、古典文學校理、方志注解、音韻與文字詞彙的考證、語言和民族關係的研究等方面,有許多開創之功,可謂著作等身,晚年更以二十二載光陰、於 92 歲高齡戮力完成台灣有史以來成就最高的語典鉅構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詞性分析、詳註廈漳泉音》。
■ 國人最驕傲的文化資產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綜合參考了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歐美有關中國語之書刊,含括:《大漢和辭典》、《北京土語辭典》、《中日大辭典》、《臺日大辭典》、《國語日報字典》、《新華字典》、《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等五十餘種文獻資料,詳實考究國臺語字形、字音和詞義,兼納古文今詞,切實掌握文化及語言發展的源流,是國寶級大師吳守禮先生六十年如一日對臺灣語言研究暨文化發展的終身貢獻。全書收字 12956 字,收錄國語詞彙約六萬條詞(單字詞約 13000 條,多音節詞約 47000 條)、臺語詞彙約六萬條詞以上,總字數約 516 萬字(每頁 1804 字 × 2863 頁,如果一個音標符號也算一字,則約有千萬字),堪稱國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語言研究之浩大工程。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採用科學方法編纂,以教育部頒布的注音符號為排序依據,同音字以筆劃為序。在釋義部分,每一字詞之下均注明詞性,每個國語詞都有一個以上的臺語詞彙對照或解說,國語、臺語務求精確對譯,兼舉例句以便觸類旁通,並附類語(近義詞)以為補充。吳守禮先生秉持「編字典就是要提供典範、標準、正確」,除現有的國語字彙外,
亦廣泛蒐羅古書中為數龐大的閩南語字彙,克服過去四百年來臺語「有音無字」的缺憾,成功地將國臺語字彙、辭彙熔於一爐,供讀者正確的查考、對照、活用。對於臺語大量音字脫節、乃至擬字參差的現象,費力尤多──首先從考察語源著手,為俗字找正字、為訓讀找本字,意圖導正國人,避免再用「呷」代「食」,用「擱卡」代「更較」等訛字,更以六書原理為基礎,為無字擬字,但也同時羅列各家之擬字,作為參考比較之用,顯見編者謙沖為懷的風範。
■ 國寶級大師集臺語研究之大成
吳守禮先生出身台南望族,家學淵源,自幼耳濡目染。八歲入學修習日文,課餘並以母語閩南語閱讀漢文書籍(當時的漢文係指閩南語)。讀中學時開始學英文,台北高校時期學習德文,之後進入台北帝國大學,師事神田喜一郎教授,專攻東洋文學(中國文學),研究中國典籍,同時也接受小川尚義教授(知名台語及南島語言學家,有「台灣語言學之父」之稱)的指導,研習語言學課程。畢業後不久,由神田教授引介,赴日本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現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任職,從事中國話辭典資料的翻譯工作,並一邊學習北京話。當時日本的中國學術界,請來北京的戲曲學家傅芸子教授北京話,以期培養中國語學教授的人才。吳守禮先生曾自述:會說閩南話的人,學起北京話來比外國人容易,因為北京話和吳語、閩語、客語、粵語是中國的五大方言,彼此是姊妹方言,有系統上的對應關係,學習上可以舉一反三,不但很快就學會一口字正腔圓的北京話,也對閩南話的本身多一層瞭解。處於這樣的語言環境及學習過程,無形中培養出敏銳的語感,引發吳守禮對語言的興趣,從而開啟了語言研究的生涯之路。
今天研究臺灣語言的人,或親炙、或私淑,無不敬重吳守禮先生以臺灣語言研究為終生志業的執著與學術上的貢獻。他的《臺灣省通志稿:語言篇》成為各地方言志依傍的對象;他的《荔鏡記》的校勘漢詞源研究,開啟了閩南語古典文學研究之先河;他的《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是兼納漳泉文白、音字考證最為豐富的閩南語字典,這些著作,對臺灣的語言研究及發展,都有其傳世的不朽貢獻。而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除了集臺語研究之大成外,
其資料記錄及內容解說還可追根溯源漢初五代,古今通貫,釋義精詳,同時結合廿一世紀之新興語彙,注重現代、簡要的字詞,方俗並錄,堪稱臺灣有史以來最豐碩、最詳實、最完善的國臺對照辭典。
■ 官方認可之臺語音符標準
我們都知道,閩南語的發音多達一百餘種,如:最早的「十五音」、教會推廣的「羅馬字音」、「漢語拼音」、「注音符號拼音」……因此,近些年來雖有不少臺語、國臺對照辭典紛紛出籠、百花齊放,卻也因創見太多、矯枉過正,使得國人學習臺語經常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遵循的困境。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以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及廈門大學《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為代表,分注文、白兩讀,
音標採用教育部認定、朱兆祥先生設計的臺語方音符號,讓不懂臺語的人也能透過自己熟識的國語注音符號,快速掌握發音要訣。此外,閩南語越過海峽衍成台灣話,但南北仍有漳、泉的殘跡,所以本書
詳細注解廈、漳、泉三腔之差異,鏡別源流,不厭其繁,供讀者自行選用同時汲取漳泉之別。在國語音部分,則根據《國音常用字彙》,以注音符號第一式標注,若有語音、讀音之分,必加詳注,另考量「國語」和「普通話」的發音有若干差異,並附普通話音,以《新華字典》為準。值此廿一世紀,政府積極推動臺語母語教育,《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已被官方認可為國人學習臺語一套可供遵循的音符標準,中央研究院
【新編台灣閩南語用字彙編】,本書亦為主要參考依據。即使身在XY世代「臺語生澀的年輕學子」,也可利用這套書重新學習母語、勤加演練。
「咱憨憨地做,懂得的人自然認同我。價值的產生不在於研究者本身,而是源自於人們有需要,我的研究能不能符應當代臺灣人的需要?才是重點;若說今日我對閩南話研究有什麼貢獻,意義即在於此。」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出版後,吳守禮先生真正完成了跨足文學、語言、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的大事業,然而對於當今混合國語、方言或國語、臺語的「臺灣國語」,他其實充滿了憂慮與無奈。2001年,《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獲頒「圖書主編金鼎獎個人獎」榮耀時,吳教授鄭重呼籲:
「國臺對照辭典設計的目標,志在純化國語與閩南語,盼世人正視『臺灣國語』是不名譽的。」期待藉由詞義對照和字音比較,發揮融合族群、溝通思想的作用,也讓人們能夠深入瞭解語言彼此的「共同性」,以及古今的變化分歧,進而保存國語、臺語各自的「純一性」,與方言之間劃分明顯的界線。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硬皮精裝,上下兩冊,附典藏書盒,原價 4,800 元,
現只要 10 人前來議價,即可享有 62 折 2,980 元(無息分期 1,490 元 × 2 期)的獨家優惠,擁有一套國寶級大師對台灣語言研究暨文化考證的語典鉅構,
再加贈《臺灣語語音入門》一書。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臺灣語語音入門》
董忠司/著,平裝,菊16開,112頁,定價250元
語音符及其讀音,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這本《臺灣語語音入門》依照1995年國語推行委員會所印行、吳守禮教授所遵用的《台語方音符號》、和1998年教育部正式公告的《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來編輯。
全書的結構首先是由臺灣語音節結構入手,其次,由聲母、主要元因、鼻化元音、韻化輔音、介音、韻尾到基本聲調,依序進行發音說明和舉例,最後是所有臺灣語韻母的陳列和舉例。這樣的安排和說明配合CD唱盤,希望帶給讀者瞭解或學習臺灣語的方便。只要多加聆聽、多加練習,相信必有收穫。
這本書是為全臺灣各種閩南語方言而設的,不論是通行腔、海口腔(或稱為泉州腔)、內埔腔(或稱為漳州腔)、臺北腔、臺中腔……等等台語方言,都可以從本書獲得音標和拼寫法的提示。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評介
◎董忠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創辦人/教授)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是最大、最重要的國語臺語對照辭典,也是一本用完美的臺灣話來解釋的辭典。這本辭典的出版,是臺灣自1932年以來,臺灣人歷史上最大的辭典。
1932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第三十八年,小川尚義為日本人編成、出版了《臺日大辭典》。《臺日大辭典》上下兩冊,共1887頁(15頁+1872頁),這是七十年來號稱歷史上收詞最多的第一大臺灣語辭典。七十年之後的今日,《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的出版,可以改變這種說法了。因為,從全書的頁數來說,《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多了近一千頁,從收詞而言,《臺日大辭典》把不同方言的音讀,視為不同詞條,因此號稱有九萬詞;其實未及此數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一詞之下,兼包不同讀音,而且只計國語詞彙,便已有六萬條。如果想計入臺語詞彙,我們可以說,臺語詞彙雖未一一條列,但是,大抵每一個國語詞都有一個以上的臺語詞彙來對照或解說,因此臺語詞當在六萬個詞彙以上。整個來說,《國臺對照活用辭典》並不下於《臺日大辭典》,何況總頁數比《臺日大辭典》約多了一半。因此,我們也許可以說《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可能是迄今最大的臺語對照辭典。
|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 |
《臺日大辭典》 |
辭典性質 |
國語、臺語對照 |
臺語、日語對照 |
解釋的語言 |
臺語 |
日本語 |
所收詞條數 |
約 60,000 條華語詞彙、60,000 條以上的臺語詞彙 (方音有異者,不分立詞條、不重複計算) |
約 90,000 條 (方音有異者,分立詞條) |
總頁數 |
2,864 頁 |
1,887 頁 |
這本《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最特別的地方是,作者為精研臺灣語言七十餘年,年已九十二歲,學問最淵博,思維最周密的吳教授守禮。吳教授在閩南語早期戲文荔鏡記的研究,也就是後代所謂「陳三五娘」的故事劇本,從事研究五十年以上,從校勘、押韻、到其中閩南方言詞彙的索引與考釋,下過非常深的功夫,全世界的學者沒有人比得上他。在各種研究中,吳教授最專注的是詞語的研究。辭典正是詞語的研究成果。我們在《閩臺方言研究集》第一、二冊中,看到吳教授非常精細周全的逐字逐詞考證,方法嚴謹、證據有力,在在言之成理。我們又在《國臺對照活用辭》裡看到比較簡短精練的字詞論證,個個發人深省。因此,我們相信《國臺對照活用辭典》這一本辭典是一本最足以啟發我們、最足以幫助我們的辭典。
依個人淺見,《國臺對照活用辭典》這本辭典至少有十二大優點:
一、貫通國臺:作者吳教授的國語和臺語造詣都非常高超。在本辭典中,吳教授在字、詞,幾乎都附有精確說解,可以體會出作者在語音、語義和語法上,面面貫通。
二、收字齊全:本辭典共收 12956 字,比常用漢字多出兩倍以上,比《國音常用字彙》多了 737 個字。一般語言的使用者,可以借用本辭典來進行一般會話,也可以用來讀取文言文書籍。
三、收詞豐富:本書的單字詞條約一萬三千個,多音節詞條約四萬七千個,總共約有六萬條詞語,這是就標舉的詞條來估計的,字詞後面還有詞例。詞例以外,還有一個以上的臺灣閩南語詞彙。國臺語兩方面的詞條如果詳細計算,詞條必然各在六萬個以上,也許有八九萬個以上。
四、注音仔細:每一個詞、每一個例句、每一個字都有注音,讀者非常方便。不僅註出國語之音,臺語音也一一標註。所註的音,都經過考究,不輕易注下音讀。
五、分別文白漳泉:臺語比國語複雜,有文讀音、有白話音、有正音、有新變音、有海口腔(泉州腔)、有內埔腔(漳州腔)、有臺灣通行腔。本辭典都一一註出,並且還羅列不同辭典的不同音讀。非常實用。
六、解說詳實:本辭典除了用華語來解說以外,最常見的是以臺語為辭典的解說語言。從臺語解說語言來看,這本辭典是個人所見為最豐富的一本。書中的解說,往往勝義如錦,讀來舒暢。
七、兼容各家:作者學問超群絕倫,但是他一點也不專斷,不論是音讀,還是文字寫法、語義解說等等,往往陳列諸家異說,令讀者自由選用。
八、觸類旁通:本辭典所收詞條,除了順序詞以外,還列出逆序詞,讀者可以多所參考。同時,又在語詞後面,或諸條詞彙之後,列舉「類語」,讀者可以觸類旁通。
九、國臺對照:本辭典是臺灣難得一見的國臺雙語辭典,溝通國語和臺語,使人左右逢源。尤其是由國語來尋求臺語說法,本書可以非常周至的服務。
十、加註詞性:當前國臺語辭典中,加註詞性者,並不多見,即使有,也多有錯誤疏漏。本書在詞性的標註上,用功很深,分類合理,對於遣詞摛文,必然大有幫助。
十一、判斷精確:辭典貴在提供正確資訊,但是坊間不容易看到語言判斷精準的辭典,本辭典在吳教授長年推敲之下,我們從他厚實的學問根底中,必然會豁然瞭解語文精確判斷的重要。
十二、檢索方便:本書採用國語注音符號為編排順序,因此檢索非常方便,一翻便得。同時,在書後還有「注音查字表」「總筆劃查字表」,循音找字,循形找音,循字得義,都相當方便。
總之,這是一本劃時代的大辭典,我們在辭典中,看到了吳教授對臺灣那千山萬河的關愛;我們也將從這辭典,享受吳教授那波濤洶湧的學問。是的,讀到這本辭典的人,他是幸福的。
◎吳守禮
用以表達中文、漢語的三要素是:形、音、義。字形:字體有古今異同。本書自是偏重現代。現代中文字,漢字一度產生了繁體、簡體的問題,有區分,各自為政。簡體近時在臺灣似乎已解禁了。本來就有一些。本書揭示繁體為主、為正,偶並列簡體,不排除。字音:兩岸的中文音系都以北平、北京為基礎、為準。可是到如今只要多翻一兩本字典即時就會發現兩岸彼此在選音、字音的基準態度,已有顯著的差別出入。在本書裡,字音以近幾十年來在臺灣用於學校教育的「中國音」為主。兩岸異同並列,止於記錄、對照,不敢有所去取,可是在對比之下偶而難免站在一個學習中文者的立場有微見,就帶上一筆或隱現學徒的看法,不算定奪。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本書的人只須多掀兩頁就可以發現在臺灣教育界一度成問題的「又讀」的音,有的被扶正了。保留「又讀」可能重「民主」,但「教」「學」兩都不便。詞義:以臺灣版國語(詞)典的釋詞為基礎,詞彙準此,以所收單音詞為中心,酌收詞與詞條有關聯的生活用語,一般常用複音詞。目頭字,詞條都中臺對譯,例句則視其繁簡,或整句對譯或對照一部分。
〔收字〕:以「國音常用字彙」(教育部國音統一籌備委員會)為基礎,有增無減,增加的多是對照「新華字典」(大陸商務印書館發行)所得。亦參考過「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大陸、福建、廈門大學)。這普閩典收字以新華字典為準,有所去取,收詞則以「現代漢語詞典」(大陸商務館)為準,注重現代、簡要。本編,雖參考過上列各書,在收詞方面,因個人事業更加精簡。再說,因為參考過普閩典,除了對照臺灣國語,普通話,臺灣話以外,多出副產物──廈門話與臺灣話的對照。不過不能全面的。結果發現廈門語與臺灣語之間,在語言上特別是用語上,難免產生分裂現象。
〔本書主要的結構〕:由首揭目頭字為起始,字音以教育部頒布標音符號第一式「注音符號」的拼音為序,同音字以筆劃數多少為序。每字先列出舊反切,切腳字。反切字多引自康熙字典、普通話閩南話詞典所載廣韻、集韻的反切。必要時才翻廣韻、集韻原本,目的不在於提示古韻音,只在驗取現行國音、臺音與古反切一致與否,即在於了解來歷是否正確。結果,大致地說,閩南音比中國音接近反切音。與反切,切腳不一致的閩南音(文音、語音),有在方言本身上發生的演變音,有訛讀的音,半邊音。訛變音以外大都能與反切求得有規則性的條例。駱嘉鵬君的「廣韻音韻辨識法」碩士論文足夠供應這方面的知識。我沒有時間應用。而在檢驗反切與現行音的偏差之間,發現普閩典把歸納廈門音與反切音的對應關係所得的規則反用於廈門音訂出字音時,出現與現行音的不一致或一時不能接受的「新音」。這是理論與實用的衝突。
甘典所列記的臺灣音,與普閩典所載的廈門語文音、白音並列時,亦會出現類似上文所述的問題。這裡我不擬深涉。而要說:甘典音(書中標作「臺甘」)與普閩典廈門音(書中標為「普閩」)的並排不止羅列,希望讀者善加利用。概觀這兩部閩臺音的字典對每一字的收音,甘典分為文音(Reading)與 Colloqial(常用俗音,即「語音」)而(甘典)後有「(台)」出現,表示:現時使用的(台音)。普閩典分為「文」與「白」「俗」。普閩的白音與文音有對應關係。白音相當於我用的狹義的「語音」。對每一字的收音,二書詳略互見,大概甘典所收殊音、今罕用的音比較多,普閩典除了特殊地名以外沒有冗音。迷於選用時,就選兩典一致的總不致有錯。總而言之,一見似重複的「臺甘」音、「普閩的廈門」音的並列,希望使用者各自從而撿出自己需要的音或資料,則筆者的安排不致虛設了。
〔單音字〕:單音詞條(連舉例)的排列以詞品──名詞、量詞、動詞──等為序。(不甚嚴密,因為我尚未為品詞排定次序)。雙音詞的排列以第二字的注音序為序。又,先雙音再列三音、多音。亦有逆序(目頭字用於第二字或三四字的)的雙音詞詞條。雙音詞除了標音標詞品以外,有時試記構詞──如名詞並列或動賓結構等。這對於「破音詞」的辨識了解不無少補,只是很少遇見。
〔詞品的分類〕:詞品的分類議論紛紛。編者涉獵不少語法書。但都不深究,隨見即想,試加辨別,不成系統。看了不少異說,自然有所吸收仿效,但不專一家。亦有個人的杜撰。有時明知(大陸上)早經清算的,如果適合於應用,還是撿起來用。因為有如前面所說這是為個人一己的,一生學習經過的累積而已。例如「動狀」(詞品名)一名,我撿起來用。介詞「被」用於結果不好、不利的被動句,我不習慣說「被人稱贊」,尤其是臺語不說「被人呵咾」。但絕不敢有所主張。因為歐化的被動句或許需要這「介詞」用法,而且恰如其分。
〔構詞〕:標識「構詞」多出於一時即興。名詞、動詞還不致混淆,狀詞就有些難準確了。動賓結構還可以確認,動補結構就不一定全準確了。大都臨時被迫乘勢遽定,無法嚴密。歷時前後一二十年的工作,加上健忘,雖然明知必須劃一,如今總是覺得鞭長莫及了。比方說:中國的白話文,既是「白話」即使有「白」字成分,業經寫定,沿用下來,相安無事。表達閩南系臺灣語的文字,尤其是音與字脫節的,幾乎一「家」一「樣」,現階段只好多列記「異文」「異形」(罕見,新擬的詞形)任人選用,自生自滅。實際上「惡貨驅逐良幣」沒辦法定於一尊,就美其名叫做「多元化社會」。
〔異文〕:中國現代文,通稱叫做「白話文」。白話文可以夾用白話,容納「白字」,約定成俗,即使有音字脫節的詞語亦「將錯就錯」,除非特別吹毛求疵,幾乎近於完璧。本篇特闢「異文」一項用以提示中文裡不是沒有音字脫節的詞,更可以顯出閩南系臺灣話的音字脫節,沈痾的程度,斟酌如何補救。請參看凡例部分「杜撰音」的舉例。
〔類語〕〔類句〕:這一項的設置是為著補救收詞的短少,補充詞彙而作的,可以代替同義語,類義詞,本來字典的詞彙是越多越好,恨不得把前人的遺產悉數翻譯出來,那太不自量力。再說,設置這一項看似偷工,相信亦是一種「滋」料。只需賢明的讀者拾取利用,一定有發揮的餘地。
〔辨似〕:闢這一項,隨目頭字提示形體近似的字。不是認字的問題而是手寫是否正確會發生的事情。例如,「守」與「宋」、「礼」與「水」,誰不會認,寫字端正的人更不成問題,毛病就是出在寫字潦草,尤其以此為名的人。又例:如在人名下出現「摶土」時,酌讀「博士」是讀者的雅量,擔任審查官就不可以原諒了。魯魚亥豕難免,校對人員難找。
〔文、白之分〕:語言有古今。中文分為「文音」、「白讀」。本書稱「文」「語」。「文」多死語,但是一部分猶活用。一文一語的雙音詞多呈「文白」(半文不白)的性格。例如「盥洗」(上文下語)。本書分為:文、語、訓、俗。普閩典分為:文、白、俗。(本文為節錄)
──摘自《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編輯緣起──代序」
▼詞條版型
▼凡例
▼【附錄】華語、臺語注音符號溯源
▼【附錄】綜合閩南方言拼音總表
▼【附錄】各種方音音標對照
文化融合的先驅者、閩南語研究的老先覺
──吳守禮(1909年3月17日-2005年10月14日)
吳守禮教授,1909 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文學科東洋文學專攻(今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前身),曾任臺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教授、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語教育輔導委員會委員,1996 年受頒八十五年度教育部獎助漢語方言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2001 年榮獲第一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於台北帝大就學期間曾受業於著名漢語、閩南語、南島語學者小川尚義,學習語言學。光復後專研閩南語,畢生不輟,耄耋之年仍持續研究閩南語詞彙,對閩南語詞素之研究用力尤深,為台灣繼小川尚義教授之後對閩南語研究貢獻最大的學者,在閩南語文獻、閩南語古典戲文、閩南語詞彙總體研究上有開拓性的貢獻。後來的閩南語研究者,如許成章、王育德、村上嘉英、鄭良偉、洪惟仁……等人,無不受其指導、提攜。
■代表著作:
文獻研究──《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之總成績》(1955),《台灣方言目錄》(1970);
語詞研究──《國臺對照活用辭典》(2000),《綜合閩南語、台灣語基本字典初稿》(1987);
語言史研究──《福建語研究導論》(1949);
語言通論──《台灣省通志語言篇》(1954), 《福客方言綜誌》(1997);
論文集──《閩台方言研究集》(1994)。
古典文學研究──《明清閩南戲曲四種》(1975) 及其研究七種 (1957-1978),《清順治刊荔枝記戲文校理》(2001),《清光緒刊荔枝記戲文校理》(2001),《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2001),《明萬曆刊荔枝記戲文校理》(2001),《明萬曆刊金花女戲文校理》(2002),《明萬曆刊蘇六娘戲文校理》(2002),《清乾隆刊同窓琴書記戲文校理》(2003),《清光緒新刊宣講戲文校理》(2005);
■簡略年表:
1909年 出生於台南市吳家花園(現成功大學校址之一部份)。
為台南市資產家文人吳筱霞(娶妻妾五人)之次子。
1919年 喪生母,隨父移居現彰化縣埔心鄉舊館。
1922年 畢業於台中州員林郡坡心庄(現彰化縣埔心鄉)舊館公學校。
考入台中州立第一中學校。
1927年 台中州立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台北高等學校文科乙類。
1930年 台北高等學校畢業。
升入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從神田喜一郎教授主修東洋文學(中國文學)。
1933年 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畢業。留任文政學部副手。
畢業論文「《詩經》文法研究——關於『其』字」。
1938年 任職日本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現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
學習北京話,並參與京都大學教授倉石武四郎主持的中國話辭典資料的翻譯工作。
1943年 回台,任職台北帝大南方人文研究所,負責中文日譯工作。
1945年 台北帝國大學擬聘為文政學部助(副)教授,但因終戰後之亂局,未能完成正式手續。
台北帝國大學改名國立台灣大學,協助校本部包括圖書館及醫學部的接收工作。
任教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開設國語課程。
1973年 自台大中文系教授退休。到海外訪書一年。
1979年 再次旅美,收集閩南方言有關資料,從事研究。編輯閩台語基本字典、國臺對照字典。
1986年 在美國出版《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初稿)》上下兩冊。五月返台。
1987年 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初稿)》。
1988年 潮州街台大宿舍居所遭回祿,畢生所蒐藏的閩南台語文獻資料及大部分研究手稿、
孤本書以及未發表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
1990年 重拾「國臺對照辭彙」初稿的工作。
1993年 開始「國臺對照辭彙」初稿的電腦打字,一邊校對一邊補充。
1996年 獲頒「八十五年度教育部獎助漢語方言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
2000年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由遠流出版。
2001年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榮獲新聞局金鼎獎「圖書主編金鼎獎個人獎」。
於總統府獲頒首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2005年 十月十四日下午八時五十分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