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1-9冊,共9冊) 【內容大要】
《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共九冊。收錄清雍正元年(1723)至宣統三年(1911)清帝國所頒發之臺灣相關諭旨以及保存於諭旨類檔冊中的奏摺、奏片等非諭旨文件。
本書選錄文件之資料來源,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出版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共十冊)、《乾隆朝上諭檔》(共十八冊)、《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共五十五冊)、《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共二十四冊)、《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共二十冊)為主體,輔以臺灣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共六冊)、《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共三冊),主、輔重複之件選擇前者,期能匯合兩大機構的清代文獻典藏,整理出較為完備的諭旨類臺灣關係史料。
檔案文件之編排按時間順序,由前而後依序排比。每件都盡量註記確切年月日,以便徵引查核。
【導讀】
解題:清代諭旨簡介
一、諭旨及其抄本
「諭旨」是以皇帝名義頒發的一種文書,亦稱「上諭」,也可泛指皇帝的命令與指示。 諭旨也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時用以發佈政令的文書,在皇帝專用文書之中,使用最為頻繁,涉及的政務範圍最為廣泛。 清朝高度君主專制集權,諭旨是皇帝施政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與行政約束效力,是國家統治政策的指導原則,舉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務之最終決策與處置狀況,都會在諭旨中反映出來。
一般說來,皇帝主動發佈或因臣工奏請而即以宣示中外者稱為「諭」;因臣工奏請而回覆頒降的則稱為「旨」。 諭旨的撰擬書寫,在清初主要由內三院、內閣大學士、學士或南書房的侍臣承擔,軍機處成立後則改由軍機大臣、軍機章京辦理。臣工擬寫的諭旨須經皇帝審閱批准,皇帝有時會以硃筆略作修改,然後才正式發出。諭旨若由皇帝親自用硃筆撰寫,則稱為「硃諭」。
諭旨的頒發途徑,在軍機處設立以前,一般是經由內閣發佈,或直接下達相關衙門及承受者個人;軍機處設立以後,則主要分為兩種管道,一是由軍機處送交內閣公開傳抄頒佈,稱為「明發諭旨」;一則由軍機處直接密封寄發給相關衙門與承受者個人,稱為「寄信諭旨」,因係出自內廷,故也稱為「廷寄」。 明發諭旨,其內容大都是屬於國家重要政事需要全體臣工、甚至中外臣民所共知者,形式上第一句是在奉旨日期之後接「內閣奉上諭」、「內閣奉旨」或「奉旨」。寄信諭旨,其內容是只限於少數或個別臣工所應知道而不適宜公開的機密事宜,所以不便交內閣發抄,而由軍機處直接轉達給應該接受與執行諭旨的衙門與官員。寄信諭旨依承受者之官職高低,而有「字寄」和「傳諭」之別, 前者以「軍機大臣字寄某官某姓」為開頭, 也有使用「密寄」字樣, 然後才接寫奉旨日期與「奉上諭」或「奉旨」字樣,最後以「遵旨寄信前來」作結;後者開頭直接書明奉旨日期與「奉上諭」字樣,最後以「軍機大臣遵旨傳諭某官某姓名」作結;若是寄信對象為兩種層級的官員都有,則以「軍機大臣字寄某官某姓、傳諭某官某姓名」為開頭,最後仍以「遵旨寄信前來」作結。
皇帝的諭旨下達後,或為及時貫徹皇帝命令,或為存檔備查,自中央以至地方的衙署,都有完備程度不一的諭旨檔冊。例如,清廷中樞的內閣有絲綸簿、外紀簿、上諭簿,軍機處有寄信檔、明發檔、綸音檔、剿捕檔、諭旨檔等檔冊。這些檔冊主要是基於機構本身的職責或業務需要來記載皇帝的諭旨,故有單獨記載諭或旨者,有專記公開或機密之上諭者,亦有專記某一類之諭旨者。亦即,各官廳因職責和需求之不同,都只記錄了部分的諭旨。比較特別的是軍機處的上諭檔,該檔冊綜合記載皇帝諭旨,兼有上述各類檔案的內容,是簿冊諭旨中最主要的一種。
雍正以前,因為清廷沒有固定辦理諭旨的專責機構,也沒有訂定嚴格的歸檔制度,再加上諭旨的抄錄、回收以及保存尚未規則化,因此存世的諭旨不多。雍正七年(也有說是八年)軍機處成立之後,因為諭旨專歸軍機處撰擬與發送,為了存檔備查,軍機處在諭旨原件發出之前,均會抄錄一份留存,每月結成一冊稱為「現月檔」,每三個月再結成一厚冊稱為「四季檔」,現月檔與四季檔合併通稱為稱「上諭檔」。因此,軍機處的上諭檔可說是清代中央朝廷留存唯一完整的備查檔案,是日後檢視諭旨執行狀況與處理其它事務時的查考依據。因此,軍機處上諭檔雖是抄本,仍具有與正本相等的史料價值。
軍機處的諭旨類檔冊當中,除了皇帝的諭旨之外,還收有軍機處為辦理皇帝交付事務的各種文件,如軍機處上呈皇帝的奏片 、各式清單與名單、重要案件的供詞 、軍機處行給其他衙門的公文函件、科舉考試的題目等。軍機處之所以將上述文件一併抄錄在上諭檔,主要是因為事關欽命交辦,皇帝隨時可能查問,而且也為了日後遇到類似狀況,可查照成例辦理。故上諭檔不僅是清代皇帝的命令抄本而已,它還保存了諸多的政治過程史料。
雖然皇帝的諭旨也散見於清代各朝實錄、史書、奏摺、文集以及諭旨彙編等史籍中,但多為節錄或經刪節、潤飾,而軍機處抄存的諭旨類檔冊則是最接近原貌的史料(雖然不乏抄寫錯謬以及日期誤植之處),準確性和可信度比起其它來源高出很多。
二、諭旨的典藏與出版
目前軍機處的諭旨類檔冊,主要收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與臺灣故宮博物院(台北)。其中,前者自一九九一年以來已以原件影印方式陸續出版了《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乾隆朝上諭檔》、《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臺灣故宮則是在其出版之「清代臺灣文獻叢編」中有《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兩部經過選錄註記的原件影本。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五部諭旨檔冊匯集中,除了《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之外,其它四部都是根據其館藏的軍機處上諭檔。至於《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由於雍正朝是諭旨撰寫、頒發、管理趨向制度化的過渡階段,再加上軍機處在雍正七年後才正式成立,是以此一時期的諭旨種類複雜、形式多樣,蒐羅來源也不能只限於軍機處;該書所輯除了軍機處上諭檔之外,選材範圍延及軍機處其它檔冊,以及內閣、宮中、各部的檔冊和各朝硃諭、各朝雜檔等卷宗,還收入清代奉旨修纂刊印的《上諭內閣》、《上諭八旗》、《世宗憲皇帝聖訓》等史料。
臺灣故宮博物院出版之《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主要選自院藏軍機處上諭檔,收錄之諭旨最早的是乾隆六年,最晚則為光緒二十七年; 《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則是選自院藏寄信檔、廷寄檔、剿捕廷寄檔等, 時間起於乾隆五年,止於光緒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