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學校:實踐自由發展,見證愛的教育》專文推薦
〈專文推薦〉夏山:台灣教育的希望種子 陳伯璋 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但教育卻給我們走向完美社會的希望,夏山學校像顆希望的種子,散布在教育的理念和實踐中。我們確信豐富人性與注重情意的夏山模式,不會只是「烏托邦的理想」。教育改革之所以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忽略人性的存在和發展,因此,今後教育的發展應強調知性與感性的平衡,以及促使兒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人味的健全個體。 夏山的創辦人尼爾的思想對兒童的教養主張採取一種適性而自然的方法。依我之見,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它揭示出真正勇者無懼的教育原則,在夏山學校中,權威並不是一種控制的系統。夏山學校並沒有複雜的教育理論,作者只是為四十年來實際「自由活動」的工作作見證而已。 夏山學校的重要精神 尼爾在本書很簡單而且明瞭的呈現重要原則,下面是這些原則的摘要: 一、尼爾所堅持的信念是:兒童善良的本性。他相信一般兒童不是生來就是缺陷、膽怯或呆滯的;事實上,他擁有熱愛生命的潛能。 二、教育的目的(亦即生命的目的)是愉快的工作和發現快樂。根據尼爾的看法,快樂就是對生命的喜愛,或是誠如我說的,不是以理性而是以整個人格面對生命。 三、教育應該包含知性和感性。在當代社會中,我們已發現二者逐漸分離,人們以理性--而不是內心直接的感受--面對日常生活。事實上,這種分離已使得現代人的心理變成精神分裂的狀態而無法健康的生活。 四、教育應該注意兒童心理的需要和能力。兒童天生不會利他的,他還沒有發展出成人的成熟之愛。兒童利他主義的表現,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 五、嚴格的管教、獨斷的要求和處罰會使兒童產生懼怕,懼怕進一步會產生敵意。這種敵意也許並不明顯,同時也不易察覺,但它會使純真的感性麻痹,而過度的嚴格教育會阻礙心理正常的發展。 六、自由並不意味著放縱。這是尼爾非常重要的原則,其精神是尊重個體。教師不能使用外力強制兒童,同樣的,兒童也不能使用此能力反抗教師。兒童不能因為他是兒童,就以此為藉口而強迫成人或為所欲為。 七、與上一原則有關的是教師要有誠意。根據作者的現身說法,他在夏山四十年中,從不向學生撒謊,任何讀過本書的人,也許會認為言過其實,但我們認為這確是很簡單的道理。 八、人類正常的發展必須注意到,兒童最終仍然會斷絕與他的父母和社會的親暱關係,如果要變成真正獨立自主,他必須單獨地面對這個世界。他會學著發現他的安全感不是建立在共生的基礎上,而是他有能力在知性、感性和創造性上掌握這個世界。他應該運用自己的力量尋求與世界的聯繫,而不是透過壓制或宰制尋求安全感。 九、罪惡感使小孩受制於權威,它對獨立性的發展是有害的。罪惡感會使原先的反抗變成後悔,再成為順服,而又產生新的反抗,如此不斷地惡性循環。在當今社會中,罪惡感不是對良心的反動,而是對權威反抗和害怕報復的一種自覺。這不外乎是生理的懲罰,或是失去愛的顧慮,或是變成局外人的遺憾,這些罪惡感會產生恐懼,而恐懼更促進仇恨和偽善。 十、夏山學校不實施宗教教育。這並不意味著它不關心人類最基本的價值。尼爾簡單而明瞭的說:「這種爭論不在於相信神或不相信神,最重要的是相信人的自由與壓制人的自由,」他又繼續說:「總有一天,我們新的下一代將不會接受絕對的宗教和神話。如果有一新的宗教出現,它將會拒斥人原罪的理念,此新的宗教將會使人感到快樂而讚揚上帝的偉大。」 尼爾是一位近代社會的批判者。他強調我們要發展的是一種「平凡的人」。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社會中,我們宗教大多數的活動是偽裝的。」由此推斷,作者是位國際主義者,他堅持的立場是:戰爭的準備是人類野蠻的遺傳。 當然,尼爾不想將兒童教育成只適應現存的社會秩序,而是努力使兒童成為快樂的人,他們的價值觀不是擁有或享用物質,而是一種精神存有意義的充實。尼爾是位實在論者,他了解到接受夏山學校教育的兒童,若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不會是成功的順應這個世界,但他們也不至於成為流浪街頭、饑寒交迫的乞丐,或不適應環境的人。作者很清楚的區分什麼才是真正人類的發展,什麼是完全商場化的成就,他擇善固執地追求他所選擇的目標。 尼爾堅持對生命和自由的尊重,以及徹底的反對使用壓力。以這種方法來管教兒童,將會發展他們理性、愛、統整和勇氣的品質,而這是西方人文傳統的目標。這種理想能在夏山出現,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現──只要人們心理上有準備便可依此來進行。誠如作者所說的,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的人性,我相信尼爾的作品是一顆會滋長生命的種子,他的理念會在一個新的社會中受到肯定,在此社會中,人自身的不斷開展,才是社會各種活動的崇高目標。 夏山學校實踐上的啟發 ◎生活教育方面 這方面夏山學校可以提供我們下列幾點啟示: 一、提供兒童一個安全而愉悅的生活環境。開放教育力主兒童應該在免於恐懼與焦慮的情境中生活與學習,這種免於恐懼與焦慮的自由並不代表放縱,真正的自由必須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使學生免於假權威的束縛;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才能有豐富的創造力,才能享受生命的喜悅。 二、在興趣和需要的前提下,發展兒童的工作觀念。培養職業觀念及勤勞的生活習慣是國民小學輔導工作的重要項目,可是由筆者參與評鑑工作及兒童日常生活的實踐看來,職業觀念與對工作的責任感並未落實。尼爾認為缺乏興趣是對工作厭倦、怠惰的原因,他以建醫務室和腳踏車棚為例說明對年紀還小的兒童而言,工作的責任感應該植基於興趣與需要上,否則對兒童來說工作就是一種苦差事,而非出於真摯的意願。這點在輔導學童做家事或學校的掃除工作上,都頗值得我們深思。 三、給兒童充分的遊戲。夏山是個強調遊戲至上的學校,尼爾認為兒童時期就是遊戲時期。大人常會忘記自己小時候是怎麼玩的,他們在「勤有益,嬉無功」的前提下把兒童塑造成一個個的小大人,因此每次建造一所很大的學校時,總會蓋很多的教室,買很多昂貴的設備,卻只留一小塊水泥地給孩子遊戲。放眼國內的學校建築千篇一律的火柴盒造形,高低大小規格化的桌椅設計,甚至連唯一的操場空間也舖上水泥。我們希望再建造新校宿時,不僅活動的空間會更大,而且學校的建築也更多元化。當然從夏山的啟示,為人父母及教師能重新細體遊戲在兒童時期的教育意義,盡量給予兒童遊戲的時間與空間,因為兒童的遊戲是為了貯備未來生存世界的應變能力。 四、利用團體約制的輔導理念。在夏山學生自治會是學生充分自由、民主的表現,舉凡所有團體生活的一切,包括校規的擬訂、學校的共同生活以及妨礙團體的犯過者,都由自治大會表決處理。經由這樣的自治活動,孩子學得如何與各種人共同生活,以及解決他們身邊發生的問題;他們學得如何尊重別人的感受與接納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如何不受別人的威迫與利誘。利用同儕團體的力量最能使兒童自發自動以至於自我尊重,由選課而不去上課的除名、破壞東西的賠償、偷竊行為的處理,以及違反自訂公約的懲處規則等,都發揮甚大的功能。因此,我們希望國內學校校規、班級班規及生活等有關公約的研擬,能有更多兒童的參與,否則假手大人的公約不僅形同虛設,而且要老師扮演捉小偷的警察,終究不是教育的真義。 五、多元化的溝通管道。要使輔導活動更為落實,便要發覺學生的問題,夏山的學生自治會提供我們參考的一個方法。藉由每週一次小型級會的師生溝通,到每月一次的全校師生溝通方式,相信校園問題會減至最少,校長或行政人員也可由直接的參與了解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在這種人人參與、個個關心的輔導原則下,相信國內的輔導工作會更落實。 ◎學習輔導方面 夏山學校的學習輔導植基於生活輔導,它提供我們下列幾點參考: 一、開放的教室管理。安靜的上課情境是國內教師在上課時的一貫要求。在夏山強調小組或個別化的教學,因此學生可以自由的走動與工作,學習不僅在課堂,也在校園與社區,教師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與需要,允許兒童探索的研究活動。在邁向更開放的教學活動之時,我們希望國內的教師對教室的管理也能更為開放──開放的學習答案、開放的教學態度以及引導小朋友走出傳統教室的學習。 二、個別差異的學習內容。在夏山由於著重個別學習,所以並沒有統一的課程,學習不為鈴聲所控制,也不因人為的劃分而中斷。國內的學習活動偏重在整體的教學與齊一的進度,近年來為因應資優及學習緩慢學生的需要而有資源教室的設置,這是國內教育上特重個別差異學習的一大進步。希望真正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能早日在國內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不只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巨觀政策的擬訂。日常生活中教室情境的平等分享教育資源,更具實質意義。 三、混齡的學級編制。混齡的學級編制是採「家庭編組」方式,將不同年齡的小孩編入同一班級的一種學級組織方式。此種編制可避免按實際年齡所產生的缺點,促進兒童社會化的發展,同時可以使學習的環境更為豐富與變化,師生的關係更形密切。目前在國內推展的能力分組教學與此頗為相似,我們希望由這種混齡學級編制的嘗試,會給國內的學制帶來更大的彈性,如此更可達到適應個別差異的理想。 四、設立閱書登記卡活動。此種思想來自開放教育對學習環境佈置興趣角與學習指示卡的啟示,為鼓勵兒童自動自發的求知精神,我們的小學可以藉設立讀書登記卡的活動,鼓勵小朋友閱讀課外書籍做自我的充實,在尚處他律階段的兒童,學校可以擬定一套獎勵的辦法,落實書香社會的理想。 五、多元化的學習評量。夏山學校以兒童「全人」的統整發展為評量要點,因此注重學習過程的評鑑,強調自我的比較,並且以評鑑做為診斷與輔導的工具。國內目前也在慢慢的朝此一方向努力,我們希望透過軼事記錄、工作成品、個別計畫及教學實錄、作業箱等的種種表現來評量兒童的學習,這種評鑑較標準化的測驗要來得客觀而準確。 ◎創造性教學的實施 國內近年來積極的在推動創造性教學活動,可是檢討其效果並未彰顯。夏山是一所頗富創造性教學情境的學校,下列各種措施或可為國內實施創造性教學的參考: 一、自由與信任。自由在夏山是最大的財產,不只是學習自由,就是意志、經濟都是自由的。讓孩子毫無牽掛的表現他自己,假如他的創造是異於別人,甚至異於大多數的群體,他的創造應受重視。夏山的創造性表現是奠基於自由的發展上,不替孩子決定他將要學習什麼,正是讓孩子從受禁制的生活中找回屬於自己的決定。「等孩子自己需要學習的時候才去學習」,這種自動自發的精神,會使學習事半功倍。 二、摒棄權威。尊敬是出於赤誠的,因為孩子們來自權威太多的世界,夏山把權威摒棄於校門之外。老師不認為自己的一切優於學生,控制的思想就不致產生;學生不再凡事都要服從老師,那麼軍隊的紀律就走不進教室。教師不替學生做決定,容許學生自由表現──不管是學業或意志的決定,這樣才是一個鼓勵兒童創造的情境。 三、藝術教育。「只演夏山孩子自己編的劇本」是夏山學校的傳統,只有在青黃不接時,老師及外人的劇本才被採用。孩子們樂於表現個人的想法,在自編、自導、自演的活動中,表現自己,建立信心,老師贊許他們的創造精神,不橫加干涉,不認為老師的想法優於學生。在音樂教育方面,夏山並不認為貝多芬的音樂優於爵士樂,他們的舞步也打破了英國人對感情和自由、創造的畏懼,國內的藝術教育也必須從充分的信任和欣賞著手,否則創造教學是枉談的。 四、自治活動。夏山的自治會沒有權威、服從、紀律與大人的決定,孩子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團體抉擇,自治會的決定沒有一個孩子敢不遵從,除非經下次大會的修正或廢除。反觀國內的教育,我們的校訓、學生手冊、生活公約、考試的注意事項以及升降旗等的進行模式,往往依大人的規定。失去創造性的人格,沒有了自由意志的表現,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必然落空。 對國內教育的啟示 夏山學校不是理想中的烏托邦;它活生生的存在於我們每人的心中,尼爾的教育理念並不陳腐,它確確實實的是我們今日教育的針砭。「他山之山,可以攻錯」,在升學主義掛帥下的國內教育,夏山學校的確給了我們不少啟示。 做為一種另類學校,夏山在英國實踐以來,已引起全球的關注,至於它對於台灣的教育體制有何衝擊,實很難論斷;但至少台灣自八○年代中期以來民間教育改革運動的浪潮下,各地已有零星的自主實驗學校。諸如森林小學、種籽學院、北政自主學習計劃、全人中學、新竹雅歌實驗小學、沙卡學校、華德福實驗小學等。這些學校雖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思潮,但不外乎懷著人本尊重、全人發展、多元智能、民主教育等精神,摒棄權威主義與智育掛帥的升學主義,實與夏山強調自由與愛的諸多理念是相通的。 夏山學校這種適應兒童個別需要以培養其自動學習獨立創造的教育目標,不正是國內所缺乏的嗎?要使更開放或更具彈性的制度落實在國內的教育活動上,首先與教育工作有關的行政人員、教師及父母必須對輔導工作重新有一番體驗與認識,不要只是一味強調兒童認知的學習與獨斷的要求、嚴厲的管教,培養一個能肯定與悅納自己的兒童要比考試一百分的兒童幸福,因為他們能愉快的工作和快樂的生活。在國小的輔導裡,我們強調學習輔導是植基於生活輔導正是此意。因為一個不能自我認識、不能適應其周遭環境、沒有圓融的人際關係、不會善用休閒生活以及沒有工作等等觀念的兒童,絕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興趣與態度,一個學習困擾太多的孩子,怎能達成身心皆真美善呢?因此,在太強調認知學習的今日,夏山學校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人格與情意教育是知識學習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應該有這樣的輔導理念,否則「買櫝還珠,小學而大遺」的學習終將廢離正道。 國內整個中小學亦如火如荼地展開多元、自主、創新精神的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其中有許多新式教學的精神:如主題統整、協同教學、學習檔案、教科書開放、多元評量、學校本位、教師專業自主等。總之,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與發展精神,或許可以在半個多世紀前尼爾所創辦的夏山學校中一一尋得。希望這些啟示能深植在每位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並且落實在國內的教育活動。特別是,夏山原本強調自由與自律自治、兒童本位的進步主義精神,且已實踐三十多年,不論是理念與實踐都可給予國人一片理念與實踐上的反思。 【推薦者簡介】陳伯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後研究,曾任台灣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兼進修部主任,花蓮師院校長,現職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兼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夫子學院校長。除多本教育學術著作之外,並編譯《尼爾與夏山學校》一書。 〈專文推薦〉夢土夏山 丁凡 二十年前,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夏山學校》這本書。自此,「夏山學校」就像是一個美麗迷人的夢,一直存在許許多多人的心中。有的人為了圓夢,不惜把孩子送到遙遠寒冷的英國,成為夏山的一員(注一)。有的人或是捨不得孩子,或是希望在自己的家鄉也能發起開放式教育的風氣,乾脆就不畏千辛萬苦的自己辦起學校來了(注二)。 四十年前,美國的另類教育標竿「瑟谷學校」(注三)創校時,就是受了夏山學校的影響。十多年前,台灣第一所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創校時,也是受了夏山的影響。森小還曾經請夏山的老師到台灣舉辦教育座談會。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中文的「夏山學校」,會跳出來四百多筆登錄。搜尋英文網站的話,更有一萬六千多筆登錄。全球民主教育年會(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注四)年年邀請夏山的校長演講。其世界性的影響力真是不容小看。 但是,對大多數的家長而言,這一切畢竟是遙遠而不可及的。對於被分發到各個公立學校的師院畢業生,面對既有的教育體制,無法使力,理想和熱情只有深埋心中,徒呼負負了。 大家一面羨慕著夏山,一面嘆著氣照樣過日子。 其實,我深深相信,即使沒有夏山的環境,我們照樣可以得到夏山的精隨。要訣就在仔細的讀這本書,細細體會尼爾的不斷反省和真正以孩子為主體的思考角度。《夏山學校》書中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思考,例如: .現行教育制度過於偏重智育,而忽略了感情的發展。凡有做學者的天份和志向者,就讓他自然發展成學者;同時,只是適合做清道夫的就讓他自然發展成清道夫。因為我情願學校教出個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見它培養出一個不快樂的學者來。 .問題兒童就是不快樂的兒童,「問題成人」也是一樣,唯一需要糾正的就是他們的不快樂。 .孩子應依自己的意志,而不該照焦急的父母或自以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生活。不要把他造成沒意志的人。 .不能過分強迫小孩學習任何東西。 .夏山也許可以稱為是一個遊戲至上的學校。為什麼小孩和小貓都愛玩?我不知道,我相信是活力的關係。成年人因擔心孩子的前途而剝奪他們玩的權利。 .不自由的孩子:受到嚴格管制、訓練和壓制的孩子──不自由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李四,全世界到處都有。 .在不自由教育下的人不能痛快的生活,那種教育完全忽略生命中的情感生活;因為這些情感是動態的,假如只發展頭腦而壓制感情,生命便失去活力而變得無價值和醜惡。但如情感可以自由發展的話,頭腦自然會自己發展的。 .愛與贊許:對每個小孩來說,大人的贊成就是表示愛,不贊成就表示恨。在任何社會中,人們都有一種博取贊許的天生願望。 .恐懼:我花了許多時間醫治那些被恐懼傷害的孩子。恐懼在孩子生活中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孩子對大人的恐懼、對同儕團體的恐懼、對學業的恐懼、對處罰的恐懼、不被贊許的恐懼和對鬼的恐懼等等,都應該消除。我們一生充滿無數的恐懼,像怕窮、怕人訕笑、怕鬼、怕壞人、怕意外事件、怕輿論、怕病、怕死,諸如此類,人的一生就活在恐懼中。最怕的是被別人發現我們的真相。我們都是膽怯的。有些人可以掩飾他們的膽怯,有些則否。我所知道最快樂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說教而對孩子絕對誠實的家庭。恐懼打不進那些家庭,父親和兒子是夥伴。愛也可以在那裡繁榮。在另外一些家庭中,愛卻被恐懼壓倒,矯飾的尊嚴和強求的敬重使愛飄渺無蹤,強迫的尊敬永遠在暗示恐懼。 .說謊:假如妳的孩子撒謊,他如果不是怕你,就是在模仿你。撒謊的父母必有撒謊的子女。如果你要孩子說實話,就不要對他們說謊……有一天,孩子們都會覺察我們都是說謊的人和騙子。對孩子說真話的困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不敢真實。我們扯謊,因為我們被要求要遵守崇高的無法達到的道德標準。我們的訓練使我們的行為不能光明正大。孩子們多半都因恐懼而說謊,沒有恐懼,謊言也大為減少,我不敢說它會完全消失。要孩子完全誠實未免有點要求過分。 .「為什麼孩子要服從?」我的回答是:「因為要滿足大人的對權力的願望。」……大人沒有權力逼迫孩子服從,服從一定要孩子出於自願,而不可以從外而加以強迫。 對於這些話語,讀者有些什麼共鳴、感想或反省呢? 我相信,教育需要方法,也需要心法。方法容易傳承,但是卻容易變調。心法難以傳承,卻是教育的基礎。方法還可以學,心法卻需要個人的思考與體悟,抄襲不來,也無法認證。 尼爾的思考,能夠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其實,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教育方式能夠適合所有的學生,有的人適合結構式的學習,有的人適合情境式的學習;有的人適合團體的互動與競爭,有的人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學習;有的人喜歡理論與抽象觀念的學習,有的人喜歡實物的操作;有的人需要專心學習,有的人一面聽音樂一面學習效果反而更好……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怎樣的教育最好、最適合你的孩子。 一個多元的社會,應該存在許多不同的教育方式,從最結構化的到最開放的,讓家長與學生依照自己的需要與風格,選擇最適合的學校。 教育應該是各取所需、自然成形的社群生命,反應著個人與社會的真實需要,而不是任何一個教育理論、教育政策、教育家足以含括的。 也許有人會說,可是這太難了,我都不懂,怎麼知道什麼教育方式最適合我的孩子呢?其實,只要是不受壓抑、不被宰制的生命,自然會找到它的路與它的歸屬。 有一首童詩生動的描寫出夏山精神: 當我只有六歲,不要怪我在放學的路上玩到天黑,請帶我去看更多的花、聽更多的鳥。 當我只有七歲,不要不准我在別人的牆上畫畫,請帶我去看人的長相、砌磚頭、造房子。 當我只有八歲,不要說我考試成績太差,請指給我看宇宙的奧秘、知識的偉大。 當我只有九歲,不要告訴我長大有什麼痛苦和快樂,只要對我說:活著是值得的。 當我只是小孩,我只需要知道,我只是--小孩。 我相信,只要把這樣的信念落實在生活中,自然會看到生命的轉變。夏山就在我家,這絕不是遙遠空泛的夢啊! 【推薦者簡介】丁凡,曾任種籽親子實驗學苑家長、教師及苑長,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兒童教育實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目前從事教學、演講、寫作及翻譯工作,設有個人網站(balas.dyndns.org)。著有《小孩萬歲》《留級生教授》等書,譯作包括《瑟谷傳奇》《因才施教》《分心不是我的錯》等。 注一:《我的夏山日記》(書泉出版)和《成長在夏山:拓拓的夏山學校生活》(遠流出版)分別是一個日本女孩和一個日本男孩在夏山的成長札記,記錄了她和他在夏山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是由孩子與家長角度看到的夏山。台灣的夏山家庭尚無出版記錄。《夏山學校見聞》(台灣書局出版)則是作者參訪夏山寫的書。 注二:台灣的體制外學校目前包括:森林小學、種籽學苑、宜蘭森林學苑、雅歌小學(強調多元智能、多感官學習)、慈心小學(史坦納教育系統)、融合小學、沙卡小學(阿南達馬迦靈修系統),以及全人中學(唯一的中學)。 注三:請參考遠流出版的《瑟谷傳奇》一書。 注四:全球民主教育年會(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是國際性的另類教育聯盟會議,目前全球最大的一個另類教育組織。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