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婦女泌尿專科診療室》精彩內容

1.血尿--泌尿道系統的「紅燈」警訊

  「小姐!你沒看見紅燈嗎?停都不停就闖越十字路口!」「警察先生,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為了你的安全,除了開單外,還請你去上道路安全課程。」「闖紅燈不是罰錢就好了嗎?幹嘛還要上課呢?」並非每次闖紅燈都會發生車禍,但一旦闖紅燈肇事往往都是嚴重致命的交通意外,所以上課是要告訴我們,小小的「紅燈」警訊是如何的重要,不可不注意。

  血尿就是泌尿系統的「紅燈」,這與交通號誌的紅綠燈一樣,告訴我們要小心注意,不加理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血液中紅血球跑到尿液把小便染成紅色便稱為血尿,不過並不是每次血尿都鮮紅一片如紅墨水般,它可以是淺粉紅色的,也可能由肉眼分辨不出來。因此肉眼可以看得出來的血尿稱為「肉眼明視血尿」,而需要將尿液拿到顯微鏡放大到一百倍視野下才看得到紅血球(至少超過二個以上)的血尿則稱為「顯微鏡下血尿」。不論前者或後者都是警訊,不會因出血較多就較嚴重,或出血較少就可以掉以輕心。以顏色鮮紅度來區別,較紅的血尿病兆應發生在膀胱或尿道;而暗紅、咖啡色血尿可能暗示著腎臟有問題;若看見長條狀血塊如蚯蚓般,或許問題就出現在輸尿管。

  血尿不就是泌尿系統流血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沒錯!的確是上、下泌尿道出血,但造成的因素也頗多,有:(1)泌尿道炎症;(2)結石;(3)外傷;(4)腎炎;(5)濫用藥物或糖尿病引起的腎臟壞死衰竭;(6)遺傳腎病;(7)血液凝血不全;(8)子宮內膜異位症;(9)異物;(10)腫瘤。這些病因有些靠吃藥就可改善,有些不理它也不會有事,但如果是腫瘤、泌尿道癌或上泌尿道疾病,若沒有即早發現、即早治療,一旦錯失先機,將付出嚴重的代價。

  為了了解問題的原因,除了尿液常規檢查以確定血尿外,所有病人都要接受膀胱鏡檢查,因為惡性腫瘤的存活率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絕對的關係,而血尿又是惡性腫瘤唯一早期的徵兆。現在已可運用光學纖維科技的纖細軟管取代硬式膀胱鏡,可以將病人的不適減到最低程度,而及時透過電視螢幕檢查膀胱內壁的方式,患者不但可與醫師就病情直接面對面溝通,更能了解自己的狀況。

  病人家庭成員疾病史,以及個人生活習慣、體重減輕、跌倒、外傷、用藥種類、發燒、畏寒的了解,加上身體檢查評估,如疼痛部位、種類,都有助於疾病的釐清。有泌尿炎症疑慮的人要做尿液細菌培養,腎臟疾病疑慮者要進行腎功能與二十四小時腎臟蛋白質清除率檢查,而懷疑有血液疾病的人則要做凝血檢查與血液血球抹片檢查,至於泌尿道結石病人就要安排腎、輸尿管、膀胱X光攝影等檢查項目。

  如果發現自己小便帶紅色也無須太過慌張,它是個警訊,提醒自己要注意泌尿道的健康。另外要提醒婦女同胞,有時小便帶血也可能是陰道不正常出血,或是經血不經意流出與尿液混合所造成的;服用某些抗生素、抗發炎藥、利尿劑等,也可能造成急性腎炎而出現血尿,因此月經停止後與停藥後,再次檢查尿液可確定血尿的真實性。除此之外,婦產科醫師內診檢查並直接導尿進行尿液檢查,也有助於發現問題的真相。預防重於治療,重視警訊、防微杜漸,是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2.看尿液知健康──萬紫千紅的世界

  「我的小便怎麼是紅色的?」「我的尿液怎麼有泡泡?」「我的小便為什麼味道很臭?」「我的小便怎麼白白濁濁的……」這些疑問都是門診常聽到的泌尿道問題。不論是顏色、味道、內含物也好,只要認為異於平常,都會令人擔心這到底跟自己的健康有什麼關係?正如大家所知,不正常的尿液情形絕對跟健康有關,甚至從中還可指出身體器官哪裡出了問題。不過,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正常尿液」。

  正常排出的尿液是清澈呈黃,當喝了大量水分後尿液顏色會變淡,相反的,如果運動過後或水分攝取不足則顏色會變濃,而飲用著色飲料、化學色素或一些藥物與食物後,尿液顏色也會跟著改變。當身體含水量少時,排出的尿量會減少,甚至呈現混濁狀態,這是正常的。因為體內排出的鹽量增加,尿液濃度增高,無法溶解過量的鹽基而結晶,所以只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即可改善。另外,放置太久的尿液也會有沉澱物,主要是細菌滋生鹼化尿液使礦物質結晶沉澱所致,這也是正常的狀況。

  不正常的尿液顏色有黑色、紅色、白色、乳黃色、綠色、紫色、黃褐色等,可說是萬紫千紅。白色混濁尿液甚至含有膿樣物,則要注意下泌尿道是否有病菌感染,倘合併有發燒、腰部疼痛,就要小心泌尿道疾病,如腎盂腎炎、腎膿腫、尿路結石阻塞等。若為乳黃色尿液則稱為乳糜尿,那是腎臟淋巴管與尿路相通,而使淋巴液流入泌尿道所致,這時要注意寄生蟲感染。

  至於出現紅色尿液時,直覺上大家都知道是血症,血症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輕則膀胱炎、結石、尿路阻塞,重則腫瘤癌症。不過紅色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肌肉病變、肌素溶解、食用紅色甜菜根或是服用抗結核藥物等。

  如果在接受婦科手術後不久發現深褐色如糞便狀的尿液,則或許是手術後併發症,膀胱直腸管。而綠色尿液可能是綠膿桿菌感染。黑色尿液可能是瘧疾、酚中毒或者與胺基酸代謝異常有關的黑尿症。紫色尿液則可能是紫質坡菲林症。

  除了血尿、膿尿外,其他特殊顏色尿液出現的機會並不大。而一般所指的蛋白尿與糖尿並無法由肉眼觀察出來,因此尿液外觀雖無異樣,並不能說身體一定健康,但只要尿液出現不正常變化,就要做進一步檢查來發覺可能潛在的問題。也就是說,尿液外觀可當做身體健康的參考,但是尿液外觀無異並不一定與身體健康劃上等號。

3.頻尿--小心背後隱藏的危機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泌尿科門診病人最普遍的主訴是「頻尿」,但頻尿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病,它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呢?

  大部分人對頻尿的認識僅止於跑廁所的次數比平常多,間隔比平常短,但是到底次數多到什麼程度或時間短至多少才稱為頻尿?就理論而言,一般正常活動量下,每日大約留下一五○○∼一七○○西西的水分,而膀胱大約能容納三五○∼四五○西西尿液而不覺不適,以最多水分攝取除以最低膀胱容量,就知道每日大約要跑六次廁所,再把六次平均分配到非睡眠時段,則大約三小時跑一次廁所是常態。實際認知上,非睡眠時段跑廁所超過七次或間隔不到二小時就跑廁所者,便稱為「頻尿」。

  頻尿除了造成生活上的麻煩外,對身體有何影響?如何引起?簡略分三部分說明如下。

一、攝取過多水分以致排出太多尿液

  簡單的邏輯思考,食用多少東西,終究通通要排出來,關鍵在於什麼因素下需要攝取這麼多水分呢?鄉下的阿婆坐飛機發現外國的可口可樂這麼好喝,不知不覺喝下三罐,還多要了兩罐,這種情況所造成的頻尿則無傷大雅。至於糖尿病患者易渴、易餓而喝下大量的水分,或是尿崩症者因抗利尿激素異常而尿量增加所造成的頻尿,就需嚴陣以待。

二、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

  功能性膀胱容量係指膀胱在正常情況下能容納多少尿量而不會有不適感,至於減少功能性膀胱容量的原因有四種:

  (1)膀胱泌尿道炎症:由於細菌感染,分泌毒素破壞膀胱黏膜組織,造成敏感,除了頻尿症狀外,多數人還合併有下腹部疼痛與尿道灼熱等。

  (2)不良排尿習慣:例如患有尿失禁的婦女害怕滲尿失態,每每有尿意就想辦法排淨,而有潔癖的婦女無法忍受公廁髒亂,一見廁所非得排淨不可,頻尿就因尿意感頻上廁所而養成。

  (3)不穩定膀胱與緊縮性膀胱:膀胱如同儲水塔儲存尿液,除了蓄水功能外,膀胱壁還將膀胱內壓力訊息傳給大腦,經思考判斷,壓力變成了尿意的感覺,當尿液累積達一○○西西時,只有輕微尿意感;達三○○西西時,感覺增強許多;到四○○西西接近功能性膀胱容量時,具有強烈不舒服感,非把小便排除不可。在膀胱內尿量還不多時,發生迫尿肌不自主收縮或無法放鬆,因此造成膀胱內壓力突增,尿液感強烈,甚至無法約束而解尿,這種合併著急尿、頻尿與減少的功能性膀胱容量,是此類型疾病的特點。

  (4)餘尿過多:尿道阻塞或者膀胱迫尿肌收縮力變差,膀胱無法將尿液排乾淨,過多的餘尿瓜分了,功能性膀胱容量於是未收集足夠尿液就到達飽合容量,必須解尿。

三、膀胱構造變小了

  小容器容量小,由於膀胱結核病、放射線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等,會引起膀胱壁纖維化,膀胱整個逐漸萎縮,構造因而變小。另外因疾病而切除部分膀胱也是構造縮小的原因之一。

  別忘了!頻尿是種症狀,它代表疾病表現出來的感覺,重要的不是頻尿本身,而是其後隱藏的問題。簡單的膀胱日誌,記錄喝水、排尿時間與容量,再了解自己膀胱的解尿量,若擁有正常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就代表是水分攝取量有問題。至於膀胱功能或者是膀胱構造上的疾病,就要仰賴尿動力學檢查、尿液細菌培養、膀胱鏡檢查、膀胱尿道造影等。頻尿症狀往往還合併有其他症狀,唯有透過詳細的病情諮詢、實際檢查、病理探究,才能找出真正危害健康的疾病。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