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養固執的孩子》精彩內容
第一章 當你要小孩說「是」時,他卻說「不」 從剛學走路的孩童到青少年的每一個階段,負面和固執的行為幾乎都是正常和適當的發展。從早期的孩童時代,孩子們就會本能的去嘗試、學習如何處理和應對那些加在他們身上的規範,同時,他們也努力藉此來肯定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固執、大膽違抗和堅持己見的孩子 在一次晚宴裡,鄰座的一位母親告訴我說:「我家老二塞特自從進入可怕的兩歲期後,就好像從沒有跳脫出來過。從兩歲開始,唯一從塞特那兒聽到的就是『不』!他是如此不同於我另外的兩個男孩,他們兩人非常容易相處,教養起來也很輕鬆,而且多半同意我們的做法,也願意配合事情,偏偏塞特和他們是絕然的不同!」 艾雪莉的母親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她帶著十二歲的女兒到我這裡進行心理治療時,她描述艾雪莉簡直就是「大膽違抗的小孩」。艾雪莉承認自己盡一切所能的公然反抗她母親的事,她進一步解釋:「當媽媽要我安靜一點,我是不會順從的。為什麼我要聽她的?假如我正在打電話,而她想知道對方是誰,我就會撒個謊,因為我和誰打電話,跟她一點關係都沒有。」 五歲的米奇被他父母形容成是個固執的小孩,在一次父母訓練營的課程當中,他父親提到:「無論跟他說了多少次不可以去做那件事,甚至處罰了他,他還是不死心,很快又嘗試著去做,好像故意給我難堪似的。他簡直就是個頑固倔強的孩子。」 在所有父母們的抱怨中,最常被提到以及令他們感到最棘手頭痛的問題,便是應付固執、愛唱反調、大膽違抗的孩子。在設法對付那些頑強抵抗、固執己見的孩子時,通常引發一種權力之間的奮戰,那就是:到底最後會由孩子來決定依他自己的方法來行事,或者由父母來決定讓孩子順從並配合家規或者當時的命令。 六歲大的蘇珊令她母親感到相當頭痛和傷腦筋,她的母親黛比說:「我很擔心我的兒子,因為他正值十二歲,但我覺得蘇珊更麻煩。」在這家人的諮商會談中,黛比對我提到她和她女兒怎樣彼此指責和怒罵,黛比經常會生氣的脫口而出罵蘇珊是「小混蛋」,或叫她「固執不講理、乳臭未乾的傢伙」,而蘇珊也不甘示弱地對她母親大叫「我恨你」。 根據黛比的說法,蘇珊是一個自我意識非常強的孩子,她總是自己決定做事的方法。黛比哭著陳述說:「只要是她想要的東西或事情,她一定會想盡辦法得到它。」 黛比和小蘇珊之間的衝突可以是因為小女孩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在穿衣服上,或她不喜歡穿某些特定的衣服,以及非常堅持去一些她母親不答應她去的地方。 黛比是如何應付她那六歲大的小暴君呢?當生氣和怒罵對蘇珊都起不了作用時,黛比通常就直接把這個哭哭啼啼的蘇珊帶到房間。黛比說:「我必須把她拖到房間去,特別是當她死命地抓住樓梯的欄杆或椅子時。最後我會動手修理她,因為我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她是這樣一個難纏的孩子,好像我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錯的。」 諸如此類與固執小孩間的衝突事件,在其他家庭可能發生在用餐、睡覺、做功課、整理家務或其他的規定上。黛比和其他同病相憐的父母親,幾乎最後都是訴諸強制、壓迫甚至體罰來執行他們的命令,或企圖改變他們的小孩。 你可以想像面對一個三尺高的小孩,他正緊握雙拳、咬牙切齒、大聲喊叫「不要」,來激怒他的父母並挑戰其權威的景象嗎?對做父母的人來說,衝突的當時不僅感受到置身於強烈的無力感和憤怒的爭戰當中,也會在事件平息後感覺到自己的處理不當,以及對當時自己的想法、反應和失控的情緒有一股罪惡感。 所有固執、大膽違抗的行為都是不正常的嗎?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的注意力開始放在這群固執、愛唱反調、喜歡堅持己見的孩子們身上,因為父母親和專家們都意識到這類型的孩子,經常會發展出更多棘手的問題。大膽違抗的行為,不僅引發父母和孩子間的權力爭戰,而且這些意識型態上的抵抗也可能導致青少年精神方面的異常,例如:對立性反抗疾患(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在這個階段若有觸犯法規或法律之處,可能會被送上少年法庭,而且需要心理方面的協調和治療。 的確,從剛學走路的孩童到青少年的每一個階段,負面和固執的行為幾乎都是正常和適當的發展。從早期的孩童時代,孩子們就會本能的去嘗試、學習如何處理和應對那些加諸在他們身上的規範,同時,他們也努力藉此來肯定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事實上,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會表現出固執、對立、負面的特質來。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當中,能夠不藉由表現出自己的意見、看法、需求和欲望來肯定自我的。 □「固執」的其他同義字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我用了許多不用的字眼來形容孩子的行為,就是我一再提到所謂的「固執」(stubborn)。 有一種說法,認為一個社會使用愈多的字辭來表達同一個意念,即所謂的同義字(synonym),就表示這些字辭在該社會中所代表的意義和事件愈重要;孩子們的固執行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各位可以想想我在書中提到過的字辭——唱反調、抵抗、大膽違抗、固執,以及其他應用在問題青少年身上的字辭,如:堅持、剛愎自用、負面、反叛、違抗、執拗、不順從等。對我而言,這表示固執的行為必定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實在是用了太多相關的字辭來描述它。 在本書中,我定義「固執」為強烈固著在某一特定的行動上,或是堅決依自己的方法行事。我會使用許多的辭彙,例如:堅持、抵抗、執拗和大膽違抗來形容同一件事。堅持(persistence)可視為一種溫和及較正面的固執態度,而大膽違抗(defiance)則被用來形容格外強烈的固執行為。 我也使用其他辭彙,例如:獨立自主、不順服、唱反調來描述這些行為是源自於反抗大人的期望,或者是社會的價值觀。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些反抗行為是為了爭取獨立、自主的積極行動,這不僅是人類所渴望的,也是發展成獨立個體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問題就出在,當孩子們渴望追求獨立性和自主權的同時,經常會透過負面的、對立的字眼或行動來獲得。在某些發展的階段中,孩子們可能視這樣一種對立、剛愎自用的態度為支配事情的唯一手段;對父母來說,要全盤接受這樣的事實,的確是很困難的。 □固執行為的類型 我從事輔導難以應付、反叛性強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父母的工作已有三十年之久了,而我自己也有一個情形類似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童年的那段時間裡,他真是一個頑固和劃地自限的男孩。為了更清楚地描述我所觀察過幼兒和青少年的固執行為,我試著定義出各種不同固執行為的類型。我相信,在這些定義的範疇裡,將可幫助父母親對那些經常引發他們感到挫折無力的行為,有較好的了解。這些定義包括: 1.階段性正當的反抗(stage-appropriate opposition) 2.氣質特性中的反對傾向和堅持度(negativism and persistence as a trait of temperament) 3.偶發性或特殊情境中相關聯的反抗行為(occasional or situationally dependent oppositional behavior) 4.對立性反抗疾患(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5.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 本章的後面,我將逐一描述各種固執行為的類型及特性。隨後的章節裡,我也會告訴你各種不同固執行為的類型是如何演變出來的,並提供一些積極有效的管教技巧,以幫助你處理各種類型的固執行為。但這裡有個例外,那就是我不會針對有品行疾患的青少年問題,給予任何的建議,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親並不會面臨如此嚴重的問題,所以這部分不會在本書中陳述。 我過去幾年針對青少年罪犯所做的團體治療的經驗當中,提供了我一個活生生的實驗場所,讓我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藉著管教訓練課程,我和許多的父母並肩合作,也提供給我許多獨特的機會來學習管教的方式和步驟,這些技巧都能幫助父母和師長們更有效地處理難以應付的孩子。 各種不同固執行為類型的定義 □階段性正當的反抗 所有的孩子都會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表現出負面和唱反調的言語或行為,這是可以預期的。假如他們不曾這麼做,將無法發展成一個擁有自主權和獨特性的個體。 在第二篇,我將詳細敘述每個階段的正常發展,並且指出有哪些負面和唱反調的行為,在孩子成為青少年或成人的過程當中是可以預見的。 □氣質特性中的反對傾向和堅持度 還記得六歲的蘇珊和她母親間的頑固抗爭嗎?蘇珊正是有引發反叛行為之氣質特性的代表。 史底拉•傑斯(Stella Chess)和亞歷山大•湯姆斯(Alexander Thomas)曾提出九種氣質向度(即數本有關氣質特性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尊重孩子的完整性》〔Your Child Is a Person〕和《了解你的孩子》〔Know Your Child〕)。氣質特性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個人對外在環境的忍受力,造就我們的個性。具有某些氣質特性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之間有衝突爭議,以致孩子們用固執的方式來回應。 蘇珊的氣質特性中,包括對衣服的質料和觸感有相當大的敏感度,因此導致她很排斥換衣服;但從她母親的角度來看,她是如此的頑固和不聽話。其他的小孩可能也有某些的堅持,或不容易嘗試新的事物,這些特質經常是引發衝突的所在。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要在此提出來,那就是具有困難型氣質特性(difficult temperaments)的孩子,將來並不一定會成為滋擾性或反社會行為的青少年。藉由合宜的管教,難以駕馭的氣質能夠朝向正向發展,而使曾經一度被視為棘手的特質疏導成讓人較能接受的方向去。 □偶發性或特殊情境中相關聯的反抗行為 除了少數特定的情況下,某些年輕人是非常容易相處溝通,也願意配合的。對孩子和青少年而言,這個特定的情況可能是朋友、衣著、男女朋友、髮型、宗教信仰或一些瑣碎的事物。然而,這樣的一個特定訴求,對年輕人而言是如此具有震撼力(對為人父母者而言亦然),以至於成為所有耗時傷神的爭議性、對立性和強烈反抗性的焦點所在。第十四章中,將會有進一步的討論。 □對立性反抗疾患 當孩子特別固執、剛愎自用和大膽違抗,且這樣的行為在某一階段持續好幾個月以上,便可將之歸類為反叛或具有對立性反抗疾患。 嚴格的說,對立性反抗疾患(ODD)是一種診斷,用來判斷孩子或青少年是否符合特定的心理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嚴重地負面思想、深懷敵意和大膽違抗等行為,至少持續六個月以上。這些被診斷出具有ODD的孩子們,會表現出非常誇張的行事風格,而叛逆和挑釁行為通常會延伸成為問題青少年,例如:喜歡頂撞大人的權威、不服從、愛犯上、不願遵從規定和合理的建議。具有ODD的孩子傾向非常愛爭辯、不合作、喜歡作對,而且可能有犯罪的行為。 □品行疾患 當孩子們(特別是青少年)變得明知故犯或再三的違反規定,並且牽涉到嚴重的法律和犯罪行為時,他們可能會從對立性反抗疾患的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稱之為「品行疾患」。若青少年被診斷為品行疾患,幾乎都有過前科紀錄,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品行疾患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反覆且長期有犯罪的行為,而且罪犯本身並不自覺有罪惡感、良心不安或覺得傷害到他人的權益。 避免造成更嚴重固執和挑釁行為的不當權力使用 不論你多致力於妥善處理上述五種類型的固執行為,父母親經常發現在這場權力爭奪戰當中,不管是大人或孩子雙方都會相當的不愉快。負面、反叛的小孩充滿著氣憤,而父母也老羞成怒,最後訴諸於使用強迫和展現權威的方式來解決這個衝突。所有的小孩,特別是固執和愛唱反調的孩子,都不喜歡被逼迫、壓制,儘管是因他們的行為或態度所引發出來的衝突。若用強迫性、壓制性的方式來處理,孩子通常會覺得不公平,因而變得更生氣,甚至更固執。 為了解決衝突和對立,而使用壓制、強迫或父母至高無上的權威,幾乎毫無疑問的,會使一個固執小孩更堅持他的立場,最後的結果只會提升雙方的憤恨而已。 當父母把怒氣指向那唱反調、固執、不順從的孩子的同時,將會攔阻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關愛,而憤怒也會伴隨著升高。假如父母充滿了憤怒,他們可能會濫用權力而虐待孩子,或用嚴厲的話語罵孩子,到後來才深懷歉意而有罪惡感;假如父母抑制憤怒,終究只是情緒的壓抑,無助於找出或清楚地想到任何更妥當的管教方式。因此,身為固執和大膽違抗小孩的父母,通常會有一種感觸,那就是陷入絕望、無奈的困境當中。 本書所提供的管教方法能夠幫助父母親避免掉一些重複、徒勞無功的抗爭,而尋找出溫和、理智的方法來與孩子溝通。和那些挫折卻又無計可施的父母所慣用的管教方式相比,這些策略顯得更為有效和比較沒有危險性。這些策略的設計,是為了避免把孩子推向更頑強的反抗和堅持的立場,甚至留下更不願順服父母的後遺症;這些策略也不會演變成濫用權威、吹毛求疵或情緒失控。當然,使用這些策略也不會讓你在事後有罪惡感,取而代之的,你將發現你比以前更能正面地看待孩子的固執行為。 假如你有一個固執和反抗心強的小孩,並且十分堅決的模樣,你不要期待我會建議你用冷漠、毫不在意的方式來對待他,因為這並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當然更不適用在那些特別難以應付的孩子身上。然而,運用書中所學到的這些正面方式與你的孩子相處,將可幫助他善用決定權,做自己的主人,使他走在更成功的道路上。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