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希臘羅馬神話之旅:打開想像之門的金鑰匙》

   導讀   

線團、鑰匙、與單車:神話迷宮裡的自助旅行/古佳艷

  希臘羅馬神話一向是西方重要的文學與藝術創作題材,但是就算是在標榜全球化與國際化的二十一世紀,亞洲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或貢獻仍然非常罕見,主要原因無非是語言(希臘文、拉丁文)的門檻太高,以及專業的古典學術訓練耗費時日。所幸透過翻譯,幾本著名的希臘羅馬神話在台灣書市都找得到中文本,只是閱讀上仍然困難重重,讀者必須耐心地熟悉人物的長串譯名,最好還要擁有令人羨慕的記憶力,因為無法留意比對諸神的族譜,是沒有辦法了解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的。

  《希臘羅馬神話之旅:打開想像之門的金鑰匙》以「亞莉阿德妮的線團」揭起序幕,講了一段英雄鐵修斯(Theseus)如何藉助線團的引導,安然走出迷宮的故事。藉此,韓國作家李潤基把龐雜的希臘神話體系比喻為「迷宮」,寄望本書的解說與提問能成為「線團」或鑰匙,帶領對西方神話心存好奇、卻又不知如何入手的大眾讀者,找到神話世界裡的探索方向,進而能夠騎著單車,在神話的世界中進行愜意的自助旅行。

  這本《希臘羅馬神話之旅》遵循十九世紀布爾芬齊(Thomas Bulfinch, 1796-1867)的精神,不把神話當作學問鑽研,而當成可以細細品嚐、介紹給一般民眾的休閒小品。但不同於布爾芬齊的是,李潤基對西洋神話的引介,走出歐美文化圈的視野,以切合亞洲讀者的需求作為寫作的目標。例如第一章〈尋找丟失的鞋子〉,除了提到伊阿宋(Jason)和鐵修斯的神話之外,另外補充了達摩祖師的草鞋傳說、灰姑娘童話、與花鞋的故事。經由相同主題的比對,讓讀者能跨越文化藩籬驗證「鞋子」這樣的日常用品,如何在上古的希臘神話、亞洲的人物傳說、近代歐洲的童話故事中與「身分認同」這件事,有著類似的密切關係。

  主題的親近與筆調的柔軟的確可以拉近東方讀者與西方神話之間的距離。作者除了努力把故事說得清楚動聽,也盡量列舉希臘羅馬神話與我們目前常用的英文字彙之間的淵源。把希臘羅馬神話帶往通俗路線的布爾芬齊曾說過:「缺少了神話知識,就無法了解語言文學的典雅之美。」今天的英語中,許多字彙來自希臘文或拉丁文的字根變化,神話的背景知識,讓語言的學習與認知更加豐富有效率。另外,神話故事也是窺看西洋藝術資產的一扇窗,沒有希臘羅馬神話的豐富遺產,文藝復興時期與現代文學的藝術成就,想必失色不少。因此,如果不知道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何許人也,如何能理解畫中身著紅袍,手持火把的強壯男人代表的意義?如果不了解孔雀就是女神希拉(Hera,宙斯的妻子)的象徵,貓頭鷹代表雅典娜,而站在貝殼和泡沫之上的是誕生於海上的維納斯,西洋繪畫中的美女豈不是多半難以辨識?《希臘羅馬神話之旅》一方面以平易近人的對話或詩歌翻譯敘述某個傳說,一方面透過藝術作品(浮雕、繪畫等),讓讀者一睹世世代代的藝術家對該事件或主題如何戀戀不捨、一再回味,以各種媒介(雕刻、油畫、水彩、陶塑等)和視野角度進行詮釋。

  圖像與文字的相輔相成,在我們這個多媒體的時代,是再熟悉不過的經驗。然而有趣的是,旁徵博引的神話導讀,其實往往沒有辦法簡化神話的意義,反而在圖文對照的情況下暴露希臘羅馬神話的另一個「問題」──版本、詮釋、以及眾說紛紜帶來的矛盾。閱讀《希臘羅馬神話之旅》時,讀者對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係,一定會有類似的體會。作者透過敘事文字與藝術作品間編織出來的脈絡網路,有時的確有著互相補充的效果,但是有時也會發生矛盾的狀況。藝術家與作家採用的神話版本與來源不見得完全吻合;畫家企圖利用色彩、風格、造型對文字進行令人一新耳目的詮釋,取景的重點常與文字敘述發生扞格。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正確?矛盾和紛亂又代表著何種意義?這些問題勢必都會讓讀者感覺困惑。

  矛盾和版本的紛擾起自來源的差異,有時是傳遞過程的無心的抄寫錯誤,有時則是特意的竄改或刪減添加。值得注意的是,對神話生命的延續而言,眾說紛紜其實是優點,而非缺點。不同的說法邀請後世讀者進入不同層次的體會,接受各種可能的主觀重組──流傳了數千年的神話素材,曾在偏僻的鄉野酒肆遊蕩,也曾在菁英的書房中歷經裁剪修整;一方面代表著人類對宇宙原始純真的理解與想像,另一方面又可能在悲劇和喜劇的面具之下傳遞著哲學理念。

  除了神話的流傳過程經常產生的矛盾和紛亂之外,值得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希臘羅馬神話體系龐大,事件與人物關係有著綿密的網絡,有時故事之中又包含著故事,有時兩個故事之間斷落的鎖鏈當中,隱藏著通往重要的事件的岔路。這也就是為什麼本書的作者要以「迷宮」來形容神話體系,而以「鑰匙」和「線團」來比喻《希臘羅馬神話之旅》的十二個篇章。舉兩個有關克里特(Crete)國王卡特瑞斯(Catreus)的例子來說明「岔路」是什麼意思。

  (一)克里特國王卡特瑞斯從神諭得知自己會死於親生兒子之手。儘管這位國王對此謹守祕密,他的兒子阿爾泰米尼斯(Althaemenes)仍然得知了神的預言,因此離開克里特,移居羅德島(Rhodes)。幾年後,卡特瑞斯想把王位傳給兒子,在沒有事先照會的情況下直接前往羅德島,結果被誤認為入侵者,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應驗了神的預言。

  (二)克里特國王卡特瑞斯的兒子阿爾泰米尼斯(Althaemenes)和姊妹移居到羅德島,終於建立了新的家園。某天,這位姊妹被陌生人(也許還是個神祇)奪去了貞操,於是被他狂踢致死。

  第一個例子講的是預言與命運的故事,第二個則是個移民故事,各自有其獨立的重點與目的。有關克里特國王卡特瑞斯死後,屍體被運回克里特舉行葬禮一事,兩個故事都沒有談及。但是這位老國王的葬禮,在另一個重要的故事裡,卻扮演著不起眼的決定性角色。卡特瑞斯就是海倫的丈夫──斯巴達國王梅尼雷厄斯(Menelaus)──的爺爺。正因為梅尼雷厄斯必須前往克里特參加祖父的葬禮,因此丟下海倫與正在宮裡作客的特洛伊城(Troy)王子巴利斯(Paris)。後來海倫和巴利斯私奔,成為引發特洛伊戰爭的原因之一。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了解,神話故事之間的彼此聯繫,以及事件的發展甚至可能呈現輻射狀的延伸,令人意外,卻也巧妙得令人讚嘆。剛開始時,讀者可能熟悉了某些單一事件,隨後,這些單一事件將引你遇見更多的奇聞軼事,亦或相互嵌合的事件。每個單一的神話故事就是一個殘存的碎片,帶來宛如瞎子摸象的閱讀經驗。這是因為神話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而是長期的集體與個人創作,歷經世世代代的主客觀反覆思索、修正、接受、不斷繁衍形成的龐大體系。

  希臘羅馬神話畢竟有著獨樹一幟的特色,在總體的精神表現上不似新約與舊約聖經強調神人關係和人性善惡、也不同於「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理性傳統。一般讀者接觸希臘羅馬神話時,不難感受其美感與豐富的想像,同時也可能對神祇的瘋狂淫蕩、以及其強暴、謀殺的行徑感到困惑。有趣的是,希臘羅馬神話的魅力就在於此。暴力與謀殺是成就世代交替的手段;交媾與性愛是創造或繁衍新的神祇亦或宇宙新元素的方法;天(Uranus)與地(Gaia)既是生命的舞台,也是參與演出的演員;宇宙創造了神祇,而不是神祇創造宇宙。接觸得越多越能深刻體認,希臘羅馬神話是多麼神奇的理念實驗場。想要接近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沒有捷徑,只能來一場宛如自助旅行的身歷其境。儘管跟著導遊走馬看花可能具有輕鬆愉快的優點,閱讀旅遊手冊可能帶來足夠的線索,沒有經過迷路的考驗,略過四處碰壁的窘境,哪能真正體會征服迷宮的樂趣。希望《希臘羅馬神話之旅》只是你的旅途的新起點!

   導讀者簡介   

古佳艷

  台灣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台大外文系,講授「西洋文學概論」與「兒童文學」等課程。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