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多一個寶寶?》
你就要當哥哥或姊姊了!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陳質采 有一次,問起一位五歲的小女孩,喜不喜歡再有一個弟弟或妹妹,孩子天真的回答我:「不行再增加了,因為我們家的椅子,現在剛剛好,爸爸、媽媽、哥哥和我,一共四個人,再增加就麻煩了……。」 事實上,在忙碌的工業社會裡,多一個寶寶,常常不只是單純「多一個」而已,更多時候,家庭的成員得重新調整空間和作息,以因應新生兒的加入,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或許,家長會嘀咕:「又不要他做甚麼,從哪來的壓力?」 其實,幼兒是很自我中心的,幫助孩子了解他即將成為大哥哥、大姊姊,是一種尊重,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分子,可以紓解他岌岌可危的危機感。 由於現代的媽媽多在醫院生產,甚至在坐月子中心休養,生產期間不免得離開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知道,你不會一去不回,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什麼時候可以再看到媽媽,會減少孩子莫名的焦慮。 記得小兒子準備出生的時候,我們告訴一歲兩個月的大女兒,她即將有一個弟弟了。正值蒙昧無知年齡的她,每聽到「弟弟」時,就會跑到衣櫃,拉著我們為「弟弟」新買的黃色小斗篷,發出「弟弟」的聲音。或許,她還不完全明白「弟弟」的意思,但在弟弟出生前,她至少聽過「弟弟」這樣東西。 後來,我的肚子愈來愈大,行動也稍嫌笨拙,但是我和她的互動依然沒有太大變動,我還是如往昔的陪她到社區公園散步、溜滑梯,說床前的小故事,玩些新奇的活動。 而如果我的女兒再大一點,如果我的身體再虛弱一點,如果我與兒童的臨床經驗再少一點,在懷孕這段期間,我就沒法有多餘的精力,一如往昔的陪伴孩子,她的生活也將會有明顯的變動。 很多時候,孩子會敏感的捕捉到這些改變,卻常誤認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媽媽不再像以前那樣抱我、陪我玩?」、「是不是爸媽不愛我了?」我們很少意識到多一個寶寶,對大孩子來說,首當其衝的,就是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這時候,像《為什麼要多一個寶寶?》這樣的書就非常有幫助,示範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這段期間發生的事。我喜歡作者的幽默,以「小寶寶不可能會在鮪魚或肉湯裡打滾」這樣的生活化影像,具體幫助孩子了解子宮和胃是不一樣的地方;我也喜歡作者以寵物的隱喻,設身處地,讓孩子很容易明白父母可以同時愛家裡的兄弟姊妹而不突兀,這是相當棒的觀點。 我覺得像這類主題式說明的繪本,其實是提供家長一種概念: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向孩子解釋。家長可以允許自己更自由的應用,譬如針對年紀較小、耐性及注意力較不足的孩子,家長可以分段說完,或與孩子先分享書裡詼諧的插圖;甚至借用孩子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日常用品或食物,讓這主題的解說更深刻、更生動。 最後,作者以「恭喜恭喜!你就要當哥哥或姊姊了」當書的終頁,是非常完美的句點,因為對於所有剛當上大哥哥、大姊姊的孩子來說,縈繞心頭的問題更是:「你還會愛我嗎?」賦與孩子當大哥哥、大姊姊的榮耀,慶祝孩子新賦與的角色,讓孩子了解到「新」生兒雖然可愛、討喜,但自己也不是「舊」了的孩子,是手足相處很好的開始。 手足情深,是需要自家長提供的肥沃土壤開始培育的。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