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裡來?(新版)》
與孩子坦誠談「性」 李佳燕(高雄傳家家庭診所醫師) 這是一個古老的遊戲──一群在廢棄工地嬉戲的孩子,一時尿急,於是女孩蹲著尿,男孩站著灑,好奇的孩子則或蹲踞,死命彎下腰壓下頸子,恨不得頭下腳上,能瞧盡女孩兩腿之間的凹槽,是如何流出尿來;或瞪大眼,以最誇張的近距離,盯著男孩那柱小管子,研究它是如何噴出尿來。 這是在我們那「性資訊蠻荒時代」,許多孩子首次如此伸手可及地與異性的生殖器官打照面的情景。隨著社會的開放,孩子接觸性的管道,更是幾近「強迫接收」。色情漫畫、姿態撩人的裸女廣告,脫衣女郎的電動玩具,A片、電視上的「黃帝」,擺在書店櫥窗的寫真集,挑逗情慾的歌曲與偶像……。在孩子還沒有機會認識性是什麼時,性卻以成人世界裡面扭曲染色的形貌,大量湧進孩子的認知視窗。 這是我在許多演講的場合,經常面對焦慮不堪的父母(大部分是母親)及老師質疑──「告訴孩子這些,不會太早嗎?」「講這些有的沒有的,孩子聽得懂嗎?」或者「有必要跟才八歲的孩子講這麼多嗎?」──我一貫肯定,但其實也非常著急的答案是──「永遠不嫌早,再慢就來不及了!」「正因為它是有的沒有的,沒有你的講解,孩子怎麼會懂!」「父母再怎麼『盡釋前嫌』地講,也不可能講得比孩子想懂得還多!」 而我最大的焦急來自於──其實,我們是在跟環繞孩子四周、洶湧而至,傳達什麼是性的各類媒介競賽。哪一種觀念與想法,透過什麼樣的情境與神情,「捷足先登」地進入孩子的腦海,影響他日後對異性、同性與自己性的探索能力與心情。所以,我們怎能不以衝刺的速度,豐沛的內涵,生動有趣的姿勢,大聲地告訴我們的孩子:「嗨!孩子!這就是性了!」 可惜,當愛惜孩子的成人有此認知時,卻不知如何下手。我們不曾被體貼、明朗地教過性,更遑論有趣。於是我們深深期待一本像《我從哪裡來?》的書,能幫大人把性說得既豐富又吸引小孩,而且可以大人小孩一點也不臉紅地共讀。 《我從哪裡來?》開宗明義,即挑明了大人與孩子說性時的心理(知識上呢?)障礙,讓自覺「任重道遠」的大人,因被同理心後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而接著一些大人瞎掰用來搪塞幼兒問起:「我從哪裡來?」的答案,足以笑翻那些自認為很懂事的孩子。「小孩是大人造的」,才是標準答案,因此必須一五一十談及男女外生殖器官。這是寫給孩子讀的談性書,最難下筆的部分,很容易流入如健康教育課本般,正確、清楚而索然無味。但是《我從哪裡來?》藉看了就令人想發笑的插圖,成功地讓全書一貫生動地延展──那是我看過最寫真的爸爸媽媽裸體畫! 全書最精彩地讓人想跳上桌子鼓掌叫好的部分,是描述「做愛」的章節。這是許多父母、老師,至今仍不知如何向孩子啟齒的性事,它明明是性的主軸,卻常常逼得大人在介紹完性器官後,不知所措地跳過。書裡不僅敘述它發生的動作,而且以美好而愉悅的感覺描述做愛的心情。這是在國內給孩子讀的談性書裡,罕見的誠實與輕鬆。 本書在懷孕、胎兒的發育、生產章節中漸漸進入尾聲,最後以肚臍眼畫上句點。全書仍保有「認識你的身體」之類工具書的系統性。但是因為這是關乎「性」的書,貫穿書裡書外的,有一種「癢癢的」,既活躍又舒適的感覺。我想,最樂的是,那群有心但難掩尷尬的大人了,《我從哪裡來?》,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