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影片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討厭的颱風》王春子作品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從西元1911年至2017年,這段期間一共有365個颱風侵襲台灣地區,每年約有3至4個颱風侵襲。其中以8月最多,次為7月和9月,因此每年的7至9月可說是台灣的颱風季。

故事的開始,作家王春子就運用氣象知識,說明颱風形成於海洋上方,接著就從童心出發,以擬人化的設定將颱風化身為「呼呼吼」(這是不是像極了颱風侵襲時,關緊門窗時我們聽到的聲音?),接著他開始長大,所到之處:海上、島嶼、城市、山裡到處遭殃,而我們常見的景象:防颱採購、市區的殘破、淹水等也出現在書中。這都是曾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可怕經歷,但故事當然不會只到此為止。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不同面向,以不同角度看待,就有不同的結果。正如春子在書中後記所說,「既然這是住在海島上的我們不可抗拒的命運,不如去認識每年都會來襲的颱風,從第一天到最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不只故事讓我們多了一個閱讀視角,作家王春子在本書還多給了讀者一個驚奇,就是「書中書」的設計。在故事的緊張情節之中,她寫了一個〈偷偷養隻小颱風〉的故事做為想像力的延伸,你能想像颱風也能當成寵物飼養嗎?那我偷偷告訴你,這隻颱風叫「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