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箱的故事我的私房繪本


 

 

  在公元2000年快要到來的時候,我先生迷上了幾米的作品,並且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他也能成為繪本作家,於是當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幾米有開「插畫講座」的課時,就立刻決定去報名,不過我先生基於「他不好意思去上」的理由,要求由我去上課,「你先去學,等我退休的時候,我寫故事,你畫插圖,這樣我們就可以合作出繪本了」這是我先生當時的規劃。

  要上課我得先找人幫忙帶小孩,不得已只好求助我的母親,母親比我更不喜歡帶小孩,所以她說她也要去上課,不得已只好改求父親大人,折騰一番之後,我開始每個星期二下午帶著我的媽媽去上課,連續八週,風雨無阻,回來還要把老師上課講的話講一遍給我先生聽,當然我常常添油加醋,把自己的意見蒙混進去。

  我一直到後來才知道,其實來上課的學員有很多是專業人士,美術老師、美編、文編甚至插畫工作者,我還以為大家都跟我一樣是閒雜人等,所以當老師說可以拿作品給他看時,我非常驚訝的發現大家竟然就紛紛拿出作品來,我只是在家帶小孩十年,怎麼社會已經變這麼多,更神奇的是,我們家老母親竟然也說:「要交作品喔,我是有畫一本啦!」然後就拿出一本她自己無師自通畫的五色鳥的故事交給老師,看到大家「隨隨便便」就可以從包包裡拿出作品來,我深受打擊,於是決定立刻回家畫一本。

  可是打從學校畢業就再也沒畫過圖的人,突然要畫圖談何容易,圖畫紙擦到要破了,卻怎麼也畫不出自己在腦袋裡想的明明很簡單的樣子。有一次上課,幾米提到他常常畫了很多草圖,直到決定了他要的圖,再去燈箱上描到圖畫紙上,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豁然開朗,「啊-------我知道了,我需要一個燈箱!」

  第二天一早我就出發去買燈箱,我把車子停在一家美術社前面,在車上猶豫了起來,我需要為了一場演講去買一個燈箱嗎?何況老師也沒有說一定要交作品,不過我用一個很奇怪的理由說服了自己:在我這一生中,少說也做過三千六百多件蠢事,再多做一件應該也沒什麼關係吧!無論如何先進去問問價錢再說。

  走進美術社,滿屋子吸引人的顏料、工具令我分了神,我在那許許多多美麗的顏色前面流連忘返,不知是我長得很像老師還是怎麼的,老闆走過來客氣的問我:「老師,你要買什麼?」,我一時受到驚嚇,又力圖表現出篤定的樣子,就脫口而出:「我要買一個燈箱!」,老闆也有點驚訝的看著我說:「你要大的還是小的?」,我那裡知道燈箱還有分大的小的,可是我竟然想都沒想就說:「大的。」老闆又看了我三秒鐘然後說:「在樓上,我帶你去拿。」,我事後想想,他大概是要確認一下我不會後悔吧。

  我隨老闆來到物品堆積如山的二樓,那裡有好多好多我看都沒看過的材料和各式各樣的紙張,我真想把這些漂亮的東西都買回家,當我正在那裡興奮地東張西望的時候,老闆已經從一個佈滿灰塵的角落,挖出一個燈箱,並且又問了我一次:「這個是四開的,還是你要一種比較小的是八開的?」「就這個好了。」我一邊很肯定的說,一邊挑了一些不知道用途的紙,老闆笑著把燈箱扛下樓去,我想他一定很高興這個東西終於賣掉了。

  我一定是在那個美術社裡失了神,不但忘了問價錢,也不記得自己花了多少錢,就高高興興的抱了燈箱和一堆東西回家。先生問我買這個幹嘛,我只好隨便搪塞說:「幾米說要成為一個繪本作家就要有一個燈箱,我先幫你買來,你退休的時候可以用,現在先借我用一下。」,幾米當然沒有這樣子說。

  燈箱其實是個構造很簡單的東西,木箱子裡頭是燈管,上面是毛玻璃,開了燈就可以在上面描圖,對於我們這種從來沒學過,畫貓不像貓、畫狗不像狗的人來說,可以先在草稿紙上改個一百次,終於有個樣子了,再拿到燈箱上描上圖畫紙,這樣就不會光畫草圖就把圖畫紙擦到長毛,實在是很好用。可是這個大燈箱還挺佔位子的,我把它架在梳妝台上,開始努力趕工,距離課程結束只剩兩個禮拜,我一定要把書畫出來。

  雖說是書,其實就八、九頁,畫我帶我媽媽去上課的故事,叫做「老媽上學記」,好不容易完成了,又不敢拿給老師看,只好派我媽媽拿去,我那滿頭白髮的媽媽倒是很大方的去跟老師說:「我女兒畫的,她歹勢拿給老師看,我幫她拿來。」老人家拿來的,老師也只好笑笑的收了。現在想想,當時還真是搞不清楚狀況,拿那種東西給大師級的插畫家看,不是為難人家嗎?不過看完以後,老師為了鼓勵我,苦笑著說了四個字----「繼續練習!」

  課上完了,事情也就結束了,沒多久以後,我先生改變志向,聲稱他退休以後要開一家麵包店,而在接下來的三年裡,我卻因為又莫名其妙的做了幾十件「再多做一件蠢事也沒關係」的事,以致於竟然陰錯陽差的走上了繪本創作之路,而我所有的創作之所以成為可能,全拜燈箱所賜,至今我仍然非常依賴我的燈箱。
可是奇怪的是,在我後來認識的許許多多畫畫或從事繪本創作的朋友裡,竟然沒有人是要用燈箱的,「燈箱?為什麼要用燈箱?」是他們對我的疑問最常有的反應,以致於漸漸的我產生了這樣的懷疑:會不會當初就是我自己搞錯了?

  從小我就很喜歡繪本,在經濟匱乏而且大部分的人都還不知繪本為何物的年代,我就隨著喜歡買書的家人在牯嶺街尋寶,當媽媽忙著尋找畫冊和時裝雜誌,哥哥們忙著尋找小說、漫畫時,我因為個子太小,只能在地上的紙箱堆裡翻找,偶爾在一大堆的原文書中可以找到一兩本小朋友的圖畫書,如果夠便宜的話,爸爸媽媽會讓我買一本。有些國外的親戚知道我喜歡圖畫書,也會送我一些他們小孩看過的舊書,這些得來不易的圖畫書,雖然都是我看不懂的英文,但每一本都被我看過無數次,成為童年最好最珍貴的玩伴。

  可惜在我國一那年,一次颱風來襲,我們居住的公家宿舍淹大水,由於水來得太急,我收藏的所有書籍都毀於一旦,只留下唯一的一本鵝媽媽故事集。往後隨著牯嶺街的沒落,很難再找到好的兒童繪本,代之而起的光華商場裡,雖然偶而也能找到國外的繪本,但對我來說都貴得嚇人。

  多年以後,由於陪伴家中幼兒成長,又開始四處尋找適合的兒童繪本,一方面為了講故事給小孩聽,一方面也因為自己的喜好,每次有出國的機會,我除了逛兒童書店外,更喜歡在舊書攤、車庫拍賣或跳蚤市場裡尋寶,那些被外國小孩看得舊舊爛爛的書,往往更能讓我們瞭解到不同國家的父母選擇什麼樣的書給小孩看,有很多書雖然不是什麼大師所做或得獎繪本,卻溫馨有趣,讓人愛不釋手。

  在這些從各國收集而來的舊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也是小孩百看不厭的一本圖畫書,叫做「這就是我們」,每次我去演講或到學校教手繪本製作,都一定會介紹這本書,全書短短的十頁,除了書名外完全沒有文字,每一幅圖都用樸拙的筆觸鉅細靡遺的描繪了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細節,從早晨起床,爸爸幫小貝比換尿片,吃早餐,爸爸上班,媽媽和小孩如何過一天,到互道晚安上床睡覺,這樣生活化的故事其實很能貼近孩子的心,當然作者寫實而細膩的表現出日常生活的場景,像是亂亂的房間,到處是玩具的客廳,更是讓人發出「啊,真的是這樣」的會心一笑。

  雖然因為自己和小孩都喜歡而買了一屋子的繪本,但從未想過要自己從事創作,直到四年前因為陪伴母親去永和社區大學上課,因緣巧合的跟著上了手繪本製作與兒童文學的課程,而開始從事繪本創作,剛開始純粹只是以此為樂,想好了故事,就先寫下來放在抽屜裡,等有空畫好了每一頁的圖,再彩色影印並黏貼完成手工繪本,給家人朋友看看,然後將原稿包起來收在櫃子裡,手製書擺在自家書架上,成了名符其實的私房繪本,漸漸的由於常有朋友抱怨我幹嘛只把書藏在家裡,在大家的慫恿之下參加了一些比賽,也漸漸有機會出版了一些童書:像花一樣甜(國語日報出版)、四個好朋友(信誼出版)、小小姊姊慢吞吞(幾何文化)、電梯請等一下(幾何文化)和繪本奇怪的書(方智出版)。

  常常有人會問我:「這些故事你都是怎麼想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其實很難回答,不過我自己一向特別鍾愛日常生活的故事,也深知其魔力所在,很多靈感只是來自你我身邊的人事物,多加一點點發想,一點點趣味而已。我雖然也寫過一些上山下海曲折離奇的故事,可是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被我排在工作表的很後面,我急著要先畫的往往是那些再簡單不過的故事,或者是讓人看了哈哈大笑的繪本。

  雖然在尋求出版機會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挫折,有時也會非常沮喪而有不知所為何來之嘆,但對我來說,在構思一個故事的時候,在畫每一頁的時候,我都非常的開心,而在我一心一意的把一本書完成的時候,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就這樣單純的理由,已經足以使我再繼續的去畫下一本。三四年來,不知不覺已經完成十六本手製繪本。我常想,創作是一回事,創作以外的事是另一回事,我雖然也非常努力的去做創作以外的那部分工作,但有很多時候很多處境終非人力所及,如果能夠出版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不能出版,這些私房繪本就當作是給家人朋友的特殊福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