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韜略學與現代企業家

 現代成功的企業家們,他們待人處事的原則都與《三國韜略大智典》裡的精神不謀而合。這裡我們試舉經營之神王永慶壓克力之父許文龍IC教父張忠謀,以及飯店鬼才嚴長壽的例子,提供您另一種書本之外的思想視窗。

劉備三顧茅蘆V.S.王永慶五顧茅廬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劉備自投奔荊州後,便有計畫地延攬人才儲備實力,為此他曾向司馬徽徵詢相關意見。司馬徽說:「在襄陽地區,懂得政治大事的,只有「伏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兩位俊傑人物。」另一方面,劉備最得力的軍師徐庶也向劉備大力舉薦諸葛亮,但劉備必須親自拜訪諸葛亮,劉備前後共去了三次,諸葛亮才與他會面,雙方暢談隆中對,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的契機。

 談到訪求賢才,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有一則比劉備三顧茅蘆更精彩的故事。在民國五十三年,台灣化學纖維公司設立的前夕(台塑三大關係企業之一),王永慶有意把山林廢棄的枝梢殘材,經過化學處理後,變成高價值的纖維,但對此項投資計畫有共鳴的人很少,因此要得到金融界的支持也就格外吃力。正當王永慶為此煩惱之時,有人向他推薦在金融界甚有地位的丁瑞鉠先生。丁瑞鉠先生早年是大同公司的董事,礙於此,婉拒了王永慶的邀請,後經過王永慶五次親自走訪的盛情邀約,才以誠意打動了丁瑞鉠的心。丁瑞鉠後來成為台塑的首席顧問,並使得台塑企業創下民營企業直接向國外銀行取得長期低利貸款的先河,台化所需的資金在他的努力之下順利取得。台化民國七十三年度每股稅前純益為二點七四元,獲利良好。(參考資料:《王永慶的管理鐵鎚》,郭泰著,遠流。)

•致勝的訣竅:借力使力、借勢而行
大謀略者不僅要長於佈局,更需要沈著應變。當情勢演變成對自己不利時,或許這就是將壓力化為實力的最好時機。

Back

孫權回船受箭V.S.許文龍稱霸戰

 孔明借箭的故事,是《三國演義》的杜撰,三國時真正借箭的人是孫權。建安十八年,西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孫權和他相峙一個多月,勝敗未分。一天,孫權冒險探查曹操水軍的佈署與虛實,不幸被發現,曹操下令弓弩手亂箭齊發,孫權雖未中箭,但面向曹營的船身落箭太多,造成船身傾斜,有翻覆的危險。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回轉船身,讓另一邊也受箭,於是箭均船平,不僅安然脫險,還得到曹軍大量的箭隻。這種機智,正符合了韜略學中的「借力使力」。

 一九五0年代,奇美實業集團董事長許文龍遭遇到壓克力市場中最強硬的一戰。當時對方最厲害的招數就是以低廉的價格吃下市場,還曾讓日本人因此而切腹自殺,可說是令商界人士聞之喪膽。但許文龍相信,對方一定無法吃下全部的市場,於是決定不與對方爭市場,他要什麼就全給他,並且還故意提高自己的價格。但後來不到三個月,原先的顧客都回來找許文龍,因為對方的貨雖然便宜,但常供貨不穩定。許文龍這招讓對方做的越多,實際上卻是虧的越多的策略,正是冷靜地運用了「借力使力」一計,果然讓他一舉拿下全台灣壓克力的市場,奠定了日後成為全世界生產ABS原料第一大廠的雄厚實力。(參考資料:《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黃越宏著,商周文化。)

•思想的利刃:先見之明、高瞻遠矚
先知為明,後識為暗。領導者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個人或集團的前途和命運。佈署在先,行動在前的人,往往能取得先機,擊敗後者。

Back

先知先覺的荀彧.S.燭機先的張忠謀

 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後,荀彧棄官返家,對鄉親父老們說:「潁川是兵家必爭之地,宜儘速離去,不可久留。」而鄉親人士,大多猶豫不決,半信半疑,只有荀彧率領宗族遷至冀州。果不期然,沒多久之後,董卓派遣將領出兵關東,所到之處多所擄掠,當初沒有聽荀彧勸告的鄉親父老,很多被殺死。當時正值董卓威名天下,不可一世之時,荀彧就斷言董卓將來必敗,「暴虐已甚,必以亂終」,此後果如荀彧所言,董卓身敗名裂。他的先知卓見,後來讓他成為曹魏集團核心智囊之一。

 被譽為「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當初就是因為他的洞燭機先,才能創下日後一年獲利兩百億,平均一天賺進五千多萬元的半導體王國。一九八五年張忠謀回台開創台積時,面臨許多困難,當時許多企業人士對半導體產業感到陌生,而且也對專業晶圓代工的發展方向不表樂觀,甚至認為這是很危險的賭注,因此並不看好台積。當時在新竹科學園區裡,台積所租到的土地比同業要小要窄,但憑著他的堅持與先見之明,終於掀起奇蹟式的成功。到現在,新加坡、以色列、泰國處處有人爭相仿效。由此可見,張忠謀的思考方式確實符合三國韜略中所謂的「洞燭機先」、「制人而不被制」等道理。(參考資料:《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楊艾俐著,天下雜誌。)

•成功的指南:剖析評斷、審時綜觀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個高明的識見往往能創造出遠大的價值。因此,如何培養判斷力與觀察力,是決策者的當務之急。

Back

龐統獻計據益州V.S.嚴長壽亞都商務傳奇

 早年蜀漢還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這對劉備來說,面臨了有志難伸的窘境。因此龐統向劉備提出一個極為重要的韜略:襲奪益州,以便與荊州聲氣相通。龐統根據當時的情勢作出分析,他認為荊州遭到戰亂,民不聊生,物資竭盡,不能據此成王業,而且荊州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吳盤踞,難以確立。而益州(今四川成都)國富民強,物資豐沛,可借益州地盤以奠王業。龐統奪取益州的計謀切實可行,於是劉備命諸葛亮鎮守荊州,與龐統一道入主四川,為蜀漢奠定了日後堅固的基地。

 民國七0年代開始,台灣的觀光事業起飛,亞都剛好搭上那時的熱潮,但同時也面臨市場上有14家旅館同時競爭的壓力。嚴長壽那時候到亞都飯店之後,發現它的地點和環境都不好,很難與同業競爭。當時他評估台灣住旅館的客戶大概有80%是觀光,只有20%是商務,但是他研判台灣經濟會持續成長,商務客戶的比例還有成長的空間,於是他決定把亞都包裝成「專為商務人士服務」的飯店。嚴長壽憑著他敏銳的判斷,確立亞都商務取向的企業定位,使得後來亞都在旅館界擁有響亮的名聲,也博得國內外賓客一致的口碑。這與龐統力據益州的識見,剛好古今呼應。(參考資料:《總裁獅子心》,嚴長壽著,平安文化。)

Back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