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大傳》 |
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
 |
李約/著 |
|
 |
世人皆因《三國演義》一書,而對曹操頗多誤解,與曹操同時的諸葛亮,對曹操的智慧、兵法都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現代大思想家胡適更指出 :曹操是有風骨、有魄力、有擔當,足以代表中華民族人格典範的人物之一。李約根據史實,重新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膽識過人的豪傑,破除成見,還給我們一個真正的曹操。
真正的曹操
《曹操大傳》描寫曹操一生,最精華部分大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最輝煌的50年,這50年間動人心弦的三國人物事──曹操與關羽的情義、與劉備的恩怨、與蔡文姬的情鎖、與荀彧的心結、與宦官權貴的鬥法、與皇帝的糾纏、與兒子們的親疏愛惡……非常豐富的故事,非常寫實的描繪,與《三國演義》中,奸雄形象的曹操截然不同,是有血有肉,率真篤實的曹操,是一部很好的傳記體小說,寫一代大英雄的奮鬥史,有血有淚,有理性也有野性;會耍詐耍狠,更忠誠厚道;是一代梟雄,也是體恤部屬,愛護百姓的儒將,此外,還是個深情男子。
全能的曹操
曹操是一位大經營者、大領導者、大決策家;是人際關係權威、危機管理專家,也是創意人、行銷高手……他的一生經驗有「三多」──多重身分、多重歷練、多角化經營。這麼傳奇的人物,我們能從他身 上看到什麼?學到什麼?
在《曹操大傳》中,有許多的啟發,譬如曹操在輕狂年少時就展露領導者特質(積極性、逆向思考、組織力、標榜正義……);曹操在討伐董卓,兵敗之後如何產生獨立發展策略,他如何從強勢競爭對手那裏吸引來一流的幕僚、智囊,以及如何讓他們發揮所長?他為什麼會打一場兵敗如山倒的赤壁之戰?他為什麼要親自打仗到六十五歲?
曹操對政事、軍事、人事、家事……都有很深的投注、很大的作為,他多才多藝,無所不能,是少見的全方位的英雄人物。
用人唯才的成功訣
曹操以七萬兵力,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的七十萬大軍,可以說是曹操、袁紹雙方優秀人才的大對決,也是總體競爭力的評鑑。袁紹為何敗得一塌糊塗,因為他自毀人才,幾次否決智囊所提出的致勝策略,一步步走向失敗的深淵。而曹操以人才吸納人才,他降低用人的道德標準,以英雄(而不是聖賢)的眼光去評估人才,並把人才擺在適當位置。例如,在戰後所擄獲的戰利品中有一批書信,都是朝廷大小官員、軍中將領與袁紹暗通的信札,有人建議曹操,將這些腳踏兩條船的投機者「收而殺之」,曹操卻下令把這些信燒了。他說:當袁紹強勢逼人時,我都不能自保,何況是眾人?曹操深信:人不可能神聖、透明、無缺點,一定有弱點、有缺陷。取其長,容其短,必有很多人樂於效命。
《曹操大傳》的三大特色
1.第一部傳記體的小說曹操
《曹操大傳》從少年曹操寫起,將他一生創建的重大格局、互動往來的三國重要人物,都融入小說中;將曹操文治武功、智謀才藝、人格特質、毀譽褒貶,全盤呈現。
2.真實面目的曹操
李約筆下的曹操,有血有淚,有理性也有野性;會耍詐耍狠,更忠誠厚道;是一代梟雄,也是體恤部屬,愛護百姓的儒將,此外,還是個深情男子。
3.全方位的曹操
曹操對政事、軍事、人事、家事…..都有很深的投注、很大的作為,他多才多藝,無所不能,是少見的全方位的英雄人物。

「我寫曹操,只想還給他原本面目──一個人性化的曹操:剛強、放任、固執、脆弱、溫柔、冷血......,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既放任也內斂;一世英明,也會一時糊塗;可以說他是腳踏兩極的三國第一人。......這部小說的結構、佈局、情節輕重取捨,是以曹操為主的三國。」──摘自《曹操大傳》雙邊對談。
|
 |
李約,1930年生。生於憂患中國,少小喜讀詩書,遍觀中外神話、歷史及史詩,最慕陶淵明先生為人。八歲時即負笈英國,接受西方現代思潮的薰陶,及長,歸國就讀醫學院。時逢烽火戰亂,毅然棄醫從軍!
李約生逢離亂,親歷戰火,目睹生死一瞬、痛別苦離、哀聲遍野、慘絕人寰之種種情景。這種刻骨銘心的閱歷,使他善於掌控歷史的亂世,重建歷史現場。
譯作等身的他,文字簡潔有味,節奏明快;而看透人生,讀遍史書累積的生命智慧,使李約勾勒人性分外深刻,給予歷史人物更為人性化的詮釋。結構緊密、氣勢宏大,更是其著作特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