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偉文講堂〉  A寶 李欣澄

很多人以為我和妹妹是虛構人物,尤其是我們的小名A寶、B寶(源於英文名Alfa、Beta)像極了耳熟能詳的小明與老王,而當知道我們「活生生」地存在時,不免滿腹懷疑地問我們:「書中的對話是真實的嗎?你們真的是這樣互動的嗎?」我還常被朋友虧:「哎呦,你在文章裡怎麼感覺聰明又溫柔,跟現實中差很多耶……」或是被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啊,你怎麼又被出賣了呢?」

我總會用「就像許多電影一樣,是Base on true story」的說法來回答他們。或許裡面有些對話沒有發生過,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嚴肅,或許……,但是,書中討論的主題與場景,是真確存在過的。也許是被「出賣」久了,從一開始的排斥反抗、無感接受,到後來慢慢認同。說實話,這本書算是我被出賣得最「心甘情願」的一次了!

「我們只有在人生的前十八年左右窩在教室裡,後續的人生則是一再受到新聞媒體的教導。當正式教育結束後,新聞就接手成為我們的老師。」我非常喜歡這段話,對現代人來說,新聞是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工具。但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要怎麼閱讀新聞?不知道新聞與我們何干?伊波拉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蘇花高是怎麼一回事?

還記得在升學壓力最大的高二下學期和高三,老爸會利用週末時光,與我們討論各式議題。老爸開講,不亦樂乎,滔滔不絕,深入淺出,時而逼問我們的看法,時而因為我們的「無知」笑得東倒西歪。我們交流彼此如對服貿的想法,對各種議題的瞭解程度,聆聽對方不一樣的切入點,短短一個多小時,就像上了一堂課,因此,我們稱這段時光為「偉文講堂」。

進入大學後,我們就像在十字路口分道揚鑣,各有各的生活。家人齊聚的時間變少了,偉文講堂被迫停課。我們各自走在沿途風景壯麗新奇、五顏六色的學習道路上,處處是陌生的新事物。全球化的時代,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接觸的資訊更多了,好的媒體更多了,閱讀的新聞也更多了,我們很懷念「偉文講堂」。偉文講堂好比在學習道路上的「發呆亭」──在這裡,我們停下來,喝點水、吃些小點心,聊聊天、交流想法,充電再上路。輕鬆但不隨便,有趣但不失知識性,讓我多些基本常識,多些看事情不同的角度與觀點。

謝謝出版社的用心,讓「偉文講堂」以紙本的方式復課。謝謝老爸、老媽和傻妹,也謝謝正在閱讀的你,歡迎來到偉文講堂!

 

--------------------------------------------------------------------------------------------------------------

作者簡介

認為年輕的本身並不可愛,可愛的是,它有更多充裕的時間來充實自己,希望秉持著「傳播真、善、美」的初衷與信念,透過文字與分享,盡微薄的力量,當一名傳播人,傳遞這些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