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須面對的自力救濟〉 李偉文
當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上了中學之後,我就一直想寫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我相信我的困惑與疑慮,也會是其他家長的擔心。
擔心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開始社會化,建立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父母往往只能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基本生活所需,但是孩子透過網路看了哪些東西?交了什麼朋友?同儕在社群裡流轉的訊息是否偏激或極端?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掌握。
當大人不跟孩子討論這些社會議題,他們就只能從網路上抓取一鱗半爪的資訊,就如同許多教授傳播學的學者的憂慮,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網路鄉民特別「酸」,習慣斷章取義,惡意扭曲,甚至竄改資料,隨口亂罵,而愈極端的言論愈容易引起注意與傳播,於是在追求按「讚」與關注的社群中,往往就只剩下偏頗與誇張的意見表達。
因此,這幾年我被迫地「浪費」我許多寶貴的時間,蒐集各大媒體與雜誌期刊的新聞,做為與孩子討論的教材,希望能夠協助孩子的視野穿透混沌的雜訊和似是而非的論點,建立自己的觀點。
我與AB寶除了每天吃飯閒聊、散步親子時間的談論之外,還正正式式上了七、八十堂「偉文講堂」(這是孩子主動攝影留存紀錄時所取的名字),背景知識的講解或提供更多資訊,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希望能夠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協助她們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而後做出有意義且有效的行動。
我總是認為,公民教育的前提是品格教育,必須先有關懷社會的心意,然後輔以知識,也就是對議題認識的深度,再來是思考與論辯的能力,最後是願意付出行動的實踐能力。
這本書只是我對自己孩子進行公民教育的初步努力,不過既然已花了許多時間,就秉持著拋磚引玉的心情與其他家長分享。限於篇幅的關係,這幾十個議題只是我們家討論過數百個題目的一小部分,敘述方式也限於閱讀的方便性,無法將我們平常會正反思辨、質疑討論的過程一一呈現;甚至我的論點你或許不同意,或者我所獲得的資訊來源不盡正確,這些缺漏,也只能請大家多多包涵。
同時,我也要慎重地強調,文章裡的看法只是我引導孩子思考的題材,我不認為我的意見就是真相。其實大部分的時候,我相信這些社會議題如同我們的真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真相或絕對的真理,我們只能謙虛地要求自己要有向真相靠近的誠懇。
--------------------------------------------------------------------------------------------------------------
作者簡介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著作豐富,所主張的「浪漫教養」影響了無數人,在遠流出版的作品有:《傾聽自己的鼓聲》、《讓陽光灑在心上》、《教養,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