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塗鴉也是文化探討的重要議題。街頭塗鴉占據公共空間,呈現塗鴉客對社會的雙重挑戰,他們非經許可挪用公共空間,更要挑戰社會禁忌與主流文化霸權。從紐約、費城、巴西到歐洲各國,塗鴉的功能從原本的劃分地盤、挑戰社會規範、爭取弱勢族群發聲空間,逐漸進入設計、媒體、電影、音樂、舞蹈、服飾等領域,發展成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創造出國際性的新文化。 《塗鴉鬼飛踢》介紹塗鴉的類別、起源與發展,搭配繽紛多樣的塗鴉照片,帶領讀者認識千奇百怪的塗鴉,介紹街頭塗鴉文化的發展與特色,深入了解塗鴉客表達意見、衝撞主流文化的心理,說明塗鴉藝術的獨特風格及廣泛影響,並有台灣塗鴉高手的現身說法。 如果你很少注意塗鴉,或認為塗鴉只會破壞市容、造成治安惡化,本書能讓你對塗鴉有全新的看法與理解。此後走在街上,你會發現處處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期待! 內容摘要 ◆ 認識大眾塗鴉︰介紹各式各樣的塗鴉,許多經常存在你我的身邊!例如到此一遊、愛情塗鴉、廁所塗鴉、公車椅背或公園的青少年塗鴉、課桌椅與教室塗鴉、性塗鴉,找粗工、代辦證件等另類塗鴉。 ◆ 紐約地下鐵塗鴉︰塗鴉源起於1970~80年代,紐約市青少年在地下鐵車廂內外塗鴉,成為紐約市的奇景之一。介紹各種塗鴉流派、形式、性別議題、次文化與內部規範,讓你發現原來塗鴉這麼有趣! ◆ 從塗鴉到街頭藝術︰塗鴉經由書籍與紀錄片席捲全球,有人稱為「都市傳染病」,也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已然進入設計、媒體、電影、音樂、舞蹈、服飾等領域,創造出一個國際性的新的文化運動。 ◆ 台灣街頭塗鴉大解析︰介紹台灣街頭塗鴉的發展,認識知名塗鴉客(SAME, BOBO, REACH, ANO, CHEK, NOE, BOUNCE, Bbrother、黃大奎等),以及台灣塗鴉的特色與地域發展等。 畢恆達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自序】我 ♥ 塗鴉 有點難以想像自己會和塗鴉發生關係。對於在威權教育下存活的小孩,而且是老師眼中的模範生,塗鴉很簡單,就是非法的破壞環境行為。我不曾在課桌椅上寫字,也沒有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1986年到紐約留學,心中想像的紐約是槍聲頻仍的恐怖城市,首次搭乘地鐵看見車廂內烏漆抹黑的簽名塗鴉,只覺一股陰森氣息,讓人不寒而慄。因此搭上橘色的F線地鐵,看見彩色而光亮的車廂,心情就會頓時放鬆而喜悅。 就讀環境心理學博士期間讀了許多相關書籍,從《留名》(Getting Up)一路讀到《地下鐵藝術》(Subway Art),才理解這些簽名塗鴉背後的少年與社會。可惜那時地下鐵塗鴉已不復可見,於是轉向紐約的邊緣追尋,像是東村、哈林區與布朗克斯區。建築物大門上的簽名、工地圍籬的海報、牆上的豔麗大作在在吸引我的目光,走在紐約街頭成為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此後,塗鴉之旅就成為我的私房導覽行程。 ……我曾經訪談不少民眾什麼是塗鴉?答案一開始總像是發新聞稿,都說塗鴉是一種在牆上任意塗寫的破壞公物行為。他們腦中浮現的是公廁的性塗鴉、公車上的立可白、工地圍籬上的找粗工。你曾經塗過嗎?沒有。請你回想一下,有沒有哪些塗鴉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啊,記得有些蠻幽默的,讓人會心一笑;有些畫得還蠻漂亮的。可是它們不是非法的嗎?結論是,在他們想像中,是否合法其實是次要的,有幽默感、漂亮,可能就不算破壞公物。這時再問什麼是塗鴉?事情就變得比較複雜了。 塗鴉種類繁多,隨處可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理解各種塗鴉形式與風格的系譜,一方面將塗鴉放入其社會歷史脈絡中,一方面掌握不同塗鴉之間的關聯;跳脫從「合法與否」的簡化角度來看待塗鴉,反思形塑我們都市空間的各種作用力,探討何謂公共性,從而想像一個更為多元、更具創意的公共空間。……〔閱讀全文〕 ★《給我報報》總編輯/評論家 馮光遠: 一座城市的視覺空間其所有權到底為誰所有,這是塗鴉文化形成之後一個新生的問題。當資本家能夠用錢買下空間展示他們想推銷的內容時,沒有錢但是有話要講的弱勢市民,是不是也能夠藉著善用廢棄空間或者擠壓現存空間,用塗鴉來達到發表的公平性?《塗鴉鬼飛踢》不斷刺激我們思考文明在進展中必然會蹦出來的這類命題。 塗鴉在不同的時空及文化背景下,有其迥異的創作形式和社會意義,《塗鴉鬼飛踢》更告訴我們,塗鴉這種行為,也早已從弱勢者的表達工具,進化到有創意者的表達方式。今天,我們如何把握塗鴉的原始精神,讓所在城市除了藉著塗鴉達成某些抽象的正義,更能夠藉著塗鴉,提升所在城市的景觀,這些,應該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們最大的挑戰。……〔閱讀全文〕
★ 唱片設計師 蕭青陽: 塗鴉是一種行動藝術。一幅作品也許十分鐘就噴完,但包含了身體的技術能力、瞬間達成的速度感、對於高度極限的挑戰等,非常有存在感;塗鴉包含的內在意涵更多,因為塗鴉充滿反叛性格,深具抗議的性質,發出一般人不敢表達的聲音,是很有正義感的行動、最厲害的牆面論述,甚至是一種城市中的偶像。 畢恆達教授這本《塗鴉鬼飛踢》有獨特的觀點,不只收錄精彩的塗鴉照片,更凸顯與之相關的政治抗議、空間論述、反叛精神等很多議題,這是本書最重要的地方。同時,這也是一本溝通的書。因此除了一般大眾之外,我特別建議家有叛逆小孩的父母一定要看這本書,看看青少年的內心有什麼樣的吶喊,他們究竟有什麼樣的想法要與這世界溝通。
★ 作家 陳德政: 對多數人而言,塗鴉幾乎是「破壞公物」的同義詞,它難登大雅之堂,是愛出鋒頭的好動份子鬼鬼祟祟替城市按下的指紋。然而對畢恆達老師來說,塗鴉不只如此。這本書集結了十多年的研究與觀察,深入淺出地介紹塗鴉的脈絡、形式與流派,及最重要的:這個被喻為史上第一個由青少年創造的藝術運動──塗鴉與當代社會的關係何在。 藉由電影、文學、搖滾樂和電視影集等生動的流行文化案例,我們理解從古至今、從西方到台灣,無論公車椅背、紐約地鐵的髒亂車廂、龐克發源地CBGB的廁所,甚至如來佛的手掌心,這些無所不在的塗鴉不僅讓創作者發出「我存在」的訊息,當它與外在環境產生對話時,性別、空間權力和政治因素的介入更讓塗鴉成了一門錯綜複雜的迷人藝術。
★ 導演/編劇 林育賢: 2002年一個無聊的午後,我在西門町街頭的十字路口發現一個變電箱上的人頭塗鴉,當時的我正處於一種尋找自我定位的處境,積極探索、渴求生命中無聊狀態的答案。 幸運的我遇見了畢老師所寫的《空間就是權力》這本書,他讓當時的我知道凡事不是表面你所看見的,每個圖案背後都有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訊息等著我去發現。 2011年,或許又是一個一樣無聊的午後,幸運的你會跟我當年一樣發現畢老師傾注十多年功力出的新書《塗鴉鬼飛踢》。透過這本書,你將看到畢老師依然對這世界的好奇與熱情,如同鴉王一樣。 我 ♥ 塗鴉 第一HIT
我 ♥ 塗鴉 第二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