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遠方同事莉萍第一次通電話。
莉萍與小惠因為多年同事情誼而成為姐妹淘,雖然她們現在已經沒在同一家分行共事,卻仍保持密切聯絡。莉萍是因為小惠的緣故才間接知道我。而小惠則因為過去工作上有一些問題,我曾經幫過她,讓她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當小惠告訴我,莉萍說若是有緣,希望可以認識我。我說,沒問題,當然好啊。結束與小惠的通話後,我隨即打電話給莉萍,讓她知道,我非常樂於與她認識。
電話接通後,莉萍的確非常訝異我的立即行動。我告訴莉萍,這是我的習慣。對於想要與我認識的朋友,我必定用更熱情的態度加倍奉還給他,讓他知道,我更感動於他對我的肯定,也謝謝他的關愛。
莉萍是一位講話親切、樂於分享的同事。電話中,我們聊職場也話家常。當然,話題聚焦最多的,還是圍繞在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她想要找我的原因就是,她與主管的關係進入了冰河期,不知如何是好。
這種感覺讓她難受,想要改善卻不知如何下手。
我聽了莉萍告訴我的一些內容後,便知曉,這是職場上相當難做的功課,也是許多職場老鳥在工作數十年後,還會慘遭滑鐵盧的戰役。這門功課,叫做「向上管理」。
我先對莉萍說了一個與她相似,剛發生不久的一個案例。
猶記得二週前,一位在業務工作表現傑出的晚輩來找我。他說,他要離職了,因為主管非常不喜歡他。因為這份工作是我介紹他去的,也因此,他要離職對我愧疚萬分。
他說,他真的很珍惜這份工作,也很努力達成業務目標。但,近幾個月,新來的一位業務主管,對他就是不順眼。他總是隱忍不語,想說時間會證明一切。到最後,主管不僅不領情他的沉默,反而變本加厲,加速他的離職。
他來找我的那時候,我就告訴他,職場的第一學分「業務能力」你已經修練完成,但卻忘了同時修習第二學分「向上管理」,終至扼腕敗北。
我花了一些時間開導他,也讓他知道,爾後的人生,對於與主管應對進退的對應,不可不慎。最後我告訴他:「在每一個傷害背後,都有一個領悟,那是人生禮物;在每一個領悟背後,都有一個傷害,那是人生百態。」
回到與莉萍的談話上,我告訴她關於「向上管理」的「一二三法則」。這是我從理論與實務所學來的,請她去試試。若有效,恭喜她,繼續展開樂在工作的新人生;若無效,放下它,因為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那都是美好的經驗。
「一二三法則」就是:一個觀念,二個指標,三個做法。
一個觀念是「用愛出發從心歸零」。
二個指標是「忠誠度,讓主管願意信任你;配合度,讓主管覺得你好用」。
三個做法是「勇於承擔事情;樂於配合政策;善於溝通協調」。
我繼續向莉萍說,第一個觀念要做到其實是最難的,因為人生很難從心歸零,忘記主管過去對你的恩怨。我又說,人生就是因為剪不斷理還亂,總是把許多糾結的複雜因素一起考量,導致因人廢事,意見相左。
從心歸零的法寶是「愛」。只有愛,才能無私無我,欣賞美好,放下爭吵。工作上若能用愛溝通,敞開心胸,必定日漸有功。
第二個法則,強調的是忠誠度與配合度,說穿了就是「尊重」二字。撇開職場的角色關係不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只要能互相尊重,以禮相待,幾乎都能建立好印象。
第三法則建立在行動的過程。隨時向主管通報工作進度,主動回報現狀,再加以提出可能的行動方案讓主管下決策,這樣的互動模式,保證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我告訴莉萍,工作是一種看得見的愛,有愛的工作最美。人生幾何,歲月無多。多付出,少算計,工作才有意義。
掛下電話之前,我祝福莉萍轉念成功,也期待不久的將來,當我們見面時,她能告訴我,真的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