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動物數隻數隻》

作者/張東君
繪者/唐唐

定價 320 元 優惠價 253

放入購物車 俱樂部選書

推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選單
本書簡介
認識作者與繪者
開心推薦

期待臺灣未來的杜瑞爾

—— 劉小如 知名鳥類學者,並長期推動鳥類及自然資源保育工作

 

本書並不只是有趣的動物故事和食譜而已,東君在書中不忘以幽默風趣的字引導讀者應該對動物負責,不要任意棄養自己飼養的寵物,並傳遞正確的保育理念。現代的讀者每天都可以在電視上或印刷品裡看見動物的影像與故事,但是本書更清楚地展現出每隻動物都是有個性、有喜好、有病痛的生命,不只是養在那兒供人有閒時去觀察消遣的對象而已。

 

英國有一位知名度遍及全球的作家傑洛德.杜瑞爾 ( Gerald Durrell ),是我非常崇拜的說物故事高手,他對野生動物保育的貢獻,讓他得到很多國際大獎的肯定,而他和野生動物互動的經驗也都成為他說故事的題材。張東君的寫作風格讓我聯想到這位動物故事大師,除了幽默的文筆,她展現了很豐富的聯想和巧思,相信我們今天看見的,應該就是台灣未來的「傑洛德.杜瑞爾」。

 

愛牠們,從牠們的食譜開始

—— 張文亮 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動物學書籍,作者幽默的描述,使人看了第一頁,就會手不釋卷地讀下去。作者的文筆帶著歡愉,使人閱讀的心情愉快,能使小讀者增長知識;老讀者變年輕。原來喜悅可以感染,閱讀可以使人回轉像孩子一般。

 

書中描述許多可愛的動物,如猴子、企鵝、紅鶴、青蛙等,作者藉由實地的觀察,瞭解其營養需求,配製有趣、有啟發性、可食用的食譜。還用心烹調而成,拍照呈現,深具科學創意與手作的實踐。作者像是專業可愛的探險家,引導我們進入野生動物鮮為人知的一面;又透過細膩的文字描述,使人瞭解人工輔助動物的需求、營養、心理與行為,能給動物帶來什麼幫助。

 

動物、寵物一念間

—— 李家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人之何以為人?這會有說不完的定義,我要提其中的兩項,一是蒐藏慾,一是養寵物。最近我到西安去,參觀了陜西考古研究所,密室裡擺放著新挖掘出來的戰國貴族墓葬,幾十件青銅和玉器都是2,500年前的精緻寶物,但是另有件玉豬龍格外醒目,那是紅山文化的典型,想想當時的西北人,竟然已在蒐藏更早上3,000年前的東北古董!過去我偶爾會為自己橫流的無盡物慾自責,看了這尚未公開的的研究成果,我心裡舒坦極了,原來這是人類根深的本質。兩年前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考古隊,在台南科學園區有個驚人的發現,他們在5,000年前的墓葬裡找到家犬的遺骸,這表示當時的台灣人已養狗為寵物,其實人狗合葬可以更早追溯到12,000年前的中東古墓,而古埃及人不也將愛貓做成木乃伊嗎?

 

貓狗早為人所馴養,牠們雜食、溫馴,甚至排遺有禮。但是光養牠們,對人類的寵物蒐藏慾的滿足當然不夠。可惜我們對如何豢養動物的知識發展太慢,歷來不知有多少無辜的野生動物死在無知的照護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曾是這樣的殺手。東君在書裡說了動人的故事,她趣談營養失調的穿山甲和也愛吃肉的果子狸等鮮為人知的事,讀來是既沉醉於其劇情,又受教了動物保育的哲理。

 

我們在高樓公寓裡養孩子,很難給他們東君式的生活體驗。我的建議是把這本書當作床邊的故事讀本,唸給睡前的孩子聽,一起分享這整日笑呵呵的小巫婆經驗吧!

 

邊讀邊吃的趣味動物觀察

—— 傅娟 親子作家、知名藝人

 

對居住在都市中的人而言,想親近各種動物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去動物園了,但是想和動物長期相處,似乎就有點困難了,不像在我們小時候,生活中隨處可見小魚、小蟲等等。兒時的體驗使我成為一個什麼都不害怕嘗試的媽媽,也鼓勵小朋友多親近、體會大自然。透過這樣一本有創意的書,既可以了解專家們和動物互動的方式,以及更多觀察、保育動物的概念,加上書中的食譜都有個和動物相關的趣味名稱,非常適合和小朋友共同製作和分享,這樣另類有趣的閱讀體驗,相信也會讓親子生活增加不少樂趣與美好的記憶。

動物行為秘辛

不只吃竹子的大貓熊 (摘自第一章「動物吃吃喝喝」)

 

端午節的時候大家都會吃粽子吧!在打開竹葉吃粽子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聯想到大貓熊呢?

 

在大家的印象裡面,幾乎是把大貓熊和竹子、竹葉給劃上等號,認為大貓熊是吃素的。可是,牠們並不是只吃竹子而已,牠們是雜食性動物。野生的大貓熊,除了竹子以外,也會吃花草樹木的果實以及老鼠等的小動物。雖然如此,牠的主食還是竹子。

 

竹子一年到頭都會長葉子,可以讓大貓熊在冬天也不愁沒有東西吃,所以就不需要冬眠。只不過因為竹子的營養少,又很難消化,所以必須要吃很多才行。

 

大貓熊每天要吃十五公斤以上的竹子。可是在牠們吃下去的竹子裡面,居然有80%以上是沒有被消化就變成便便了。這是因為雜食性的大貓熊的腸子很短,裡面也沒有住些什麼能夠幫助消化竹子的微生物所致。

 

由於牠們的腸子沒有適應草食,所以大貓熊在一天裡面光是吃飯就得吃上十四小時。吃了馬上就拉,等腸子清空以後又立刻再吃……,簡直就像是為了吃竹子而活一樣。

 

在動物園裡,考量大貓熊的健康因素,除了竹子以外,也給牠們各種其他的食物。例如︰從1972年起就開始飼養大貓熊的東京都上野動物園,在飼養雄性大貓熊陵陵(二十歲)時,除了十五到二十公斤的竹子以外,還餵食牛奶粥(用麥飯三碗、大貓熊奶加馬肉湯煮成)、蘋果二個、紅蘿蔔二根、蒸熟的地瓜二條、乾燥的棗子五個、甘蔗一公斤、大貓熊丸子二個(共五百公克重,是用玉米及大豆粉、大貓熊奶、蔗糖、水和在一起蒸熟的丸子)。而這裡面的大貓熊奶,是以人工做成的奶粉,成分很接近實際的大貓熊奶。這可是由上野動物園所精心研發的呢!所以也推廣到各個動物園使用。

 

神戶的王子動物園,則會餵他們的一對大貓熊,公貓熊興興(1996∼2010)和母貓熊旦旦吃竹子和大猩猩餅乾(這是種加了玉米、大豆粉及蔗糖的飼糧餅乾,最初是研發來給大猩猩吃的)等。

 

各個動物園給大貓熊吃的「副食品」都有點不一樣,而且依照個體的大小、年紀,給的量及食譜的內容也會有點不同,這都是為了要保持大貓熊的健康所做的調整。

 

老實說,大貓熊的外形真的很討喜,很惹人喜愛,但是牠們也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是推廣動物保育時的「標的物種」。因為像牠們這樣大型、廣受喜愛、受人注目的動物,是可以帶動一般人注意到動物保育的重要性,進而捐款做保育,如此也能讓其他不受注意的小型動物連帶的獲得保護。可惜大家在看大貓熊時多半還是以看熱鬧為主,在喊完「哇!好可愛」之後,就忘了牠們為什麼會出現在動物園裡面;忘了我們其實都很希望有一天,能夠讓大貓熊及其他各種瀕臨絕種的動物,再度回到原本的棲息地去。

 

會打掃的人猿 (摘自第二章「動物沒事找事」)

 

在2005年時,有兩隻動物大大的風靡了日本,還上了最受注目的新聞排行榜。一隻是叫做「風太」的小貓熊;另一隻則是名為「吉普賽」的人猿。

 

有關於吉普賽的新聞,當時在臺灣的媒體上也被報導過好一陣子。吉普賽是一隻四十八歲的人猿,以人類的年紀來算的話,大概相當於八十來歲的老婆婆吧!而牠之所以轟動日本,並不是因為長壽,而是由於牠的聰明。因為,牠居然會「打掃」!

 

不要懷疑,是真的打掃喔!牠的動物管理員起初只是在清掃欄舍時,由於忘了拿東西而暫時離開,把清掃用具留在欄舍裡,結果回來時卻看見吉普賽居然興趣十足的在把玩清掃用具。於是管理員一來是好玩,二來也是怕牠會無聊,就給了牠一個水桶、一把刷子當作行為豐富化的道具。結果,也許是因為人猿的智力真的超越其他動物許多,或在動物園裡「觀察」管理員的資歷夠久,當吉普賽一拿到「新玩具」,就立刻有模有樣的一「手」拎水桶、一「手」拿刷子開始對著地板猛刷。接下來,牠還走到牆邊,舉起刷子刷牆壁!

 

驚訝的動物管理員在姑且一試、教學相長的心態下,又給了吉普賽許多不同的道具,包括帽子、扇子、毛巾、抹布、襪子、手套等。結果,發現吉普賽果然是基於數十年來的觀察心得,學習到管理員的做事方法。因為牠在拿到這些東西之後,不論是哪一樣物品,都是依照人類在「對待」那件物品時的行為來依樣畫葫蘆的。牠會把帽子戴到頭上,或是拿起來搧風;當然,扇子也是拿來揮動、搧風;襪子、手套是拿來套在手或腳上的,不過牠並不會把四肢全套上襪子或手套,只會拿起一隻手套或是襪子,輪流套到手或腳上。而最精彩的,則在於牠對待毛巾和抹布的方式。

 

對吉普賽來說,和水桶放在一起的抹布和毛巾的作用是一樣的。牠會拿著毛巾(抹布)到展示場裡的水邊浸水,或是用水桶「打水」之後,把毛巾(抹布)泡到水裡面弄濕,再用兩隻手很用力的把布給擰乾!而且,牠接下來居然還拿著布,先擦擦自己的頭頂、額頭,再用同一條布在牆上努力的擦、在地上用力的擦、把布放到水裡漂一漂、拿起來擰乾、再放到自己的脖子上掛一下,接著又重複之前的動作,再繼續擦自己的額頭、擦牆、擦地、擰抹布的動作。

 

這讓所有看到牠行為的人都目瞪口呆。因為要把布擰乾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而且真的要把抹布擰乾,並不是兩手平行的把抹布橫拿著擰,而是要兩手一前一後的拿著抹布直著擰,才能夠把水都給擰出來,這可是日本人每天在擦榻榻米、地板、窗戶時的打掃心得呢!不做家事的大人、小孩,可就沒有得到真傳。所以在一旁看見吉普賽擰抹布的遊客都忍不住驚嘆:「就連現在的日本小學生都不會擰抹布了,一隻人猿居然會做得這麼好!」所以在消息傳出去以後,日本的媒體都衝到東京都立多摩動物公園,去拜訪這隻聰明的人猿。

巫婆上菜
本書簡介 認識作者與繪者 開心推薦 動物行為秘辛 巫婆上菜